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TVB紀錄片揭秘:「贏在子宮裡」的香港教育!

TVB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為我們揭秘「香港幼升小有多瘋狂」:從子宮開始準備,贏在射精前,興趣班的鄙視鏈……

《沒有起跑線》中:

香港家長為了孩子「幼升小」,從懷孕開始準備。

名校隻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所以要算好月份什麼時候懷孕。

爸爸為讓孩子進好幼兒園,放棄自己工作去面試當校工。

孩子的興趣班也存在鄙視鏈,「別和學彈琴、游泳的做朋友」,因為「豎琴、高爾夫、騎馬」才比較高級……

紀錄片中,lrene將要生第二胎,她已經有一個兩歲大的兒子,由於不想在第一胎做個「怪獸家長」,lrene夫妻倆並沒有對兒子特別培養某些才能,這才發覺相比於同齡的小孩,兒子已經落後很多了。

正是因為lrene沒有刻意操練兒子,讓他「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她決定讓下一胎早點適應競爭。

丈夫卻覺得,孩子那麼小就上學太可憐了,卻被lrene以「沒有學位」「沒有學校讀」「不認字」更可憐的理由一頓猛烈反駁。

為什麼lrene對孩子的教育如此急迫,紀錄片中也給出原因:

香港整個社會若用一個詞概括的話,那就是「競爭」,加個修飾詞則是「激烈」。

香港教育質量在亞洲甚至是全球來講都很優質,然而優質的教育資源也隻掌握在極少數名校手中,就像英美教育一樣,英G5、美藤校等。加之香港資源有限,人口較多,這種競爭就顯得格外的「殘忍」。

甚至有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好的幼兒園,面試當校工……

除此之外,一些名校隻招收特定月份的寶寶,為此也誕生一句名言:贏在射精前

因為希望孩子進好的大學,所以要選好的中學,怎樣能進入好的中學,就要有一間好的小學,要有好的小學就要有好的幼兒園,進入好的幼兒園,就要先選好的育嬰院,要有好的育嬰院首先要排期,所以一定要贏在子宮裡,一定要贏在射精前

37歲的Sharoni是高級秘書,她的兒子今年五歲半,就讀於名校幼兒園,現在已經獲得北京大學頒發的國語證書。面對香港的社會情況,Sharoni表示,你的確可以活得自由自在,瀟瀟灑灑,但前提是你不要做這兩件事:一是不要買房子;二是不要生孩子。

因為,買房子就被銀行綁住,生孩子就被社會綁住,只要你沾上其中一個,你就必須跟著社會行進的軌跡走下去,就算你不走,也會被推著走的。

與香港媽媽們的焦慮不同的是,爸爸們普遍比較佛系,認為這不過是群氓的狂歡和商家掙錢的陷阱。

趙公梃的爸爸認為,整個現象就像有一群「喪屍」,但不是每個人都想做「喪屍」,只是你被「咬了」,你自然而然的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Iheo爸爸則疑惑,花完錢之後,是不是真的有幫助。

Eric爸爸則說了兩個小學同學的故事,表示小時候優秀的同學長大後並不特別,反而使差點被勒令退學的現在成為經濟學博士,如此,贏在起跑線上還有什麼意義?

Ming爸爸認為,現在是大人的戰場轉移到小朋友身上,是大人們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們

孩子們過早的進入成人世界,以至於連興趣班的鄙視鏈都顯得格外「成年化」。

彈琴、游泳都不在像以前那樣吃香,如果孩子的興趣特長是這類,可能會交不到朋友,因為「豎琴、高爾夫、騎馬」才比較高級

孩子的生日會也必須辦在酒店裡,場面像是嫁女兒或娶媳婦那樣,送生日禮物,也不再是芭比娃娃,糖果蛋糕,反而是莎士比亞文集……

面對此景,網友們評論:

其實我們都知道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面對社會大環境,面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每個國家都差不多。獲取優質資源是要付出昂貴代價的,所謂的精英教育本質上是「拚財/拚權/拚精力」的。

經濟基礎決定教育水準,教育水準實現階層流動。

那麼,香港社會有階層固化現象麽?

如果有,何苦這麼拚;如果沒有,何必這麼拚?

那,大陸呢?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