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I獨角獸”半年巨虧52億 曠視科技的IPO之路會好走嗎?

當今時代的人工智能,可謂是正值熱潮。隨著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AI賽道也變得越來越熱鬧。曠視科技亦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8月25日晚間,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的一紙招股書讓其成為了圈內的熱門討論話題。

目前,曠視科技是國內人臉和圖像識別技術水準最高的公司。此次,如若能在港交所順利上市,曠視科技也將成為中國AI第一股。

近年來,曠視科技不但吸引了各路資本的追捧,還成功獲得了馬雲的青睞。結合AI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來看,這匹AI市場的獨角獸仍有充足的想象空間,但就目前曠視科技的情況而言,其本身也還存在多角度的一些挑戰和市場激烈的競爭。

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曠視”?

成立於2011年的曠視科技,由人臉識別起家,在計算機視覺領域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 “CV四小龍”。2016至2018 年,人工智能在資本的助推下達到前所未有的熱度,這一領域企業的估值也一度水漲船高。然而到了 2019年,AI賺錢難以及落地難等問題一度引發大眾關注。

在融資方面,曠視科技強悍的融資能力在國內亦是罕見。根據其招股書資料顯示,截止目前曠視科技已經完成了4輪12次的融資,總計融資金額達到13.49億美元,大約人民幣100億元。其估值也達到了113.92億美元,大約人民幣800億元。

事實上,曠視科技最開始是由聯想孵化出來的,截止招股書公布之日,聯想旗下的兩家子公司對其持有1.17%的股份。真正迎來業務突破性進展的是阿里系的重資加持。2014年螞蟻金服的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就投資獲得了曠視科技15%的股份,後經過多輪的變更和跟投,截止到招股書公布之日,螞蟻金服的API基金持有曠視科技14.33%的股份,淘寶中國持有曠視科技15.08%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除了是其第一大股東的身份外,阿里系亦是其重要客戶。有了資本的鏈接,曠視與阿里間的業務也變得更加密切。曠視獲得資金的同時,為阿里巴巴以及螞蟻金服的業務提供了若乾支持。於阿里而言,對曠視的資金注入,亦是看好其未來的廣闊發展空間。

除了阿里巴巴這個核心客戶之外,與多家行業巨頭都取得了合作關係。華為、聯想、華潤、OPPO、小米等企業及數家通信運營商都是曠視的合作夥伴,同時還服務於國家警察部、國家稅務總局等政府部門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機構。從這些合作的客戶來看,也彰顯了曠視背後的實力。

縱使目前擁有優厚的客戶資源,但曠視似乎並不滿足於此,意圖搶佔國內人工智能第一股的位置。有分析師稱,在這個時間點選擇上市,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人工智能公司在經歷多輪融資後,各方投資者的投資要盡快實現,尤其是在估值很高的情況下,再尋找新的投資者接手比較困難。這一舉動似乎也透露出,其正在面臨著相應的困境。

當然,曠視此次如若能成功上市,或將成為其全新的發展轉捩點。但資本市場亦會存在諸多的不確定因素,加上AI行業存在的一些難題,企業的發展也會存在諸多變數的可能。

流血上市的曠視 挑戰重重

雖然曠視擁有眾多的優質客戶,但“賺錢難”的行業難題卻在今年引起了廣泛關注。除此之外,曠視本身也面臨著一些業務隱憂。

1、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上半年巨虧52

根據曠視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其營收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58.8%。截至2018年6月30日和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半年內,收入分別為3.05億元和9.49億元,同比增加211.1%。大幅度的營收增長彰顯除了強悍的市場收割能力,但與此同時,虧損也在進一步擴大。

虧損方面,據招股書顯示,2016 年至2018 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 億元、7.59 億元及 33.51 億元。截至 2018年6月30日及2019年6月30日止的半年內,虧損分別為 7.29 億元及 52 億元,同比增加 613.3%。這意味著,近一年多來,其虧損增幅遠高於營收增幅。

或是壓迫於外界對52億虧頓的關注與解讀壓力,曠視專門對這一數字進行了解釋,虧損主要是由於曠視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而曠視管理層認為能反映經營表現的財務數字是,2016年虧損9200萬人民幣,2017年虧損1.424億元,2018年則扭虧為贏,淨利為3220萬元,2019年上半年盈利3270萬。

2、研發成本的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成隱患

曠視科技一直大額投資於研發活動,持續開發尖端技術及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研發開支佔成本及開支總額的大部分。這其中,研發開支主要包括員工福利開支、專項研發開支、租金及公用設施費用及帶寬開支。

據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的研發成本逐年增加。2016至2018年研發開支分別為7820 萬元、 2.05 億元、 6.13 億元,在同年的營收佔比種分別為115.3%、65.6% 及 43.0%。2019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進一步走高,由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止六個月的 2.35 億元增至 2019 年同期的 4.68 億元,分別佔該等期間總收入的 76.7% 及 49.4%。研發陳本的支出在總營收佔比中居高不下。

而反觀 "視覺AI第一股" 虹軟科技的研發投入情況。2016至2018年,虹軟科技研發投入分別為9026.84 萬元、10873.54 萬元和 14852.64 萬元,分別佔當期營收的比例為 34.59%、31.43% 和 32.42%,這一比例,達到當時科創板首批掛牌25家企業之最,但相較於曠視科技的研發投入比例,這以數據顯然還要低很多。雖然科技公司難以避免在研發陳本上的巨額投入,但今年的這一佔比幾乎要接近總營收的一半,不可謂不高。

3、激烈市場競爭的背後暗藏業務隱憂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達7.5億美元。從市場格局角度,商湯科技居首,市場份額達23%,其次是曠視科技,為20.6%,依圖科技、雲從科技緊隨其後。“AI四小龍”在市場上的你追我趕難避免。而曠視看中的人工智能視覺安防業務,亦是遇到華為、海康威視與大華科技的阻擊,多年來突破乏力。

於自身層面來講,目前,曠視科技的業務分為三大類,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以及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據招股書顯示,近3年來,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在三項收入中佔比最大。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該項收入為1.68億元、10.57億元、6.95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53.6%、74.1%、73.2%。個人物聯網業務方面,2016年該項業務營收4900萬元,佔總收入的72.5%。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是1.45億元、2.7億元、2.07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46.1%、18.9%、21.8%。相比之下,第三大業務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自2018年才產生收入,且收入規模不足億元,在總收入中佔比7%。2019年上半年,該項收入僅為4700萬元。

同時,今年上半年,曠視科技前20大客戶貢獻總收入的57.1%,相比2018年的47%,大客戶策略帶來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其五大客戶合計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41.7%、24.9%、22.0%及34.1%,可以看出,對大客戶的業務依賴度非常明顯。需要注意的是,大客戶的策略雖然能帶來較大的訂單金額,但存在客戶談判難、客戶集中等風險。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企業最大的風險在於,其所有活動都建立在合作夥伴的業務之上,自身沒有核心的產業基礎,以人臉識別為例,其合作夥伴有諸多供應商可選,這意味著任何一家都可能被隨時替代。

隨著AI技術的逐步落地 或將迎來一波AI上市潮

曠視科技針對相應的難題,也在做嘗試做一些突圍。事實上,自從2011年成立至今,已經經歷多次業務轉型。從發展軌跡來看,曠視越來越注重硬體設備,推出自主研發的智能攝影頭,力圖發力軟硬一體。但也遇到了相應的難題,其自主研發的攝影頭,並不能提供很好的適配性。同時,其他科技公司也在不斷探索。商湯佔據了美顏市場,售賣人臉識別SDK,與曠視搶爭搶客戶。多方角逐,競爭激烈,不斷壓低報價。可以相見,未來的價格戰難以避免。

當然從長遠來看 ,曠視科技的市場前景依舊有著廣闊的上升空間。

就行業層面而言,前景十分廣闊。隨著AI技術的逐漸成熟,科技、製造業等業界巨頭布局的深入,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從市場規模來看,自2015年開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逐年攀升。2018年中國人工市場規模約為238.2億元,增長率達到56.6%。據相關預測顯示,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接近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曠視來講亦是一把雙刃劍。在同樣的大環境下,曠視能爭奪的市場,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均有機會搶奪。就在IPO的態度上而言,“AI四小龍”中除了曠視科技之外,其他幾家也在躍躍欲試。此前,雲從科技對相關媒體表示,其目前“在進行一些上市的輔導工作、有考慮科創板、時間尚不確定”等一系列消息。依圖科技也曾透露,有意把上市標地選定為科創板,而商湯科技目前並未有公開表示,但受到眾多AI科技公司的刺激之後,也難免不會將IPO計劃提上日程。

曠視科技IPO之路的後續,尚不可知。但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步落地,AI戰場不會缺乏刀光劍影,爭奪之戰只會愈演愈烈,不久的未來或將到來一波AI上市潮。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導港股企業,對港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