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耶魯校長:大學生心理問題是全球現象,因背負太多家庭期望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隨著中國赴美留學生的逐年增多,“常春藤”名校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選擇藤校,不僅僅因為這些名校教授世界上最領先的知識,更是因為他們能培養出更多出色的人才。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在北京採訪了知名藤校耶魯大學的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聽他詳細講述了耶魯大學的教育理念,以及他本人對教育的看法。

鼓勵中國學生申請耶魯

在諸多外國高校中,耶魯大學是與中國淵源最深的大學之一。1854年,著名教育家、“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畢業於耶魯大學,他也是美國大學中的第一位中國學生。此後,隨著中國赴美留學生逐漸增多,耶魯大學也是他們的首選之一。在清華大學的前五任校長中,有四位曾就讀於耶魯,這所美國藤校與中國教育界的淵源之深可見一斑。

“耶魯是北美諸多大學中和中國淵源最久的高校”,蘇必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今,中國學生也是耶魯大學的重要一部分,約有800名中國學生和學者為耶魯的學術與文化生活做出貢獻,“中國學生的數量在國際學生中排名第一”。蘇必德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採訪時,正值美國川普政府的對華態度日益強硬,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尤其受到留學界關注。不久前,《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數據稱,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過去一個財年中,美國國務院發放了39萬份學生簽證,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7%。

蘇必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並沒有看到任何這方面的變化,也沒有看到中國學生希望就讀耶魯的興趣下降。“我依然鼓勵希望赴美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申請耶魯,大學應該是一個歡迎全球各地學生的地方,教室、圖書館和實驗室應該是由不同的學生組成的。”

蘇必德還補充稱,耶魯大學的宗旨之一就是提供人人可得的教育,會為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地提供經濟支持。蘇必德介紹說,任何國際學生來到耶魯學習,如果需要,都可以得到平均每年5萬美元的資助。

大學不應只是象牙塔

建校於1701年的耶魯大學前後走出了6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與5位美國總統。耶魯為大學生提供2000多門課程,內容可謂包羅萬象。但在蘇必德眼中,教授們傳授的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大學最重要的是向學生教授一系列能力——學生們應當學會理解差異、檢驗事實、評估想法以及認知思考與情感的不同。“這才是我們提供的教育的本質。”

在耶魯的發展邏輯中,大學的另一大使命就是探索。“我們做的很多研究,短期內或許並沒有什麽用,但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蘇必德表示,像耶魯這樣的學校,應該致力於創造新知、教授知識和保存知識。“如果大學能夠堅持其真正使命,將會對應對全球重大挑戰帶來巨大影響”,蘇必德表示,“即使外界喧嘩,高校也應當繼續探索真理”。

但“真正的使命”並不代表耶魯大學的責任僅僅是培育領袖或“仰望星空”。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蘇必德強調,大學不應只是一座象牙塔。即使是最專注於基礎研究的大學,也不應隔離於社會之外,必須積極參與到社會當中。

大學生心理問題是全球現象

作為一名心理學家,蘇必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尤為關注,而這也是中美兩國大學生共同面臨的問題。美國心理學雜誌《職業心理學:研究與實踐》近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稱,在四年製大學中,有6%的在讀大學生和4%的在讀研究生表示,他們在過去的一年裡“真的考慮過要自殺”。據統計,美國大學平均每年約有1100名大學生自殺。

蘇必德表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峻,這是一個全球性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學生們背負了太多的家庭期望,儘管不同的國家對孩子的期盼不同,但這種期望要比以前更多。蘇必德建議,應該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利用時間、與什麽人交往,應該刺破包圍學生的壓力泡沫。“要讓他們體驗失望、挫敗,讓他們從重要決定犯下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我認為,辨別之前12年的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一點,不僅是專注於教授讀寫、數學和世界歷史,還需要培養學生們的社會技能和心理能力,換句話說,要培養情商。”蘇必德表示,家長和學校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要幫助他們成為社會意義和情感意義上的成熟人,這樣才能讓他們在大學和之後的生活中取得成功。

在採訪中,蘇必德還被問到為什麽優秀學生更樂於在畢業後選擇金融行業。蘇必德回答說,耶魯15%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投行、基金等金融機構,但85%的畢業生選擇去做別的。金融行業需要能清楚交流、具有批判思維和廣闊視野的人,而這正是通識教育所賦予學生們的能力。“我希望我的學生‘隨心’,有些人選擇報酬高的工作,有些人沒有,但他們都應該選擇樂在其中的、每天早上起來依舊熱愛的工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