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一個“拚多多”、“美團”們,都死在了半路

作者|張超 編輯|安心

經過兩個多月的重組償款努力後,社交電商淘集集還是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

12月9日凌晨,淘集集CEO張正平發布了致供應商、代理和員工的公開信,宣布由於融資未能如期到账,公司並購重組失敗,接下來將尋求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

淘集集CEO張正平公開信

張正平給出的具體思路是:1、破產重整,將淘集集所有權轉交給債權人,所得資金全部用於公司運營,努力再次盤活平台;2、破產清算,在以上破產重整方案無法推行的下,淘集集將申請破產,張正平和團隊會通過創業努力歸還欠款。

對於淘集集此前的重組嘗試,有供應商懷疑根本就不存在投資人。張正平在公開信中解釋稱,投資人的確已經簽了投資協議,並接管了公司的財務、法務工作(收走所有公章和銀行密鑰),但在打款時間上多次延期,超出了公司能承受的最後時間期限。在公司账面無錢可用的情況下,已經無法維持基本的運營,且對該投資人是否會打款非常懷疑,所以被迫宣布並購重組失敗。

淘集集只是資本寒冬裡“缺錢致死”的公司之一。在此之前,呆蘿卜、音悅台、韋伯英語、妙小程、國外的AI獨角獸Carbon Robotics等都因為大規模燒錢,出現資金鏈危機或缺錢致死。

這些倒掉的公司不乏曾經風光無兩的明星公司、獨角獸,不少公司的背後,還站著高領、DST、老虎基金、IDG、晨興資本等大名鼎鼎的投資機構。

它們的危機或倒閉紛紛證明:雖然是資本寒冬,但今天資本市場並不是沒錢是時代變了、玩法變了:流量紅利消失,靠補貼換增長的timing過了,沒機會了;投資方對燒錢換增長的模式say no了,他們開始看重盈利能力;對於那些缺乏風險管理意識、運營管理能力不足,不能證明模式能跑通的項目,出問題或失敗是必然的。

誰殺死了淘集集?

從資方爭相搶奪的“黑馬”到進行破產清算,淘集集用時僅一年。

淘集集是上海歡獸實業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新銳電商平台,致力於將電商發展紅利惠及傳統電商未能觸及的人群。

2018年8月,淘集集App正式上線運營,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大的在線集貿市場,服務8億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消費者。

面向下沉市場的淘集集,依靠社交裂變的玩法,上線後迅速積累了大批用戶,增長勢頭一度直逼拚多多。很多人曾樂觀地把淘集集視為更下沉的拚多多或者“下一個拚多多”。

根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Q2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淘集集上線9個月,MAU就超過4000萬,而拚多多達到這一水準用時21個月,兩者用戶重合率也高達55%;今年6月,淘集集月均DAU超400萬,較上季度環比增長273%。

2019年6月部分DAU飆升app環比增長率(圖片來源:極光大數據)

不斷飆升的用戶數據、“下一個拚多多”的光環,讓淘集集在投資市場看起來十分性感。

天眼查顯示,2018年10月,淘集集完成4200萬美元A輪融資,公司投後估值2.42億美元,投資方陣容強大,包括著名的老虎環球基金、俄羅斯的DST 和險峰投資等。2019年6月,淘集集又啟動了B輪融資,擬融資2億美元,投後估值8億美元。

淘集集融資歷史(圖片來源:天眼查)

一位業內人士曾向投中網透露,當時FA、一級市場投資人聊起項目時,淘集集就成了話題之最,“做FA的朋友起的頭,在座的FA都想參與到淘集集的融資中去,但這個項目實在太火了,根本不需要FA。”

三四個月過去,淘集集的境況發生了180度大轉彎:新一輪融資遲遲無法到位,投資人唯恐避之不及;因無力償還商家貨款,其位於上海總部的辦公室也被入駐商家圍得水泄不通。

最後,張正平給出的辦法是:調整經營模式,由商家入駐調整為合夥人自營,將主要供應商轉為股東合夥人。與此同時,淘集集還在繼續融資。

只是在新一輪融資進來前,它就撐不住了。

明星公司淘集集為什麽迅速隕落?很多人歸因於其粗放的燒錢模式。

在淘集集平台,新用戶首次注冊可以獲得1元現金補貼,老用戶邀請一位新用戶入駐平台還能再獲25.5元現金。在低線城市,淘集集還通過手推車掃碼和夫妻老婆店推廣的方式拉新。

但目前淘集集並不向商戶收取傭金,內部戰略層極其注重拉新,而拉新需要的補貼資金部分就來源於商家貨款。

淘集集就是通過這樣“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一步步做起來的。“路子太野了,”上述業內人士稱,“拿供應商的貨款去做拉新補貼,無異於殺雞取卵”。

高額補貼讓淘集集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有接觸過淘集集的投資人向媒體透露,該公司資金缺口近20億元。而據晚點LatePost報導,截至今年10月,淘集集在2019年的虧損近12億元,目前每月虧損超2億元。

在供應商集中擠兌、外部融資不到位的雙重壓力下,淘集集資金鏈徹底斷裂。

張正平在今年10月發出的道歉信中提到,“我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過多的時間花在了融資身上,想通過融資款來解決當前增長的問題,延誤了最黃金的自救期。”

只是,道歉已經於事無補,張正平想帶領淘集集上市的願望已經遙不可及。

對於淘集集從明星公司到迅速隕落,一家知名VC機構的投資人認為,根本原因是數據差,燒不起錢流量timing不同於拚多多,競爭也不同於拚多多,數據靠燒錢補貼維持沒機會

明星公司紛紛不行了

通過大規模燒錢換取增長,融資一斷就轟然倒下的案例,近兩年不在少數,特別是2019年這個冬天,死、傷案例尤其多。

曾被譽為生鮮電商“黑馬”的呆蘿卜近期也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欠薪的消息。

11月下旬,呆蘿卜被曝因資金鏈緊張一些門市被關,欠款達2.9億元,包括拖欠供應商的款1.5億,門市充值5000萬,合夥人保證金5000萬,員工工資及補償金4000萬,最終導致員工醫社保斷繳。

按照此前呆蘿卜的融資進度,它被曝出資金鏈危機著實令人意外。

天眼查顯示,2019年10月,呆蘿卜剛剛獲得DST投資,金額未披露。2019年6月,它宣布從高瓴資本、晨興資本、XVC三家知名機構獲得6.34億元A輪投資。2018年8月,它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達千萬級美元,投後估值達2.5億元。

呆蘿卜融資歷史(圖片來源:天眼查)

所幸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呆蘿卜於12月9日宣布已恢復運營,用戶可通過APP下單,12月10日門市恢復取貨,恢復營業的門市有“百店”之多。

對於公司當前所處的困境,呆蘿卜CEO李陽坦承,我們對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以至於造成了消耗過快,這是我們‘用錯’的地方。”

李陽提到的“增長”包括城市、門市、業務、技術,四者,四者應該相互促進,門市的增加意味著需要拓展更多城市,單店的業績要增長,就需要增加更多業務,業務的提升則需要更多技術投入。

“這些光靠資本難以實現,需要匹配對應的組織管理能力,否則會導致效率不斷降低、失血過快。”他反思說。

目前,呆蘿卜一方面收縮了部分失血的業務線,試圖讓運營回歸正軌;另一方面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籌措資金,以求渡過難關。

呆蘿卜危機只是生鮮電商遇冷的一個縮影。

據晚點LatePost報導,12月6日下午,主攻武漢市場的生鮮電商明星公司“吉及鮮”CEO台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未達預期,要進行大規模的裁員、關倉;總部200人縮減到100人以下,倉內200人以下,未被裁掉的員工也要工資減半;而高峰時期吉及鮮員工規模達1900人;40多個前置倉將隻保留1/3。

據天眼查,此前吉及鮮也完成過多輪融資,經緯中國、IDG、源碼資本這些著名的投資機構都是其投資方。

吉及鮮融資歷史(圖片來源:天眼查)

而在今年10月,生鮮O2O公司妙生活已經完成清算。這家公司資質看起來也非常優秀,創始團隊來自易迅,投資方包括今日資本、鍾鼎創投等,完成過多輪大額融資後,還是以失敗收場。

據晚點LatePost披露的吉及鮮CEO台璐陽的內部信,他提到,過去三個月見了近100多位投資人,但還是沒完成新一輪融資。年底前,基本所有投資機構停止了對生鮮的投資。

“下半年資本市場非常寒冷,資本市場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盈利的要求”,台璐陽提到,吉及鮮從10月份開始停掉了很多補貼,開始做盈利模型;但目前為止,他們仍然沒有實現整個公司規模化盈利,最終融資失敗。

過年來,生鮮領域的互聯網創業、投資層出不窮,但最終“死傷無數”,真正成功的寥寥。

一位有10多年生鮮連鎖經驗的創業者始終對生鮮電商模式存疑,“弄個網頁/app,招一幫人在那裡送貨,好像是革命化的模式,其實成本很高”,他認為,燒錢補貼沒有未來,最關鍵的是能跑通,能賺錢,這才是生意。

生鮮電商之外,教育領域也是重災區。

進入11月,英語培訓機構——韋博英語6個北京校區全部關停,員工工資沒有著落,學生無法上課也不能退學費。

在此之前,上海、天津、成都、南京等地的韋博分校也陸續倒閉。公司創始人承認,由於經營失敗,資金鏈斷裂導致了這一局面。

韋博英語創立至今已有20余年歷史,在英語口語培訓方面,一度與美聯、英孚、華爾街英語並稱“中國成人英語培訓四巨頭”。

隨著國人英語水準提升、市場對英語人才需求日益飽和,韋博英語的優勢不再。再加上該機構的門市一般都開在繁華的商業區,租金也成為了一筆不小的負擔,長此以往就入不敷出。

少兒編程線上教育平台妙小程此前也被曝出暫停授課,家長無處追討剩餘學費,部分老師面臨欠薪問題。11月15日,妙小程公告稱,正與上市公司協商收購,需停課1至2周。若協議達成,則恢復上課;若協議失效,妙小程將協助學員轉到某國內排名前三的在線編程教育機構。

最近幾年,少兒編程項目風生水起,妙小程借勢竄升,於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獲得了三輪融資,累計融資額約9000萬元,資方不乏創世夥伴資本這樣的知名機構。

流量紅利消失,無力繼續燒錢換增長的妙小程就再也沒能融到新錢,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它,結局可想而知。

12月初,有報導稱,成立十周年的MV分享網站“音悅台”倒閉了,官網及APP出現數據異常,僅首頁與部分頁面可成功訪問,視頻無法搜索和播放,評論消失,APP也數據異常,並且已從App Store下架。

不僅如此,音悅台在北京三裡屯的辦公地點已被封鎖,辦公室空無一人,設備也被搬空;三裡屯SOHO物業中心向媒體透露,音悅台兩三個月之前便已經退租。種種跡象表明,音悅台已無法正常運營,公司處在倒閉邊緣。

事實上,音悅台已經多次被傳資金緊張、創始人跑路,今年5月還因拖欠坤音娛樂款項登上熱搜。

音悅台發跡於韓流的黃金歲月,這個曾經最大的MV分享網站,憑借大量優質的視頻資源吸引了大批飯圈女孩。在韓流文化大熱的那幾年,音悅台又因更新快、畫質高聚集了不少哈日韓明星的粉絲,一度排名國內MV音樂網站第一。

之後,由於國家版權局規範了網絡音樂版權,音悅台不得不下架大批無版權MV,公司經營受到重創。雖然後來平台試圖通過孵化造星項目、舉辦投票打榜活動等方式重新挽回粉絲,但都難見明顯成效,就更難喚回資本市場的信心了。

“缺錢致死”的現象不止出現在國內,國外也有一些曾經的明星公司因此倒閉,專注智能機器人手臂製造的Carbon Robotics公司就是其中一個。

成立於2014年的Carbon Robotics曾入選《機器人商業評論》年度權威榜單RBR50 2016,成為機器人技術全球50強。該公司最主要的成就即研製出了KATIA機械臂,極致性價比令其名聲大噪,並於2016年和2018年先後進行了兩輪融資,累計融資額536萬美元,大約人民幣3700多萬元。

單從融資額來看,Carbon Robotics較國內的人工智能企業相比可能算不上什麽,但之前的風光注定了它會一直受到關注。

今年10月,該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在相關文件中,Carbon Robotics直接提到了倒閉的原因——沒錢了。

當風口過去、資本退場,那些靠瘋狂燒錢做增長的公司幾乎脆弱得不堪一擊。

時代變了

最早將燒錢這個風頭帶起來的是互聯網零售巨頭亞馬遜。該公司以燒錢為榮,以不盈利為榮,以不惜一切代價先擁有市場佔有率為目標。

1997年,亞馬遜CEO貝索斯曾公開向媒體表示,“我們可以盈利,盈利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也可能是最愚蠢的。我們把可能是利潤的那部分錢用來再投資於將來的生意。如果現在就讓亞馬遜盈利,不管是哪個領導層做出的決定,都將是最愚蠢的決定”。

貝索斯的“燒錢邏輯”是對傳統經營思路的一種顛覆。但亞馬遜不斷飆升的體量和不斷取得的成功讓越來越多投資者相信了貝索斯的邏輯。這種邏輯也逐漸被發揚光大,暢行全球。

美劇《矽谷》中關於燒錢邏輯的片段

該邏輯也被推行到了中國這片火熱創業土地上。回顧國內互聯網的燒錢史,該模式始於百團大戰、成於出行混戰、終於單車對壘。

2014年上半年,計程車平台補貼戰進行的如火如荼。在分別獲得騰訊和阿里加持後,滴滴與快的掀起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瘋狂的燒錢戰爭。根據嘀嘀計程車(後更名為“滴滴計程車”)公布的數據,從當年1月10日宣布補貼開始,到3月底,平台補貼達14億元。雖然後來每單補貼已從最高峰時下降了2/3,但每個月依然得砸下數億元。

這場補貼大戰給雙方都帶來了大量資金消耗,頗有一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架勢。2014年5月,兩平台同時宣布取消乘客的計程車補貼,但競爭並未結束,這場“明爭”轉而變為“暗鬥”。直到2015年情人節,滴滴快的宣布合並,競爭才暫時告一段落,合並後的公司至今仍在虧損。

其實這場混戰本質上還是阿里與騰訊在出行領域的爭奪,開始的時候雙方都互不退讓,但到了後期,連“不差錢”的兩大巨頭似乎都有些不堪重負,合並就成了最優選擇。

而在共享單車的燒錢競賽中,局勢就發生了轉變。單車對壘的最終結局是,徹底終結了燒錢模式,試圖以高投放佔領市場的模式逐漸失靈。

就連陸續投資過滴滴、ofo的朱嘯虎也改口了。2017年11月,在巨人新進夢想開放日上,他表示:“靠燒錢起來的基本都是偽需求,以後不再投燒錢的項目。”

中國投資市場觀念的轉變只是一個縮影。放眼全球,似乎投資人都在遠離這種單純靠燒錢換增長的模式。

今年11月,經歷了WeWork失利的孫正義也開始轉變策略,不再一味強調GMV、營收和用戶數量,他就自己的錯誤公開道歉,並一改激進作風,強調企業需要專注創造現金流。

孫正義認為,評判公司價值的最佳方法是衡量公司在“穩定狀態”下現金流的倍數,除此之外再無別的衡量標準。想當年,孫正義和他的軟銀基金、願景基金是互聯網燒錢模式的重要推手。

2019年,資本市場依然深陷寒冬。據清科統計,今年前11個月,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總額是1.08兆,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但比市場預想的50%要好很多,說明市場上還是有錢的。投資層面,前11個月投資總額約7300億元,同比下降29.5%;投資項目約7800個,同比下降18.7%。

2009-2019年前11月中國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情況(圖片來源:清科研究中心)

投資收縮,一批融不到錢的企業倒了下來。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6日,2019年關閉的公司達327家。分行業來看,金融、電子商務、本地生活等領域死傷慘重,教育、娛樂傳媒等領域也是哀鴻遍野。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按照2019年企業倒閉時間統計前100名企業,成立於2015年的公司死亡數量最多,共計54家,其次是2017年和2016年,分別死亡13家和12家。

今年10月,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提醒創業者,“拿捏好節奏,高效用好帳上的每一分錢,不要因為大意,錯判而斷糧。”

張穎明確指出,經緯中國只會繼續加碼支持那些數據持續給力、創始人明顯在快速成長的潛力公司。“對於投錯了且我們徹底失望的經緯系公司,不再把更多新錢浪費。”

不過,資本寒冬不是創業公司甚至明星公司倒掉的唯一原因。

從張穎的態度可見,即便是前期證明商業模式可行,但數據增長不給力,創始人綜合能力不能匹配公司成長、執行不力的團隊也很難繼續拿到錢。

據IT桔子的統計,如果進一步深究2019年企業的原因,垂直社區、交友社區、服飾服裝、生鮮食品等行業中,商業模式匱乏是公司死亡的主要原因。

垂直社區企業死亡原因分布圖(圖片來源:IT桔子)

而在前述VC投資人看來,很多時候timing決定一切。流量紅利結束了,燒錢補貼換增長的模式沒有機會了。

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是,如果美團、滴滴、拚多多晚成立幾年,結局會怎樣?上述VC投資人認為,“不好說,至少流量紅利過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