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鴻禕:創業與琢磨人性

題圖:奇虎360董事長、知名天使投資人 周鴻禕

被稱為“紅衣教主”的周鴻禕不管是在創業還是在投資上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他總是那樣鮮衣怒馬,“再好的時代也有人破產,再難的時代也有人賺錢。”平常心也許是經營事業最好的標配。

分享一篇周鴻禕先生的文章。他結合自己創業與投資的經歷,詳細聊了聊自己對團隊管理的思考。他的經驗之談,應該值得看一看。

素材來源:大咖喲、老周開講

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編輯作品

1

我的焦慮

這些年,我沒有為「老了」這些問題焦慮,但有對產品的焦慮,對組織和管理上的焦慮。可以用「痛苦蛻變」來描述自己過去一年的感受。

我能把安全做好,這個公司對社會有價值,大家離不開它,不是挺好的嗎?為什麽要按一個標準來要求所有公司呢?

我現在對於外部的環境看得很清楚,我們應該按自己的節奏走,不能被對手打亂了節奏。媒體和行業怎麽看,都是別人替你瞎操心,自己還是應該明白。

在過去的一到兩年時間裡,我在想,也許我太貪心了。其實,一方面我不像外界說的那麽貪婪,但另一方面,跟一個創業公司比,我還是試圖去做了太多的事情。這就導致我們很多事情,壓強原則不夠。我老是克制不住這種做新產品的衝動。

我意識到公司到了這個規模,很多讓我焦慮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我過去其實不太琢磨人性,自己情商也不高

過去,我相信賈伯斯的說法, A級人才是不怕挑戰的,你甚至可以不用考慮對方的自尊心。但現實告訴我,很多人你罵他罵得狠只會把他給罵蔫了。還有的人你挑戰太厲害了,他就恨上你了。真的!

我不解人為什麽沒有想象的那麽單純。過去我對事考慮得多,對人性考慮得非常少,所以我是用對自己的方式對待人們。我對自己很苛刻,也有很多挑戰,但我並不害怕承認我的錯誤

實際上很多人不是這樣的,他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態度。團隊的規模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加難以解決, 60人的時候我可以要求大家趨同,但6000人的時候,由於大家的想法很多,我也不能把大家都趕走。

我跟馬雲是有差距的。如果比懂技術、懂產品,可能馬雲不如我。但是他可能更懂領導力,更懂人性。所以馬雲可以駕馭更大的事業。有時我在想:“我要變成一個什麽樣的人呢?我繼續做行業裡的第一產品經理?還是說要改變我自己?”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答案。

2

一個好的創始團隊

很多人問我,創業初始團隊裡有幾個創始人合適?我創業過幾次,也投資過很多創業公司,我建議兩到三人是最好的組合。

美國大片裡的超人、蜘蛛人都是孤膽英雄,而中國的故事裡有「七俠五義」,有「桃園三結義」,甚至有「梁山一百單八將」,講的都是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幫人,合作辦成一件大事。

那麽,是一個非常牛的人帶領強大的團隊,像「秦掃六合」一樣,完成一個開創性的成功?還是讓 4、5 個或者更多的人組成一個「史上最牛團隊」來打天下?在我看來,第一種難度不小,因為世界上這種英雄難見其蹤。第二種往往人多嘴雜,很難形成合力。因此,應該在中間找一個平衡

首先,一個孤膽英雄,一個人獨攬大局,就他算再強,但總是「一言堂」,一個人的決策難免有失偏頗,這種團隊也很難成功。就像一部電影,其他人都是跑龍套的,也沒有好的導演編劇來配合,就一個明星,那麽他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子,肯定拍不出好電影。

其次,是不是人越多就越好呢?如果有七八個聯合創始人,這也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也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因為這種團隊往往會面臨兩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

1)、一加一並不大於二

這種團隊,往往是把很強的人綁在一起。敢於去創業的人,一般胃口都比較大,比較自我,不能形成合力。但是就像足球比賽一樣,全都是大牌球星,但互相之間誰也不服氣,唯一的結果就是輸球。

2)、意見難以統一

情侶之間、夫妻之間,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柔情蜜意,但是這個蜜月期一過,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出現了。

創業也是這樣,鬥志昂揚的初創期之後,公司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是要張三的投資,還是要李四的融資;產品應該是這麽做,還是那麽做。這是每個企業必經的成人禮。

就算大家為了同一個夢想走到一起,但是在這些瑣碎的小事上,大家的利益點,實際上是不一樣的。這時候如果核心團隊成員太多,溝通成本就會太高。意見過於不一致,缺乏一個主心骨,衝突就會越來越多最後很有可能分崩離析,每個人都去做一個自己的公司

就像一部老電影《大浪滔沙》裡講的,六個好兄弟一起投身革命,但最後只有幾個人堅持了理想,有人當了逃兵,有人叛變了。所以我覺得好的創始團隊,應該有兩個人,最多不能超過三個

這兩到三位創始人,最好在性格上和為人處事的方式上能形成一個互補。有人強勢一點,有人溫柔一點;有人張揚一點,有人內斂一點。如果他們能有相似的價值觀就更好了。這就是所謂的「君子和而不同」。但是如果兩個人都是火爆脾氣,就跟兩夫妻似的,每天「針尖對麥芒」,肯定也會打架。

3

組建一個優秀的團隊

建設一支優秀的團隊,是整個創業過程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相信,當團隊裡有人離開的時候,肯定有不少領導者拿這句話來安慰自己。但我覺得這句話有誤導,因為他把營盤(公司)和兵(員工)的關係完全視為單純的雇傭關係。

對於創業團隊來講,如果每個員工都把自己做的事情僅僅當作一份工作,當作一種養家糊口、解決財務問題的工具,那麽這個營盤絕對不會是鐵打的,而是紙糊的,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坍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公司最寶貴的資產不是理念,更不是宏大的規劃,而是優秀的創業團隊。所以,營盤是鐵打的還是紙糊的,歸根結底在於是不是有一支優秀的團隊。

如何建立一支優秀團隊,我認為關鍵是把握三個要點。

1)、不能以發財為目標,一定要有某種程度的理想主義情懷

我在互聯網行業裡幹了十多年,從來沒有看到一個為了解決財務問題而湊在一起的團隊能夠最終走向成功的。相反,這樣的團隊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悲觀失望;或者一旦外面有更大的現實利益誘惑,團隊容易分崩離析。

前不久,我找人力資源的人幫我統計了一下,看一看跟我合作在 10 年以上、 8 年以上、 5 年以上的到底有哪些同事。

看到名單後我很感慨,如果那時候我跟他們說,出來跟我乾吧,到時候發財了咱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我估計他們也不會跟我合作這麽長時間。

相反,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出牛的互聯網產品來,讓人們的互聯網生活更方便、更安全,有了這個目標,大家才能持之以恆地走下去。

2)、財散人聚,要有激勵機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建團隊,我不希望我的員工單純是奔著錢來的,因為這樣投機分子太多。但是我一定要替員工考慮財務問題。在今天這樣一個社會,就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也總要養家糊口,要在社會上過一種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

而且,創業是一件耗人健康、燃燒青春的事。對於這些願意跟著企業打拚的人,不能光在嘴巴上跟他們說好,而是要簽協議,讓這些燃燒青春的人也能一起分享未來的收益。否則,財聚人散,也沒什麽未來了

360 從一開始就做了員工持股計劃,最初員工持股比例達到 40% ,最後幾輪稀釋後在上市前降低到 22% 。這個比例在今天互聯網公司中算是最高的了。我覺得,用股權期權制度可以把團隊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這些做好了,講理想主義才好講,做思想工作才好做。

3)、解決新老交替的問題,留一部分利益給未來

企業在成長過程中,走彎路、遭遇挫折,那是肯定的。這個時候,會有團隊成員因為不認同未來發展方向,或者因為有更大的現實利益誘惑而離開。同樣,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人才,需不同的專業技能,只有新人不斷進來,企業才有未來。

我從來沒有見到過一個團隊一成不變地走向成功。新老交替,最好的解決方式,還是通過激勵制度。360 每年都會維持總股本5%的比例,為有突出貢獻的員工發放期權

設計就有利於吸收人才,把新人的利益與企業的未來緊緊捆綁在一起,做事才有積極性。這種積極性產生出來的價值,要遠遠大於被稀釋掉的價值,這就是我說的「留一部分利益給未來」。

4

我最痛恨的

在 20 多年前,電腦還是一個高精尖的東西,離大眾很遠。今天手機普及了,大家每天沒事的時候都在看手機。互聯網也正是因為有了移動互聯網之後才真正改變了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們每個人思考、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在新的時代,企業的架構和管理方式也應該會隨之而改變。

我不知道會變成什麽樣,因為從來沒有別人這麽做過。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一定是扁平化的,一定是以產品和用戶為核心的,一定是小而美的

扁平化就是減少行政層級,把傳統層層匯報的金字塔組織結構改為兩層,最多三層。小而美就是把團隊分解成無數小團隊,按項目或業務分類等進行劃分,人員靈活組合,項目啟動快,能對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

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已經開始了此類嘗試,阿里在不斷分拆,到現在分成了 25 個事業部。騰訊把研發分為無數個項目組,通過不斷競爭,也實現了自己內部的推陳出新和自我顛覆。扁平化和小而美符合互聯網時代技術更新快、產品需要小步快跑的需要。

當年公司只有幾十人的時候,每個人的聲音我都能聽到。現在我們有 6000 人。我最為擔憂和痛恨的便是, 360 還沒有成為一家巨頭卻染上了大公司病。所以,我們迫切地需要這樣一個個小團隊來打破瓶頸。

而且這些小團隊還可以隨時隨項目而變動,誰提出一個好的產品創意,就可以報上去,如果足夠好可以直接獲得我或者齊向東的批準。提出創意者可以自己去組建團隊。我也希望在我們公司裡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湧現出來,做產品負責人,從產品負責人再變成業務負責人,能夠像一個小首席執行官一樣對自己的產品和業務負責

將來, 360 的這些小團隊可能不再區分是無線還是個人電腦,每一個團隊都可以做跨平台的產品,每一項業務並不是只有一個團隊可以做。只要有更好的產品,有更好的想法,我們就支持。

這樣就不再需要層層審批大的戰略、宏偉的轉型計劃,可能一個小團隊的產品直接就從手機轉移到耳機上,整個公司就直接進入可穿戴互聯網的未來。

公司不是只靠一兩個創始人就玩兒得轉的。再聰明的人,他的帶寬和經歷都是有限的。好的決策者應該把公司當成自己的產品,在公司這個產品上去創新、去調整架構,加快信息的流動,加快決策的速度,在公司裡培養出真正更多的小首席執行官,培養出更多的產品和業務負責人。

轉自公號《投資人說》

大家如果不想錯過最新資訊

記得添加“星標”哦

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