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閱讀”文物讓人回味無窮 一起來場紙上博物館之旅吧

圖說:上海博物館外景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攝

博物館建立在收藏的基礎上,沒有“物”的聚集就沒有博物館,對文物的研究往往蘊藏著對一段歷史的發現。從學會閱讀一件件重要的藏品開始,學會“閱讀”博物館這部立體而“運動著”的百科全書。這個周末,原上海博物館教育部主任、複旦大學博物館學系教授郭青生與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教授鄭岩,分別以兩本介紹文物的書為契機,引導各個年齡的藝術愛好者們如何先從紙上了解文物,了解博物館。

譯林出版社出版的“穿越時空之旅”書系目前已出版了《探尋石器時代》《遊歷古埃及》《解密古克裡特島》《漫步古羅馬》《彼得大帝時代》《保衛莫斯科》等,收錄包括盧浮宮、大英博物館、斯堪森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等在內的世界十數家博物館及研究機構的珍貴藏品,由獲俄羅斯人文科學獎“教育家獎”提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執筆,經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國家歷史博物館專家團隊審定,收錄手繪彩圖、博物館高清彩照、珍貴歷史照片兩千余幅,深入淺出地展現古代歷史的輝煌文明。

在上海“光的空間”新華書店,郭青生帶領現場的讀者們進行了一次“紙上”世界博物館之旅。“旅途”有一個“時間長河”的主線,承載著人類從遙遠的古代走到今天的歷史。人類進化的歷史沿著蜿蜒的河水前行,古埃及文明在歷史的河流中前行,古克裡特島從愛琴海走向希臘的城邦,而古羅馬也將地中海變成了內湖。書中還提到了俄羅斯的改革者彼得大帝的事跡,歷史有無數個“第一個”,而“第一個”正是歷史前進的動力。郭青生鼓勵青少年爭當敢於創新的“第一個”,推動歷史的進步。

圖說:《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封面 官方圖

《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的作者鄭岩學的是考古專業,也正因為如此,令他比一般的美術史學者多了與文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甚至在文物還在發掘過程中,他就與它們相見相處。古代文物需要耐心觀看和細致品味。在周六的陸家嘴讀書會上,鄭岩和學藝術的女兒自願充當向導,請讀者跟隨他們的目光,把近九十件文物都點點滴滴地化為文字與圖畫,從文物創作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解讀這些瑰麗國寶,成就了一部“極簡版中國美術史”。

文物的故事即是文明的故事,是凍結了的歷史,發掘研究文物的過程就是解凍凝聚的光陰。“從美術史的角度來解讀文物,往往會觸摸到古代文物當中古人最柔軟的內心。什麽是藝術?藝術就是什麽是好的作品,一件與眾不同的作品,背後一定有一雙與眾不同的手,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大腦指揮這雙手做與眾不同的事,這就是考古學的理想,透物見人。”鄭岩說。

《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以手繪的方式,去接觸、領悟;以個人化的寫作方式,而非採用考古報告和論文的範式,不拘形式地把對古代藝術的各種感受表達出來。在父親的文筆中、女兒的畫筆下,這些文物得以在“紙上博物館”繼續存在,被“參觀者”記住。(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