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廣譜抗癌藥」時代來臨!第二個腫瘤免疫藥物獲批在華上市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21君~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播放GIF

導讀:又一個腫瘤免疫類藥物刷新中國葯監審評審批速度紀錄,獲得在華上市許可。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者丨盧杉

2018年7月26日,默沙東宣布旗下PD-1抑製劑藥物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用於經一線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是目前國內唯一獲批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的PD-1抑製劑藥物。

默沙東方面26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大力推進創新藥物引入和加速新葯審評審批的力度。中國葯監管理部門給予優先審批的資格,並首次通過同步臨床核查,在短短五個多月內完成審評審批,創下了目前中國進口抗腫瘤生物製劑最快的審批紀錄。」

一個多月前的6月15日,CFDA正式批準國內首個PD-1抑製劑——百時美施貴寶藥品Opdivo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Nivolumab)上市,治療部分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Opdivo從遞交上市到獲批歷時約7個月,而Keytruda歷時5個多月,上市速度不斷加快。

同為原理相似的腫瘤免疫藥物,Opdivo和Keytruda在大眾患者中被稱為「O」葯和「K」葯,是知名度最高的兩個「廣譜抗癌藥」,也是患者跨境購葯的「明星葯」。

重塑腫瘤治療

黑色素瘤是一種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腫瘤,是皮膚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種,中國發病率年增長率為3%~5%。

黑色素瘤也是惡化程度較快、極易出現轉移的癌種,一旦進入腫瘤晚期,既往治療手段療效相對較差,患者的預後及生活品質受到很大影響。有數據顯示,一旦發生腫瘤轉移,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4.6%。

據統計,2012年全球黑色素瘤新發病例23.2萬例,死亡5.5萬例。我國的黑色素瘤的發病也呈逐年升高趨勢,每年新發病例近1萬例。

西方人的黑色素瘤發病多因過度暴露於紫外線,與之不同,我國黑色素瘤患者的原發病灶多位於足跟、掌趾、甲下等極少暴露於紫外線照射的地方。

「過去幾十年裡,我們對抗惡性黑色素瘤的方式十分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方案,患者的長期生存獲益非常低。」帕博利珠單抗中國黑色素瘤KEYNOTE-151臨床試驗首要研究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郭軍指出:「惡性黑色素瘤是對免疫療法反應最敏感的腫瘤之一;在國外以帕博利珠單抗為代表的PD-1抑製劑早已成為了惡性黑色素瘤的標準治療手段。如今在中國有了與世界接軌的治療方案。」

腫瘤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又稱「生物療法」,是近年來醫學領域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重塑了當下的腫瘤治療方案和市場格局。不同於傳統藥物的治療邏輯,免疫療法並不直接殺傷癌細胞,其作用機制是靠激發或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利用藥物(如PD-1抑製劑)來改善或恢復身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動員免疫細胞抗癌,從而控制和殺傷腫瘤細胞。

腫瘤免疫治療手段已逐漸成為繼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方法。目前進展較快的腫瘤免疫藥物主要包括免疫檢查點抑製劑、腫瘤壞死因子(TNF)受體激動劑、過繼性T細胞治療、癌症疫苗等。

免疫檢查點抑製劑以目前上市的PD-1抑製劑(Keytruda和Opdivo)、PD-L1抑製劑(Tecentriq)和CTLA4抑製劑(Yervoy)為代表;據Evaluate Pharma預測,2020年全球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市場規模為350億美元。

PD-1/PD-L1抑製劑令業內興奮的點在於可以迅速應用到不同類型的腫瘤中。以O葯為例,該葯目前在超過60個國家及地區獲得批準,在美國獲批15項適應症,涉及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在內的8個瘤種。

K葯是FDA首個批準上市的抗PD-1免疫療法,截至2018年6月,Keytruda是目前全球獲批適應症最多的PD-1抑製劑,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宮頸癌、胃癌等。

由於進入中國要重新進行臨床試驗,目前除黑色素瘤外,K葯在中國還啟動了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肝癌等臨床試驗。

2017年5月,FDA按照分子特徵批準了Keytruda用於「MSI-H/dMMR亞型」的實體瘤,即所謂「廣譜抗癌藥」的由來。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將其定義為「腫瘤來自哪裡不重要,關鍵看基因突變類型。這說明抗癌免疫葯也正式進入『異病同治』的階段。」

高價抗腫瘤

對於大眾最為關心的定價方案,默沙東方面尚未給出明確的答覆。其相關負責人回復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藥品定價與多種因素有關,包含大量研發、高品質生產和高標準管理的投入,未滿足醫療需求的程度、藥品給患者帶來的臨床獲益、商業和金融市場狀況等。「目前,帕博利珠單抗的定價綜合了多方考慮因素,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多種模式,實現患者、藥物支付方及藥物研發方的共贏。」

對於是否會參與國家醫保談判、進醫保目錄,默沙東方面表示,「我們也將積極與中國政府相關部門保持積極溝通,努力爭取藥物創新和市場需求之間的平衡。」

如果參考美國的O葯和K葯價格,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詢美國藥物定價網站GoodRx的數據,每支Opdivo(100mg/10ml)定價為2612.28美元,大約人民幣17696.9元;3瓶Keytruda 50mg的價格為6710.52美元,大約人民幣45460.4元。

由於價格昂貴,日本政府在今年初對Opdivo做了相應的價格管控措施,日本Opdivo的銷售價格下調至每100毫克花費278000日元(大約人民幣16640元),基本與美國售價持平。

高價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根據EvaluatePharma《World Preview 2018, Outlook to 2024》中給出的銷售預期,O葯和K葯均上榜了2024年全球腫瘤藥物的銷售前五。排名第一的Keytruda銷售額將從2017年的38.23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126.89億美元,複合增長率高達19%,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5%;排名第三的Opdivo銷售額將從2017年的57.25億美元升至2024年的112.47億美元,增長率10%,市場份額5%。

巨額市場也是各公司投入研發的最大驅動力之一。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全球最大的臨床試驗網站clinicaltrials.com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全球涉及PD-1的研究有540個,PD-L1有397個。

這也是國內公司最為熱衷的領域之一,2018年被認為是國內第一個PD-1/L1藥物上市的時間點。國內企業中,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恆瑞醫藥都提交了各自單抗產品的申報。後續的PD-1/L1臨床試驗大軍還包括百濟神州、譽衡葯業、科倫葯業、麗珠醫藥等等。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中國目前在PD-1/L1扎堆嚴重,存在一定的泡沫。

IMS數據顯示,國內PD-1、PD-L1抗體以重複開發為主,但不乏一些差異化創新的努力。根據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資訊公示平台,19個申報臨床的PD-1/PD-L1抗體,已經有11個進入臨床研究,共涉及10家葯企、11個PD-1/PD-L1抗體藥物、56項臨床研究。參與競爭的葯企超過百家,申報臨床的接近20家。產品差異化、適應症選擇、聯合治療、外部合作等成為差異化競爭的戰略手段之一。

「最後誰能勝出,還是要看工藝。目前,國內很多企業的科學家都有海歸背景,從技術理念和開發上來說已經跟國外很接近,但從研發的嚴格性、分子調試和後期試驗可能還要加強。」一位醫療投資人認為,「現在投資人已經越來越理性和謹慎,布局PD-1、PD-L1的企業太多,如果不是有非常優秀的團隊和具有特色的創新,很難在目前的局面中有出眾的競爭優勢。」

「在新葯研發中,臨床的設計方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藥物的成敗,這對國內火熱的研發企業是一個借鑒和警示。」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沈競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國內企業研發緊跟國際研發、縮短與國際的差距是好事;另一方面也要反思,如果上百家企業針對同一個靶點或是同樣的產品做研究,是高水準的重複,企業要從自身優勢出發,結合市場,冷靜判斷再做研究和研發。」

21君

小夥伴們,你怎麼看?

播放GIF

播放GIF

百萬讀者都在看……

本期編輯 劉巷

喜歡文章,點個讚唄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