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甄子丹空降、張譯領跑……國慶檔還有這些實力派


1905電影網專稿 電影《搜救》突然定檔10月3日,正式空降國慶檔。加上之前的《萬裡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等影片,誰會成為了你的首選呢?而你選擇這些影片的原因是什麽呢?是足夠精彩的故事,還是背後的這些演員卡司呢?


翻看這些作品的演員表,《鋼鐵意志》中的劉燁,《平凡英雄》中的馮紹峰黃曉明,《萬裡歸途》中的張譯成泰燊,《搜救》中的甄子丹……除此之外,吳京也客串了國慶檔某部電影,成為了驚喜彩蛋。


這群中生代男演員大有在這個國慶檔集體“團建”的架勢。



誠然,在對這個娛樂圈過往不斷被“複興”的時代,這群男演員從少年長成如今的資深演員,作品是他們身上的盔甲,演技和口碑是他們披荊斬棘的武器。


中國電影市場化已經20年有余,在他們身上有著非常明細的展現,從小熒屏到大銀幕,從昔日的小生,變成如今的頒獎典禮的常客。對於這群演員而言,面對的是“競爭”,同樣也是“困局”。


01.“扛”起市場的他們


除了甄子丹,這群演員幾乎都是70後,尤其是以劉燁、黃曉明、張譯、馮紹峰為代表的75後,從作品到話題,如今類似的狀態,也時常被不少人拿來對比。


吳京雖然是年長他們幾歲,但近年在大銀幕上的軌跡,顯然是和這群75後重合度較高,可討論度較高。這群男演員們,都有早期國民度較高的電視作傍身,如今不忘對小熒屏表以青睞的同時,繼續在大銀幕上大放光彩。



尤其在今年國慶檔中,他們“扛”起了重擔。在《萬裡歸途》裡,張譯飾演一位資深外交官,面對環境劣勢,以及反叛軍的槍火,逐一化險,帶著同胞走出了回家的路。



而黃曉明在《平凡英雄》中,演繹了一位處於緊急救援時刻下的機長。在保證班機正常飛行的同時,完成任務。



劉燁則在《鋼鐵意志》中,化身鋼鐵廠廠長,帶領工人,為中國煉出第一爐鐵水。甄子丹則在《搜救》裡,成為了急於搜救的父親形象。



這些角色的形象和狀態,看似在複製著他們之前作品中的形象。這些角色或多或少,都成為了影片中的某種精神符號。對於演員而言,如何在看似重複的狀態中,找到不一樣的環節,反而是最難能可貴的。


這群演員多數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亦或是北京電影學院。青年時期的經驗積累,以及專業學習,讓他們深知,如何規避這種重複。時至今日,劉燁在1905電影網的採訪中坦言,自己始終謹遵學校老師的教導,“不重複演一種角色。”



這群演員之間的演技“較量”,自然會成為觀眾評判這些作品的另一緯度。不可否認,時光淬煉了他們的演技,近年他們出演的這些電影作品,頻頻獲得各類官方獎項的認可。


黃曉明憑借《烈火英雄》橫掃金雞百花;張譯則因為《懸崖之上》同樣獲得金雞百花雙獎認可;劉燁的《守島人》不僅在金雞獎和百花獎獲提名認可,更是在長春電影節和絲綢之路電影節,拿下了最佳男演員的獎杯。只能說,強者相遇,提名已是勝利。




除了他們,吳京、鄧超等一票和他們有相似經驗的男演員,也都近年憑借各類作品,獲得了各種獎項的關注。


演技上行,話題下行。作品於他們而言,才是奪目的勳章,不止於此,吳京後續的《流浪地球2》、鄧超自導自演的《中國乒乓》等待映作品,都有機會給市場帶來新的可能。



始於作品,止於作品。正如《鋼鐵意志》《萬裡歸途》《平凡英雄》《搜救》等作品,都是深受當下觀眾偏愛的現實題材作品,這類故事更講究邏輯的縝密,人物也需要一定社會經驗的沉澱,往往是很多青年演員的氣質難以適配的。


不止於此,過往不少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都是以中生代演員為主力,又或者如同《萬裡歸途》這般,以“熟齡演員+青年演員”組合為核心,增加故事本身的戲劇性,為人物成長的弧度,提供足夠的張力。



02.破與立


演員陳坤曾在去年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活動中,喊話多給他們這些年紀大的男演員一些機會,以示“中年危機”。


放眼當下市場,這群演員們無不是陪伴著90年,乃至85後成長的人。他們經歷了中國影視行業、娛樂行業高速發展、更迭的幾個階段。


2001年,黃曉明由於在《大漢天子》中,成功塑造了少年漢武帝一角而廣為觀眾所知。在後續的5年裡,《大漢天子》系列、《風流少年唐伯虎》,以及金庸劇《神雕俠侶》讓他保持著熱度。



此時的演藝圈,進入了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高速時期,此時黃曉明也憑借電影《夜宴》進軍大銀幕。《風聲》《趙氏孤兒》《葉問2》……黃曉明不缺戲,只是那會兒鮮有主演。直到2013年,《中國合夥人》才讓他真正在電影事業上,得到了觀眾的肯定。



相比之下,劉燁就要幸運許多,出道就以一部《那山那人那狗》備受矚目,獲得金雞獎提名,後續又因為電視劇《拿什麽拯救你,我的愛人》成為國民級演員。


雖然曾經有一年接過9部戲的經歷,在那個互聯網還不發達的年代,被媒體直接在刊物上詬病演技,但反而回頭來看,這些“教訓”成為了瑰寶,讓他對表演有了全新的認識。



張譯的走紅路線,則更為不易。從電視劇裡的最佳男主角,到電影圈的最佳男配角,再到如今的最佳男主角,他用每部作品為自己正名。很多合作過多次的導演,都自言是方法派,每次拍完一條,就要去監視器旁看回放,直到拍出最好的效果。



以他們為代表的中生代男演員,隨著外形擺脫青澀,逐漸成熟,人格魅力也逐漸散發出來。不僅僅是在電影方面,在近年的“懸疑熱潮”中,他們也都有了新的戲種。比如,張譯此前就和王俊凱搭檔了劇集《重生之門》。


和早年的電視劇一樣,在網劇進入精品化時代,這些電影演員或者頭部演員,一直是這些作品的常客。他們給演員帶來全民的熱度和話題,之後反作用於他們的電影號召力。



同樣是75後的張頌文,在參演了劇集《隱秘的角落》之後,真正成為片方眼裡的香餑餑,實現了“大器晚成”。隨後以男主角的身份,參演了《革命者》《掃黑·決戰》等電影。


其實這些演員的翻紅,或者走紅,或多或少和過去幾年中,在網絡上走紅的“叔圈”類似。在互聯網關注流量,追趕潮流的同時,在年輕觀眾人群中,真正能有市場的,還是那些曾經有作品,未來可以拿出作品的演員。



不能否認的是,任何行業都講究“二八定律”。每個演員在面對不斷革新的市場時,能保持自己業務水準,才真正有機會成為最後那個“扛起”責任的人。


中年危機,固然是常人都會面對的。正如前文提及的,對於這群男演員而言,同樣會面對一種困局——不斷被某一類角色找上來,相反比年輕的時候,更難去做到自我突破。劉燁也坦言,自己曾經在《建黨偉業》等作品中飾演過偉人,導致過去幾年中,頻繁有相關角色找上他。



挑戰自我,是他們當下所面對的,尤其作為演員,甚至需要他們整個職業生涯去完成。黃曉明的《戴假發的人》、張譯的《五金家族》、鄧超的《中國乒乓》,以及劉燁之後將進組的新片,或許都會是他們後續向觀眾展現的另一個狀態。



正或是進入了不惑之年,對於表演,對於名與利,他們早已有了新的認識。拋開流量和話題,用作品去度量他們,許是最美好的事情。


雖然當下,“百億票房”成為評判這群演員的另一標準。可是,對於他們而言,作品較於票房,顯然更為重要,他們如同“定海神針”,給出表率。甚至不少中生代演員,早有轉型,或是像吳京、鄧超那樣成為導演,或是像黃曉明,通過投資扶持後輩。


流量潮來潮去,陪伴國民長大的“小子們”,就這樣穩穩當當地茁壯成長,漸漸長大成了當下影視的基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