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識付費進入下半場 還能玩出什麽新花樣?

互聯網時代的資訊洪流,讓許多人患上“資訊焦慮症”的現代病,而對商家來說,流量代表著隱藏的財富,焦慮更是推動了資訊變現。2016年,內容付費開始在各個互聯網平台蔓延開來,豆瓣、果殼、知乎、喜馬拉雅FM紛紛入局,三年時間過去,高燒轉冷,內容付費進入下半場,這其中是否還存在凾待填補的空格?

內容付費平台“知勢” 聚焦“新技術、新商業、新管理”的前沿趨勢,規劃了一個產品矩陣。8月10日,知勢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內測產品——“知勢日課”小程式,社區裡的活動人群主要是第一批全球專家和接受邀請的種子會員。專家主要由專業學者、垂直領域從業人員以及創始人、企業高管三類人員構成。

平台每天都會推送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資訊,有相關行業背景的專家會對這個訊息進行深度解讀、點評和交鋒,普通會員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這些最前沿的見解。

“知勢日課”小程式

1.6億的知乎、破4億大關的微博,相較於其他社區媒體,初出茅廬的知勢在用戶基數上並不具備競爭力。由於話題內容聚焦在商業管理和新科技領域,知勢在用戶目標上也自帶門檻,目標人群定為有一定職場經驗的中高級白領和企業管理人員。濃縮用戶群體,做成一個小而美的社區平台,這一點似乎是知勢的刻意為之。

知勢聯合創始人、首席思想官張緣之前是一名資深的專欄作家和出版人。他曾在財新傳媒供職多年,負責過吳敬璉、林毅夫、周其仁等多位著名學者的圖書策劃出版,也曾為《紐約時報》中文網及FT中文網撰稿。創造生成內容、收集整合資訊,張緣的工作性質並沒有改變,隻不過戰場從書籍變成了互聯網。

在他看來,互聯網為人類提供的資訊越來越多,從而精選資訊的價值越來越大;與未來趨勢和當下生活緊密相關,必須了解的跨界議題也越來越多,從而人們對專業觀點的需求也越來越強。此外,伴隨著人類社會各類問題背後複雜性的增強,只有多元觀點才能勝任讓人們接近真實,並形成有效判斷的角色。

探尋知勢的源頭,要追溯到張緣2012年設想的“觀點網”,其模式同樣是挑選全民關注的事件,然後邀請多位專家到平台上進行專業解讀。但由於難以形成一個邏輯縝密的商業閉環,觀點網最終止步於未完成形態。

內容付費模式的興起,再加上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吳晨、NEWSWEEK中文刊前執行主編陳序三大外媒主編坐陣,給了知勢應運而生的機會。

《2017年中國內容付費專題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內容付費用戶規模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2016年用戶為0.98億,預計2018年將達到2.92億。在張緣看來,內容付費勢必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但市場和消費者逐漸嚴苛,付費標準也會越來越高。

會費是知勢盈利模式中的第一個腳印。在未來,除了傳統的商務合作,知勢還將增加售賣課程、知識包、圖書,提供智庫谘詢服務,發展用戶提問、報告眾籌等。將內容作為核心,知勢希望展開多種多樣的演變形態。

在中國,內容付費從一個行業新秀到被市場接受隻用了短短三年,但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們的市場機制依然存在很多漏洞、收費標準也普遍偏低。在未來,內容付費會如何發展?又將會裂變出什麽新形式?鋅財經將持續關注。

知勢創始人 | 張緣

Q:微博作為國內頭部社區平台,您認為它存在哪些弊端?

A:第一效率太低,不可否認,微博是一個成功的網絡社交媒體,但同時它也是個雜音鼎沸的廣場。用戶可以在微博上尋找到與自己關注方向對口的專家大V,但在這些人發表的言論中,除了專業的資訊,還包含了許多無效的個人消息。服務於流量,而非服務於內容,使得微博走向泛娛化,缺少專業化。

第二真偽難辨,為了追求關注度、轉發量,微博裡充斥了大量不實資訊。由於互聯網資訊傳播不受太空的阻礙,容易造成虛假內容病毒式蔓延,引發群眾群體恐慌。而證明信源真實度、洗刷虛假資訊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第三體驗感差,網友在資訊公共討論的時候,容易出現情緒上和觀點上的偏激,也容易催生出所謂的網絡暴民、鍵盤俠群體。公共太空上如何發聲,或者說資訊交流時如何去辯論,這包含了技術層面和觀念層面。技術層面上,需要一個有序的規則制定。觀念層面上,發聲群體需要有這樣一個普遍認知:觀點是多元化的,不都是非黑即白一邊倒的。想要做到這兩點,需要秉持著明確的理念,從產品設計上著手逐漸滲透。這是知勢的價值觀支柱之一。

Q:知勢如何保證專家的留存率?

A:有三個層面的動力。第一個動力是環境動力,專家需要一個好的發言環境。當然不是所有的專家都需要這個,像一些學院派的人,他甚至沒有什麽公眾的表達欲望,但好的環境是基礎。其次是為專家創造個人收益,比如付費的專欄、問答或者眾籌報告等,以及其他的智慧產權衍生品。第三層是品牌效益,這是比較長遠的事情,在“知勢”內容力度和品牌力度做到受業界肯定的情況下,對於專家來說也將具備個人品牌效益。

Q:您認為內容付費是否處於風口,它將往哪個方向發展?

A:內容付費的確是一個處於增長期的領域,它可以包裝,但它的包裝有天花板。和P2P、共享單車那些火爆的產品不同,我個人認為它永遠不存在風口。

內容付費其實和圖書出版一樣,會通過市場的選擇,留存下品質比較高的平台、品牌代理,在圖書上你可以稱它是發行商和出版社。這是一個古老的職業,它也不會因為技術的增長而滅亡,它只會演變。我認為在中短期這個市場的需求會比較大。因為我認為我們整個的人類社會,在本世紀後面的這幾十年裡,會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那麽大家會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產生對於知識的焦慮感,這個焦慮感只能靠特定的知識去彌補。這也正是我和知勢想要抓住的痛點。

文章 ∣ 奕琦

責編 ∣ 海燕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