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丨吃海鮮傳染A肝?那海鮮還能吃嗎?

較真要點:

查證者:雲無心 | 食品工程博士

最近,社會上流傳著“遼寧丹東、東港、莊河爆發A肝,與海鮮有關”的消息,甚至流傳著一份醫藥公司的通知,請公司員工及家屬暫時不要食用海鮮產品。三地疾控中心都已發布聲明否認“爆發A肝”。比如丹東衛生部門稱:雖然病例數相比於前5年的同時期略有上升,但病例間無關聯,沒有明顯的聚集性,所以排除“點源傳播”。

不過,很多網友還是很好奇A肝和海鮮到底有什麽關係?A肝感染為什麽出現?公眾又應該如何自我保護呢?下面來一一解析。

一、A肝的基本特徵

A肝是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主要影響肝髒。

甲型肝炎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未感染者攝入了由病毒攜帶者的糞便汙染過的食物或水。被感染之後,A肝一般潛伏2到4周才發病,典型症狀有疲勞、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黃疸、尿液呈現茶色等等。

A肝會使人衰弱,不過不會造成慢性肝病,絕大部分能完全康復並且獲得終生免疫,只有很少一部分會引發致命的重型肝炎。對於沒有得過A肝的人,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預防。

二、海鮮類食品是傳播A肝的主力軍,導致過多起疫情

A肝屬於偶發性疾病,在世界各地流行,有循環複發的趨勢。下面是美國疾控中心統計的一部分食物汙染導致的A肝爆發,其中有覆盆子、生菜、草莓、蔥、西紅柿等。

海鮮類食品是傳播A肝的主力軍,導致過多起疫情。

其中,1988年上海A肝大爆發,感染人數達30萬,原因就是食用了被汙染的帶有A肝病毒的不潔毛蚶。

三、為什麽海鮮容易攜帶和傳播A肝病毒?

跟其他病毒相比,A肝病毒的存活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在室溫下,它們在糞便中存活30天之後依然可能具有感染能力。

所以,如果人群被感染,他們排出的糞便會攜帶著病毒進入自然水體。介貝類的水生動物(如蠔、蜆、扇貝等有殼的水生動物)通過濾除海水的方法來攝取食物,也因此會富集水中的病毒。導致上海A肝大流行的不潔毛蚶,就是因為其養殖水域環境受到大量人畜糞便的汙染,吸附力極強的毛蚶將A肝病毒聚集在體內。

各類介貝類海鮮,比如甲殼類的蝦和蟹,腹足類的鮑魚,雙殼類的牡蠣、蛤、貽貝、扇貝,以及頭足類的魷魚,都可能攜帶A肝病毒。

而海鮮之所以容易傳播A肝,除了它們本身更容易因為汙水感染從而攜帶病毒之外,還跟人們的食用習慣有關。很多時候,人們為了追求“生鮮”,並不會把海鮮充分加熱就食用。上海人吃毛蚶,習慣用開水燙一下就吃,完全不會做熟。

四、海鮮還能吃嗎?

雖然疾控部門對“A肝流行”進行了澄清,但A肝病例畢竟確實存在著——這意味著,我們的環境中存在著A肝病毒。作為“容易傳播A肝病毒”的海鮮,還能不能吃呢?

基於政府發布的信息,A肝病例只是零散出現,說明A肝病毒病沒有大規模存在。據此推測,攜帶A肝病毒的海鮮產品也只是一小部分。海產品是否被汙染,更取決於水體是否被汙染。正規、衛生條件好的餐廳和超市,對於進貨渠道有更好的掌控,遇到被汙染食材的可能性就會小一些。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攜帶A肝病毒的海鮮,只要注意操作規範,食用前徹底加熱熟透,那麽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被感染。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建議是:軟體介貝類水產動物應加熱至內部溫度達攝氏90度並維持90秒。最好在烹煮前去除外殼,因外殼阻礙熱力滲透,否則,在攝氏100度的沸水中烹煮至外殼打開,然後再煮3至5分鐘。應棄掉烹煮後外殼仍未打開的介貝類水產動物。

在現實操作中,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辟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參考文獻詳見本文的微信版本。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