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被撤,但仍有這幾個疑問待解

雲南小學生黃了

雲南六年級小學生研究抗癌獲創新大獎的事,又有了新的進展。

由網絡關注引發的輿論熱議,迫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成立了調查組,最終,專家組認定:

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準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組委會最終決定:撤銷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這個結果,應該並不意外,但是,在官方的通報和小學生父親的致歉信中,我們仍然看到了幾個待解的疑問。

疑問一:其父不知道“項目報告必須本人撰寫”?

組委會做出決定的同時,這位小學生的父親也做出了情況說明:

其中,這位父親提到:

我未充分掌握及領會組委會發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

一句“未充分掌握及領會”,就輕描淡寫地過去了?

據媒體報導,這位小學生的父母均為中科院研究員,作為長期進行科研工作,且具有高級職稱的高級人才,會不知道科研、創新應該由本人獨立完成、不可由他人代筆?

筆者(超人爸爸說教育)在大賽官網,查詢到了競賽規則,其中第四條:評審,原則就是“三自”、“三性”。

三自即: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和研究、自己製作和撰寫。

這麽明顯的規則擺在那裡,這位父親居然說他“未充分掌握及領會”?

恐怕就連他兒子這樣的小學生,都知道寫作文不能抄別人的。他這樣一個研究員,會不知道“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這樣一個最基本的條件?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疑問二:這麽明顯的問題,怎麽通過的評審並獲獎?

組委會調查組對這個項目的調查結論是:

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準和寫作能力,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其實,這麽明顯的結論,隨便誰都能一眼看出,這個事之所以能火,也是因為“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樣極具反差的新聞標題。

調查組能在新聞發酵後這麽短的時間裡,就得出了“不可能”的結論,那麽我們就要問一問:如此斬釘截鐵的“不可能”,當初是怎麽通過大賽評審、並獲獎的?

大賽官網顯示的評審程序中,包含了:資格審查、初評、終評等諸多階段。

這樣漏洞百出的“小學生研究癌症”,竟然層層過審,並最終獲獎,這個評審,是否形同虛設?

疑問三:是否還有後續處理?

組委會撤回了小學生的獎項和證書,小學生的父親也做了情況說明,事情是否會“就此打住”?

在筆者看來,研究員的父親代筆,讓兒子參加全國性的創新大賽並最終獲獎,應該屬於比較嚴重的學術不端,正常情況下,應該有後續的懲戒措施。

比如,將這次學術不端行為,列入個人征信記錄;大賽將相應人員列入黑名單;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應對小學生父母做出處罰等等。

如果沒有後續,或者後續措施輕描淡寫,那麽只會讓後來者認為,造假沒有成本、沒有風險,只有收益,就算被發現了,最多也就是獎項被撤回,本人沒有任何損失。

真要是這樣,這個創新大賽,還有幾分權威?

疑問四:是否已形成“潛規則”

這些家長之所以這麽賣力,親自上陣為子女操刀,無外乎想給小小年紀的他們身上貼金。

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中考的加分,都對青少年科創項目,有不同程度的傾斜。

小學就拿到這樣的獎項,可作為未來進入名校的敲門磚,和其他吭哧吭哧刷題的學生相比,可謂是還未開考,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

大賽組委會對“小學生研究癌症”項目的評價為:

對C10orf67在結直腸癌中的功能結息,有望成為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靶點。

如此高的評價,也只得了一個全國三等獎,那麽其他三等,甚至一、二等獎的作品,及其背後的“大神”們,又是怎樣的存在?

若中國中小學生的創新水準,都已經這麽高了,那麽國家強盛、民族複興,豈不指日可待?怕隻怕,其中還有和這個雲南小學生一樣的“贗品”。

在吃瓜群眾看來,“小學生研究癌症”是如此的荒誕不經,然而卻突破了專家的層層把關,最終獲獎,難道眾多專家的水準,還不如吃瓜群眾?

筆者的擔心在於,參加類似比賽,已經成為了一些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擁有資源的父母,或請人操刀,或親自上陣,為自己的子女炮製一個獲獎的作品,然後以此為憑借,敲開名校的大門,把本應屬於別人的機會擠掉,而各類比賽的評委,不知道什麽原因,都予以了默認。

這樣傷害教育公平的事,在國內的容忍度,應該是極低的。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就呼籲:主辦方徹查近年來的獲獎項目,還社會一個公道。

他們會嗎?

結束語

雖然這事看起來讓人憤怒,但總歸是揭開了蓋子,讓人們看到了一些真相。

只希望大賽主辦方能夠痛定思痛,讓這些造假者無處遁形,真正為中國科技創新儲備人才,為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