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經濟:化危為機,機從何來

【經濟界面】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元宵節後,各地復工複產腳步加快,中國經濟的馬達日益轟鳴起來,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努力正全力展開。

一個個蓬勃向上的細節,正在印證著中國經濟潛力巨大,韌性十足——減免房屋租金、延期繳納社保、采取貸款展期……一系列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開復工的燃眉之急,為市場注入了信心與力量。

一個個新業態的崛起,正在訴說著中國經濟逆風前行,無懼風雨——“宅經濟”“線上消費”“雲端辦公”“碼上防疫”“無接觸服務”……這些新變化,源於新需求創造出的新供給,開創的藍海市場未來可期。

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不免遇到短期困難,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更有長期向好的定力與潛力。

世界跨徑第一的斜拉橋常泰大橋沉井日前開始澆築混凝土。陶濤攝/光明圖片

1.“雲端經濟”“指尖經濟”爆發: 中國經濟有韌性、有後勁

在河南省商丘市老王集鄉鎮上,出生於1997年的蘇寧零售“雲”老闆高成偉用新思路將產品賣到了天南海北,門市銷售迅猛提升,半個月內實現線上開單近28萬元、線下自提銷售6萬元的成績。“疫情給我們關了一扇門,卻打開了一扇窗,我們的線上運營逆勢上漲,通過微店、推客還有社群,以及很多熟人鄉親谘詢購買,這段時間線上訂單翻了好幾倍。”高成偉說。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黑天鵝”,也是“風向標”。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不改穩中向好基本面。居家隔離、交通管制給實體零售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到家業務、在線銷售的“爆發”。

和高成偉一樣,諸多零售商借助O2O優勢,用轉到線上銷售的策略化解了線下閉店的衝擊,借助社群及在線行銷,有效地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實現了經營業績的逆市上揚。數據顯示,健康家電、百貨品類商品銷售同比大幅增長。

隨著全國範圍內復工複產的有序推進,“雲辦公”“雲開學”催生大量“雲端消費需求”。數據顯示,今年1月底至今,蘇寧零售雲筆電電腦銷量增長超10倍,印表機銷量同比提升7123%,鍵鼠套裝銷量同比提升1233%,華為、聯想品牌電腦銷量同比增長1392%與614%,學習機銷售同比提升4740%。

這組亮麗的消費數據顯示,中國市場消費展現了更為廣闊的前景。“疫情不改中國經濟基本面,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而快速發展的下沉市場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說。

以完備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做支撐,疫情面前,依賴“指尖消費”的“宅經濟”異軍突起,成為經濟發展中值得關注的新方向。

2月19日,美團發布了《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展示了人們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模式的變化。食材類商品外賣平台的平均銷量環比增幅達200%、購買非餐飲類商品的平均客單價增長80.7%、“90後”以53%的比例佔據外賣平台主力軍地位……而外賣“無接觸安心送”服務,也為強化“指尖消費”習慣提供了保障。

毋庸置疑,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勢必對中國經濟造成不小的影響,酒店餐飲、交通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均受到不小的衝擊,而且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相對於2003年的“非典”而言,此次疫情波及面更廣。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中國經濟之體量較17年前已經大幅“擴容”,且業態更為豐富,創新力大大增強,應對嚴峻挑戰的回旋余地更大。

中國社科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疫情這隻突然冒出的‘黑天鵝’,只是短期突發事件,暫時增加了經濟運行的波動,但拉長時間看,疫情不會對中國經濟有太大影響。信息消費在疫情期間表現出了強勁動力,被點燃的‘宅經濟’釋放了在線購物、在線娛樂等消費的上漲空間。”

中國經濟的韌性植根於改革開放40多年的積累,也在一次次迎接挑戰中得以強化。“疫情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暫時的、短期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表示,很多消費只是延期了,待疫情結束後會釋放。此外,疫情期間,網絡購物、線上課堂、遠程辦公等行業加快成長,都體現出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

四川省華鎣市將現場“春風行動”系列招聘活動及時調整為網絡招聘,通過直播平台、微信公眾號、網站等進行網絡招聘。周松林攝/光明圖片

2.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凸顯:中國經濟有定力、有潛力

在武漢多個醫院的隔離病房,遠程醫療機器人正協助醫護人員開展工作。有了它的幫助,醫護人員可以實現遠程查房和遠程會診,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大大節約醫療資源。而這些遠程醫療機器人的“大腦”正來自浙江紹興柯橋。由紹興金柯橋科技城內的企業浙江北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核心傳感器,應用於遠程醫療機器人上,已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全國多家醫院“上崗”。目前公司正加大研發力度,提高供貨能力。

“此次疫情來襲,我們及時供應傳感器,使得醫療機器人第一時間送往武漢,基本上送到當天就可投入使用。”浙江北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阮海波介紹說,醫務人員通過手機及Pad遠程控制機器人的行動,方便隨時觀察病人情況。同時,不同地區的專家可以隨時隨地開展遠程會診,提出指導方案,提升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

替代重複性勞動、防止接觸性感染、賦能疾病診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看到了機器人在醫療領域更廣闊的應用前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未來發展的思路和前景也更加明晰。隨著更多企業和機構接納機器人、更多人才投身機器人行業,機器人有望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除了機器人以外,5G遠程診療、5G“雲監工”直播也在此次防疫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背後,則是中國智能產業的迅速發展。

當前,我國已將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重點領域,正大力推動機器人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使機器人產業助力高質量發展、服務百姓生活。作為機器人消費最大的國家,隨著科學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已經逐步從工業製造領域延伸至智能服務領域。

線下影響,線上彌補。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製造業諸多企業也正在通過數字升級拓寬空間,降低疫情帶來的損失。

武漢工廠是聯想目前最大、最先進的自有工廠,手機生產線物料進場、貼片焊接、包裝運輸等都已實現自動化。雖然疫情不可避免地帶來短期生產滯後,但智能化提高了抗風險能力。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說,聯想武漢產業基地已經開始部署利用5G傳感與互聯提高生產安全與質量。“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意識到,智能不僅代表著效率,更是對衝風險的有效手段。”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說,工信部已部署推動製造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合作,支持運用雲計算大力推動企業上雲。下一步,將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保障供應鏈的完整,做好生產協同。

事實證明,疫情當下,各行各業也在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來應對挑戰。業內人士指出,危中尋機,新業態和新動能不斷湧現,企業轉型升級抓住“新契機”,中國經濟仍然有足夠的韌性,仍然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四川省遂寧市經開區藍彩色電視子智能信息化車間,工人正在生產線開足馬力加緊生產。劉昌松攝/光明圖片

3.企業自救、政策扶持加力:中國經濟有耐力、有活力

“春江水暖鴨先知,辦法總比困難多。”2月以來,每天超過3萬人在淘寶開新店,其中超過兩成來自線下店鋪。隨著全國復工潮的來臨,淘寶上的生意也開始活躍。餐飲店把後廚變成了直播間,大廚直接帶貨,汽車4S店開直播賣車,房產顧問開直播“雲賣房”……一些線下不方便開門的傳統行業,也在排隊開淘寶直播“雲復工”。

考驗長跑運動員的是耐力和體能,疫情面前,中國經濟也在經歷一次長跑,背後支撐的也是“耐力和體能”。正是這種“耐力和體能”,讓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這種自信從哪裡來?

自信來自改革紅利和開放動力——各地各部門近日打出政策“組合拳”,通過減免企業稅費,增加財政支出,向金融系統注入流動性,承諾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和流程等措施,支持和推動各類企業復工複產的作用顯著。同時,放寬外商投資準入,加快建設自由貿易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全方位高水準對外開放道路上闊步前行。

自信來自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消費活力——2019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這意味著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進一步擴大,也意味著與此相關的文化、旅遊、健康等各種需求將進一步攀升。我國有14億多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而消費已然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這都決定了中國經濟有較大的潛力來應對挑戰。

自信來自消費升級帶動的產業升級和就業升級的巨大潛能——2019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標的122.9%。這意味著,7年來中國創造了至少9100萬個就業崗位,而就業形勢穩定也是中國經濟韌性最直觀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業的就業吸納能力較農業、工業部門更強。以快遞業為例,目前我國共有快遞從業人員300多萬人。他們支撐起了整個行業的迅猛發展。

連日來,秉著審慎客觀態度,多家權威國際機構也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為中國鼓勁加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說,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IMF對此充滿信心,相信疫情過後中國經濟將出現“快速且有效的反彈”。世界銀行表示:“我們支持中國的應對努力,包括保持經濟韌性的措施。”

“儘管出現暫時困難,但中國經濟仍有很大潛力。”烏茲別克國立大學教授哈桑·阿布卡斯莫夫說,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經濟轉型的潛力、有效的政策支持等,都是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戰“疫”勝利曙光就在努力的前方,中國經濟新的春天也在前方。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27日 11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