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後,你會穿什麽潮牌呢?

作者 | 格隆匯·L圓圓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三年前,優衣庫和KAWS引發的“全民消費現象”在6月3日迎來巔峰。當天發售的優衣庫X KAWS引發全民哄搶。

3秒被搶光、通宵排長隊、黃牛倒賣、價格翻五六倍,這種火爆程度曾經我也就是在每次蘋果發售新產品時見識過,近年來卻頻繁發生在服飾品牌上。

雖說為了網紅T恤而推搡打架十分不雅,但是猶如僵屍出沒,幾分鐘貨架就空了的搶售速度,這又是多少衣服品牌商羨慕的呀!

從這次的優衣庫,到李寧、Champion,這些具有新鮮、時髦“顏值”的服飾已經成為年輕人心裡的潮貨。

然而,門對面的GAP(蓋璞)呢?冷清的店面和別人家的門庭若市形成鮮明對比。真是一家歡喜一家愁。

曾經的GAP,稱得上是時裝界的銷量霸主。當年的意氣風發為何演變成如今的落寞?

1

基本款牛仔褲打通世界

60年代,剛剛經歷完世界大戰的美國,搖滾樂、吸毒、裸奔等迷戀怪癖和追求荒誕的嬉皮文化盛行,整個社會百廢待興。

那時候的年輕人整天沒事兒乾,天天抵製這個,抗議那個,最重要的是還沒錢,“反文化”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文化在全社會流行。這也導致他們和秉持傳統思想的父輩們矛盾尖銳。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費舍爾夫婦於1969年在美國舊金山開設GAP第一家門市。它的名字源於“Generation gap”(代溝)。

本意是希望通過簡單款,縮小不同年齡、有著“代溝”的消費者之間的鴻溝,打造每個人都能穿的牛仔褲。

很快,它就以款式簡單、價格合理,在美國打出名氣。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Mickey Drexle,他被稱為零售教父。1983年,他成為新CEO,帶領GAP走向美國服裝主宰。

他提出重新裝修GAP旗艦店,白色的牆壁、衣櫃和光亮的地板,後來成為佐丹奴、班尼路、優衣庫爭相模仿的對象。

在1986年創造性地提出了SPA模式,把商品策劃、製造到零售都整合起來,通過垂直整合型銷售實現快速擴張。之後,也被優衣庫運用並成功推廣。

到了90年代,GAP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服裝零售商。先後收購Banana Republic(香蕉共和國),和創立Old Navy(老海軍)。1983年~1986年,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了45%,營業利潤飆升了71%。

公司由此形成了高中低檔價位全覆蓋的多品牌矩陣,之後逐漸向亞洲、歐洲擴張。

GAP:原創品牌,旗下包含GapKids、babyGap、GapMaternity、GapBody和GapFit等; Banana Republic:中高價位,主打的是戶外旅行用品,專注於提供現代化的設計,偏向貴族風格的; Old navy:偏大眾化,與優衣庫風格接近,比優衣庫價格高。

1991~2000年,GAP的銷售收入從19億增長到116億美元,他們的成功大部分是因為廣告。GAP製作了很多經典音樂和強大感染力的廣告相結合,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還有不乏穿著GAP開演唱會的明星、表演搖滾舞的廣告演員。1992年,世界著名的超模們Vogue拍攝100周年紀念刊封面,他們就曾穿著GAP白色牛仔褲和棉質T恤。GAP在電視節目裡頻繁露面,慢慢也流行起來。

走過30個年頭,GAP從無名小店發展成分店遍布世界各地的服飾大牌,牛氣逼人。巨人的長成無法脫離社會背景,當時的文化色彩就如同它的肥料給予充分滋養,但隨著時間流逝,市場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2

GAP走向衰落的開始

時間來到2000年,準備進入邁入下一個世紀了,當初那些在1980年後出生的千禧世代,逐漸長大步入成人期。

他們獵奇心重,追求新鮮、有趣,勇於追求個性和創意,也不再願意接受款式單一、樸素的衣服。於是,加速逃離GAP群體,試圖擺脫上一輩人的管束和影響,奔向更專注青少年的品牌 —— J.Crew、H&M。

2002年,公司營業利潤同比減少76.64%。淨利潤出現連續兩年巨幅滑坡,2002年淨利潤同比減少了整整1倍。

Mickey Drexler被解雇了。

對於GAP來說,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個巨大的錯誤和損失。

Mickey Drexler離開後,激活了J.Crew(一個美國時尚品牌,走美式休閑+職業風)。而且,公司業績因為他之前的改變,2003年出現好轉。

他曾經一手栽培的Maureen Chiquet在《深度思考,不斷接近問題的本質》中寫道:

“米奇富有感染力的激情和能量,他對商品和商品創造者的關愛和激情,他對顧客的尊重(並非看客看成一個數字或一堆統計數據,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2002年他離職後,GAP先後換了三位CEO,沒有人能完全改變公司的走勢。公司失去了許多優秀的商人和設計人才。一個公司失去了核心的靈魂人物後,也失去了最好的人才,最終我失去存在的理由。”

此時的GAP陷入凌亂又緊張的狀態,先是嘗試打破原先的品牌傳統,開始生產短上衣和亮色褲子、連帽衫和緊身毛衣、迷你裙和娃娃裝禮服,還專門引進了皮褲生產線。然後,請了歌手梅西·格雷宣傳,在店內播放新潮前衛的音樂。

想象一下那畫風,還挺像非主流。可最要命的是,年輕人的主流感受非但沒把握到,還弄到非主流不像非主流。

市場是聰明的,假裝懂得的行銷,最後都會被市場狠狠的打臉。

這跟2010年之後,李寧公司滿大街吆喝 “你不了解90後”,混淆了90後個性和叛逆的行銷是一個道理。沒討好90後的消費者,還把原來就是作為鐵杆粉絲的70後、80後給得罪了。

GAP經過一輪折騰後,終於發現自己把忠實的 35 歲以上的顧客給趕走了,追悔莫及。但市場形象、品牌的建立需要漫長時間培育,一次丟了,就很難收回來了。

接著它找來一堆老牌明星代言,製造複古回憶殺也不湊效,諸如吉娜·羅蘭茲搭配莎爾瑪·海雅克、讓老牌鄉村歌手威利·納爾遜和年輕的瑞恩·亞當斯站一起......

市場就是這麽現實,一次品牌定位失敗就足以讓消費者記恨漫長的歲月。失去的心,不是一兩個溫情廣告就能收回的。

2008年,GAP又新增三個子品牌,分別是Intermix(女性高端時尚服飾)、Athleta(專注女性健身瑜伽)、Hill city(主打高級男裝)。

在這十年裡,GAP屢次改革,摔得踉踉蹌蹌,股價幾乎橫向波動的走勢映襯出它掙扎的痛苦,慢慢的它也把自己弄丟了。

把時間拉近到最近十年,快時尚領域的格局變成了ZARA、H&M、優衣庫和GAP四個品牌主導。迷失後的GAP,後來多次發力掙扎求生,但在愈發激烈的市場中力不從心。

在2010年~2014年前後,GAP股價出現一小波攀升,原因是GAP進入銷售3.0,提升公司電商、手機端和全渠道零售能力,並在中國市場迅速擴張。

特別是2012年,整個中國服裝都沉浸寒冬,全行業公司服裝零售額比2011年同期下降2.19%,李寧、安踏的實體店倒了一大批。而GAP、H&M、Zara等歐美品牌卻在中國混得如魚得水,掀起一陣開店狂潮。

欣賞一下GAP當時的擴張速度,它在2010年進入中國,到2012年末,它在中國共47家零售店,其中34家就是在2012年新開的。

中國市場的順利拓展給GAP的業績帶來強勁的上升動力,但好景不長,隨著GAP的品牌變得愈發加複雜,2014年之後,公司業績就靠Old Navy強撐著。雖然後來公司也一直尋找其他途徑突破,但這個問題一直延續至今。

在GAP的官網上,“全場商品低至五折、精選正價商品三件五折”的促銷字眼十分顯眼,新品服飾打著追求個性的宣傳標語,也不乏“聯名限量款”“卡通IP系列”,還有和其他品牌相似的款式。新款的V領T恤就和優衣庫的風格很相似。

即使論品質,或許GAP不輸任何一家,但這樣的產品終究是無法打動消費者的。

正如Maureen Chiquet對服飾的認識,“消費者不會研究、分析和解剖圖像,他們只會用心感受圖像,感覺它與自己的情感、生活、理想的關係。”服飾的設計決定了是否能喚起消費者的情緒。

過去引領潮流的它,現在只能跟在競爭對手後面模仿。而在剛開始的時候,它才是大家的追隨者。

2019年5月30日美股盤後,GAP公布最新一季度財報。報告期內營收和利潤均不及華爾街預期。

截至5月4日的2019財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下滑4%,公司在全球市場銷售的主要品牌應收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Old Navy營收同比下降1%,GAP品牌營收同比則大幅下降10%;Banana Republic全球營收也下滑3%。

次日盤前,GAP股價立馬大跌16%,走出2016年6月以來最低位。

3

光環褪去的“快時尚”

GAP在2010年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市場早已被H&M、ZARA等快時尚品牌分食,幾年下來表現平平。

而且,關閉的門市數量不斷提升。GAP品牌作為曾經的核心品牌,最終落得退居“二線”的結局,甚至成為公司業績的最大包袱。Banana Republic也不盡人意。

表現最好的子品牌是Old Navy。它有清晰的品牌定位,主打加州風,價格比GAP品牌便宜,主要面對家庭型顧客。上至奶奶輩,下至嬰兒,都是它的消費群體。

2019年4月,公司宣布計劃將Old Navy品牌分拆成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其余的Gap、Banana Republic和Athleta品牌等劃到另一家尚未命名的公司。預計分拆交易最快將於明年完成。

分拆並不少見,無非都是為了把較好的業務和較差的業務分開管理,加強對低增長性業務的改造,也減少對好業務的影響。

品牌的重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所以不會很快反映在公司業績上。

放眼市場上其余幾個快時尚品牌,他們各有特色。

優衣庫:主打基本款,高質量、價格親民、庫存數量大;

ZARA、H&M:主打流行款,既然吃流行這碗飯的,就得反應更快,抄得快,上貨速度快,也要價格到位。

他們都知道自己的服飾無法應對消費者的所有需要,ZARA、H&M的快時尚只能應對當季,優衣庫的風格太過隨性,無法出入正式場合。

所以,無論是ZARA打造數字化門市,推出AR體驗,還是優衣庫不斷和國際大IP合作推出聯名款,大搞饑餓行銷,他們的中心點都是在絞盡腦汁刺激大家的消費欲望。

整個快時尚市場處於飽和期,競爭十分激烈。即使大家都使盡各種招數來提升經營預期,但外資品牌依然接連折戟中國市場。

2018年8月,在英國“快時尚”品牌Topshop退出中國市場。同年11月,英國“快時尚”品牌New Look也宣布退出。兩度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Forever 21,宣布在今年5月逐漸退出中國內地市場。本土品牌也深處水深火熱之中。

4

結語

看著已經50歲的GAP逐漸隱去的背影,有種英雄落幕的感慨。它只是整個快時尚行業裡的縮影,在關店已成為常態的今天,中國的快時尚業未來要面對的困境比過去的還要多。未來如何突圍呢?

很多人都認為快時尚公司要想重拾市場,關鍵還在於把握消費者的喜好,跟上偏好的轉變速度。但看著為了幾件聯名款哄搶的消費者,看著身邊頭戴LA帽子,套著Devil nut衛衣、穿著椰子鞋的年輕人,仿佛打扮成這樣就是潮和酷炫的詮釋了。

你是否思考過,借著服飾表達自己態度的我們追逐模仿別人文化的產品,或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麽,逐漸迷失在盲目追崇裡。

而服飾品牌也在追趕著年輕人們的偏好轉變,甚至在討好消費者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或許中國快時尚行業的發展,要從價值觀和文化方面著手吧。你覺得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