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彭於晏如何修煉成了“名導收割機”?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作者| 申敏

今天,金馬頒獎禮在台北舉行。早就憑借多個電影作品,曾獲得過金馬獎最佳新演員(提名)、最佳男主角(提名)、最佳男配角(提名)的彭於晏,出演過的電影作品《邪不壓正》在今年金馬獎中榮獲了多項提名。如今,彭於晏正在參與拍攝的電影《緊急救援》,這已經是他和林超賢的第四度合作了。

沒錯,這是兩人的第四次牽手。在前三次合作中,「魔鬼林+彭三歲」的組合,曾斬獲了累計14.46億的票房,並多次橫掃金像、金馬、金雞等主流權威電影獎項的提名。票房保證,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從拳擊到賽車,警匪緝毒到海上救援,影片題材轉變的背後是製作難度的更新。時隔兩年再度合體的老搭檔,將給觀眾帶來怎樣的新鮮感?答案明年揭曉。

其實,身為林超賢“禦用演員”的彭於晏,這幾年可謂星途坦蕩,尤其自2012年專注深耕電影領域後,合作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知名導演。薑文、張藝謀、徐克、韓寒、許鞍華、張一白……涵蓋派系之廣,令人嘖嘖稱奇。

對此,同行羨慕、路人不解,這台行走的名導收割機究竟是何體質?成為盤桓在眾人心頭的謎題。

谷底翻身

倘若以事業的規劃方向為標尺,在彭於晏的履歷表上畫一條分割線,那麽時間節點恰巧卡在2012年。往前的將近十年,他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電視劇,一路順風順水,被貼上“奶油小生”的偶像標簽。

原本以為就這麽演下去了,誰知轉捩點出現在2008年。因合約糾紛彭於晏第一次對演員這份職業產生了動搖,那一兩年他變成了無業遊民,沒有收入來源,只能靠家人接濟。這讓他自信受挫、倍感焦慮,甚至一度想放棄表演。“那時候我都出道6年了,還得靠家裡,真的很灰心。”彭於晏這樣回憶道。

人生仿佛走到了一條死胡同,看不到前路。然而只要跳出桎梏,站在高點俯視,或許就能發現另一個維度的天空。生活原本就是泥沙俱下,鮮花與荊棘並存。只有好好呵護希望的種子,就能在這片土壤上生長出美好。

肉體消沉,靈魂輕颺。彭於晏終於明白,表演才是消解痛苦與自我救贖的唯一方式。彼時,導演林育賢找上了門。兩人此前曾合作過《六號出口》,那次的觸電,讓彭於晏徹底愛上了拍電影,然而票房卻慘敗。

兩個失意之人的再次相逢,並非相互大吐苦水的抱怨不公,而是決意“東山再起”。2011年上映的《翻滾吧!阿信》正是彭於晏和林育賢的“翻身之作”。不僅創下台灣票房新高,前者更是憑此入圍了第4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命運的大起大伏,讓彭於晏從不得志的谷底青年瞬間變為盛會上風光無限的座上賓。他對自己的“伯樂”林育賢導演心懷感恩,“《翻滾吧!阿信》給了我很多的感動,改變了我很多。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阿信的故事會一直激勵著我。直至今天,我都會告訴自己,像阿信一樣,有夢想就要盡全力努力去追,絕不留下遺憾。”

所以,在拍攝這部電影時,彭於晏是真的做到了體能的極限。“我那時候也就這一部戲拍,沒有什麽好輸的,也不怕受傷。我寧可接受失敗,也絕不能接受放棄!我只希望,演出來不要丟體操的臉”。

這股強大的信念支配著他的行動,8個月每天12小時的魔鬼訓練,彭於晏幾乎蛻變成一名體操運動員。影片中,他沒有任何表演痕跡。終於,他因“阿信”逆風翻盤,實現從花美男到硬漢的成功轉型。

那一年,彭於晏即將30歲,迎來了表演生涯的首個高光時刻。

菲茨傑拉德在《崩潰》裡寫道,「年少得志的人相信,他的願望之所以能實現是拜頭上的幸運星所賜。年屆三十才顯山露水的人,對於意志與命運之間的比例,會有一套均衡的概念。」

這套均衡法則,到了彭於晏這兒,演變為捨棄電視劇、專攻電影。“我沒有才華,所以用命去拚,我不怕苦,就怕學不到東西”,這種不給自己退路的“拚命三郎”精神,延續到了他之後的每一部電影裡。演一個角色,收獲一項技能,更成為彭於晏的表演常態。

勢如破竹

《翻滾吧!阿信》的火爆,讓彭於晏涅槃重生。導演林超賢看了這部影片,驚歎於他對表演的瘋狂。於是向彭於晏遞來橄欖枝,兩人因《激戰》結緣。

第一次約飯,彭於晏還沒看到劇本,就主動提出“可不可以讓我在電影裡面打到昏天暗地,打到打不死,然後又爬起來”,林超賢對面前這個願為戲受折磨的男演員愈發欣賞。

開機後,林超賢請來職業拳手給演員們做特訓,現場放著洛基的音樂,彭於晏每天得挨200下拳腳。起初,林超賢還會想方設法挖掘彭於晏更多的潛力。到了最後,看到他鼻子、耳朵腫到無法入睡,體力近乎虛脫,林超賢開始心有不忍。而兩人的交情也隨著片場揮出的每一記重拳而漸漸加深。

對於導演的“虐待”,彭於晏只是打趣地說給對方取了一個“魔鬼林”的愛稱,“導演願意‘虐待’我,表示他看得起我。做演員的,特別是剛起步的年輕演員只能努力,還要告訴導演說沒關係我可以做到,有的做不到我也會努力做到。”

那段日子的咬牙堅持換來了事業的再攀高峰。《激戰》斬獲了1.18億票房,並助彭於晏一舉獲得香港金像、台灣金馬、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長春電影節的多項提名,光環再次籠罩在他身上。

一年後,林超賢在寫一部聚焦單車運動員勵志故事的電影《破風》的劇本時,第一時間想到了把吃苦當吃補的彭於晏。兩人一拍即合,二次合作,再度拿下1.45億票房。

開拍半年前,彭於晏每天練習爬坡、體能訓練,單日騎車達到120公里,騎到最後連身體都浮腫了。那時候每天凌晨出發,還經常在地下道過夜。為了確保拍攝的真實性,演員們基本都不帶妝,一天下來,整個人都曬得黝黑。而林超賢每次出現都會對著彭於晏大喊“衝刺、衝刺”,往往一衝就是三四公里,體能消耗極大。

林超賢對這名“愛將”的表現十分滿意,“別人看重的是彭於晏的外形,我看重的是他的鬥志!”,想必這也是彭於晏能多次得到林超賢重用的原因吧。熱血勵志的年輕男演員,影視圈真的太少見。

憑借這股死磕到底的傻勁兒,彭於晏征服了林超賢,成為他的“禦用演員”。票房11.83億、豆瓣8分的爆款片《湄公河行動》是兩人第三次合體交出的優異成績單。這部影片位居2016年度中國內地票房榜第六名。

彭於晏在林超賢的電影裡脫胎換骨,享受著每一次影像世界的冒險之旅。他從不認為自己很拚,所做之事不過是演員的本分職責,僅此而已。

全面開花

螢幕內外,每個演員都有兩個靈魂在生活,這番以角色為載體的對話,由同一人完成。當演員在表演時,所塑造的每個角色都有自身人格的介入。

曾嘗過低潮滋味的彭於晏,自然明了想要書寫自己的命運,與其糾結往昔的陰霾或是空想未來的虛幻,倒不如好好把握當下。於是,他堅守著那份藝術自覺,將“務必奮鬥”的烙印打在身上,時刻提醒著自己。

亦舒說過:「埋頭苦乾,不理閑事,是一種驕傲,並非退縮。」如今看來,彭於晏的幸運,無非是付出的所有努力埋下的伏筆。

這幾年,彭於晏逐漸成為內地名導的“心頭好”。張一白念念不忘彭於晏的清澈眼神,攜手合作了票房5.89億的《匆匆那年》。

而他與韓寒的相識則源於一條微博私信。收到韓寒新戲《乘風破浪》的邀約,彭於晏二話沒說,立馬應允。同年出生的兩個人,格外聊得來。

起初彭於晏還擔心自己與片中小鎮青年的氣質相差甚遠,會拖後腿。但韓寒堅定地對他說“你可以的”。此刻,簡單的鼓勵勝過千言萬語,這是惺惺相惜的知音,彼此才懂的默契。

相較之前那些拳擊槍戰的激烈動作戲,這回彭於晏飾演的“阿正”最多就是舞刀弄棍,危險指數有所下降。武戲的難度轉嫁到了文戲上,駕馭韓式冷幽默台詞,對彭於晏來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體驗。要深諳冷面笑匠的梗,再通過台詞傳遞出來,彭於晏只好一邊發揮“彭三歲”的優勢,一邊在吃透角色的基礎上理解台詞,不僅順利過關,影片還取得了10.46億的高票房。

出道16年,彭於晏始終保持著謙遜與清醒,儘管是遊走於浮華娛樂圈的常客,卻懂得如何自處。他不會給心靈捆綁枷鎖,也不執拗於一時的名利與成敗這些於他而言順其自然的外物,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沒有野心。相反地,正因為摒棄了雜念,才能更純粹地傾注所有心力在真正熱愛和追求的事情上,譬如表演。

五年前,彭於晏參加金馬獎,見到了許多圈內知名大導演,他在心裡默默寫了一份心願清單,希望有朝一日能與他們合作。薑文,就被列在這份名單裡。彭於晏認為,只要自己每次再努力一點點,或許就能離願望更近一步。

去年初,他達成心願,加盟薑文自編自導的電影《邪不壓正》,擔任男一號李天然。

其實,彭於晏與薑文的緣分似乎早已冥冥注定。小學時,他看了一部名為《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男主角正是薑文。之後《太陽照常升起》這部影像風格接近國外電影的國產片,更讓他被薑文的才華深深折服。

在正式接演《邪不壓正》的前兩年,為了混個臉熟,彭於晏曾帶著自己過往的一些滿意作品去見了薑文,兩人相談甚歡。跟著有了第二次的會面,這才談到合作的主題。

導演一句話,彭於晏便心甘情願地付出。反覆朗讀《俠隱》小說,翻閱舊時老照片、老電影,健身練成精壯身材。他跟著薑文為藝術獻身,這一遭走了一年多。彭於晏享受兩個靈魂對藝術的交流與碰撞。

最終,薑文拍出了時代洪流裡一個復仇青年的爆裂成長,彭於晏演出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生猛勁兒和對感情的青春悸動。無疑,“李天然”是薑文與彭於晏共同塑造的作品。《邪不壓正》票房定格在5.83億,而且將代表中國內地參與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這是對兩人的最好回饋。

彭於晏把薑文比作威士忌,入口濃烈,過喉一會兒,便湧上一股暖意,讓人舒坦。這般放鬆的氛圍,蔓延至薑文所在的每刻每地。

“我覺得薑文導演非常相信演員,可能因為他自己也是演員,他特別理解演員在想什麽,也特別理解演員需要做的功課跟不安全感。所以他跟你的交流會在表演基礎上去發散。拍的時候,他會一直‘磨’演員。一開始你會覺得,我好像做不到,沒想到後來就化不可能為可能了。”

雖是首次合作,但薑文對彭於晏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彭於晏不是一般人,他的靈魂自律性非常強,靈魂指引著身體。他的身體比古希臘雕塑還要漂亮,我為什麽不拍?”

凡是靈與肉分開的人,肉體能承載多少傷痛,靈魂就有多麽自由。非表演科班出身,彭於晏沒有學院派的理論條框,都是靠著自己摸索,在一次次實戰中用身體肉搏出經驗。

光影世界裡,彭於晏閃閃風光、萬眾矚目。回歸生活,反而變成了親切的鄰家男孩。我想,他或許是難得的一位能將明星光環與平民生活完美融合的年輕男演員了吧。從未被明星的身份“綁架”,他就這麽盡情地做自己,一個有煙火氣的路人甲。

閑暇時,彭於晏會獨自去國外旅遊,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充好電,再回到電影裡釋放能量。綜藝節目也從沒出現過他的身影,彭於晏深知自己是演員,不是藝人,所以要愛惜羽毛。保持良好的神秘感,才能在塑造角色時,毫無違和感,觀眾也不會出戲。這份自律,正是導演們欣賞和看重的。

演員與導演,向來是相互成就。他們各司其職,為藝術作品竭盡所能。而一名好演員,他們守護著神聖的職業信仰,不會輕易褻瀆。只有那些對自己狠得下心的演員,生命力也許才更長久吧。畢竟當你認定目標並堅定前行時,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正如彭於晏身為演員的熱血勵志故事,仍在繼續……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