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易雲音樂的進化:從群居到村落

文丨闌夕

隨著現象級綜藝「樂隊的夏天」首季比賽階段落幕,又一音樂形式開始逐漸走向公眾視野。

媒體上充斥著對於這檔節目沸沸揚揚的討論,不乏有專業樂評人和樂迷們發出了「一檔自製綜藝究竟能否使中國搖滾樂破圈」的疑問,相較於收聽門檻頗低的民謠以及「中國新說唱」等綜藝掀起的全民嘻哈浪潮而言,「樂隊的夏天」影響力的確顯得有些相形見絀。

但有一定了解的人,便不難道出繼1994年紅磡體育館「搖滾中國樂勢力」這座再難企及的高峰後,在過去近20年間一度被視作阿鬥的中國搖滾樂究竟有多低迷,經歷了從主流到小眾的更迭,一檔綜藝或許無法讓搖滾樂的地位發生質變,但也足以成為黑暗中的一絲曙光。

將時間再向回追溯到1978年,因為險些被謀殺而闊別故土兩年之久的雷鬼教父鮑勃·馬利,重新回到牙買加參演了舉世聞名的「ONE LOVE PEACE」演唱會,期間他讓彼時牙買加兩個鬥爭多年的對立政黨領袖握手言和,這起事件的影響力足以載入史冊,鮑勃·馬利與他的雷鬼樂也對世界樂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海外到國內,從雷鬼到搖滾,一種音樂類型能否被大眾所接受從而成為主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精神內核所帶來的話題性。

1985年7月13日,為埃塞俄比亞饑荒籌集資金的「LIVE AID」演唱會邀請了100餘位著名搖滾樂歌星參與義演,除了倫敦和費城現場數萬名觀眾外,140多個國家的實況直播吸引了全球共計近15億觀眾,「LIVE AID」成為了世界搖滾史上最盛大的演出之一,皇后樂隊的知名復出表演便誕生於此。

這是話題的力量,它不等同於互聯網催生出的「流量」一詞,而是代表著藝術創作內核與普羅大眾個體之間能夠產生的共鳴。

音樂作為內容載體之一,無論是絕對統治著20世紀前中期的黑膠唱片時代,還是此後崛起於八十年代的CD機時代,亦或是如今能將輕量化發揮到極致的數字時代,音樂本身所攜帶的社交屬性在諸多內容形式上都擁有一騎絕塵的地位。

如果說前兩者造就了一場場能夠轟動世界的偉大演出,那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音樂則為延伸出線上社交鏈條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但行業對於音樂社交領域並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過去幾年間,數字音樂平台的版權大戰如火如荼,身處局中的玩家更多關心的是如何用版權為自己築起行業壁壘,糟糕的競爭導致了產品本身所受到的關注大幅下降。

所以如今市面上數字音樂平台差異化產品開始變得寥寥無幾,在「一個人看電影」都能進入年輕人孤獨排行榜TOP 10的時代,對聽音樂+社交這件事的重視,實際上是一種用戶體驗層面的升級。

這便是網易雲音樂在行業紛爭看似即將落幕時得以異軍突起的重要原因,用戶在收聽每一首歌時,都能在其評論區收獲最大限度的共鳴,得益於網易一貫的評論式社交基因,網易雲音樂在上線之初便靠此收割了一批忠實粉絲,早期用戶在評論區為產品冠以「雲村」的稱謂,將這座精神烏托邦塗抹上了一層親切的色彩。

就在用戶自主建設和營造出的氛圍中,網易雲音樂發現僅此而言仍然無法滿足「共鳴」的需求,基於評論生態的優勢,近日網易雲音樂又上架了「雲村社區」板塊,宣告在音樂社區的戰略中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雲村社區的出現,本質上是對網易雲音樂這款產品差異化功能的整合與升級,當用戶開始湧向評論區、直播、短視頻以及TAG等板塊時,雲村社區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過剩需求倒逼官方運營介入的產物。

在雲村社區下的Mlog(音樂日誌)功能,才是網易雲音樂此次更新後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要角色,它意味著擁有良好表達習慣的網易雲音樂用戶,可以用二次創作的形式來記錄自己,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社區內的獨有氛圍。

事實上,這項靈感同樣來自於早期為了表達對產品的喜愛而自發製作了一系列插畫的網易雲音樂用戶。從功能整合到沿用「雲村」的名稱,再到官方傾力打造出的二次創作溫床,網易雲音樂將「用戶主導」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

這與互聯網早期文藝青年聚集地的豆瓣頗為相似,不同的是,前者涵蓋了書籍影音等多個領域,而專注於音樂的網易雲音樂具備了用戶在分享和創作上的即時效應,對於「共鳴」這件事而言,「此情此景」顯然更具優勢。

雲村社區同時也更為符合網易雲音樂用戶畫像年輕和極具表達欲望的特徵,除了#蒸汽波文化#等新穎的TAG外,網易雲音樂裡還充斥著「蘑菇」、「吃菇村民」等用戶自發創造的社區「黑話」,甚至不乏有主動站出來維護氛圍以及遊離於評論區的陣型大軍。

社區的本質,其實在於驅動用戶重構內容的緯度,簡而言之,就是在算法之外,開辟一條新的發現和分享音樂的路徑,人類是孤獨的生物,能夠經由某種共同的偏好而找到同類,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幸事。

畢竟,從零散的群居到村落的形成,正是我們數百萬年來積累的經驗。

當市面上多數同類產品仍在秉持著資本致勝的打法時,網易雲音樂的文化差異不僅使業界看到了競爭的另一種方式,對於音樂行業本身而言也是一種賦能,就像彈幕文化可以讓同質化的視頻顯得更加有趣的道理,如果數字音樂應用可以起到凝聚年輕人、並讓他們自成組織的作用,從商業創新到流量甄別,都會產生新的玩法。

細數網易雲音樂走過的六年時間,日漸龐大的體量讓它早已脫離了當初「小而美」的階段,但卻始終是琳琅滿目的產品中最為獨樹一幟的存在,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區別於多數做法的差異性,往往很有可能代表著下一個主流,當初它在主推評論功能時,沒人會想到短短幾年時間過去,「聽歌要看評論」就改變了越來越多用戶的必要習慣,且成為行業標配。

就像20世紀50年代被公眾視為節奏布魯斯變種的搖滾樂,沒人能想到僅僅經歷了數十年的更迭,這種當初不被看好的音樂類型會坐上世界樂壇的主導地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