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校外教育培訓讓六成受訪者感到焦慮,超八成人支持強化監管

進入暑假,一些家長已經或正在籌劃為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補習班。而中消協則於7月上旬發出消費提示,呼籲廣大消費者理性看待、慎重選擇校外培訓。據中消協披露的信息,目前校外培訓機構數量眾多、辦學資質不一、質量良莠不齊,校外培訓領域暴露出諸多問題,不僅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也不利於整個培訓行業的健康發展。

廣大家長對校外教育培訓有何切身感受?公眾對該行業的治理又有何建議?南都民調中心社會調查與公共輿情研究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於7月上中旬發起問卷調查,共回收1065份有效問卷,其中家長問卷768份,非家長問卷297份,並與2016年課題組實施的同題調查進行縱向比較,於近日發布《校外教育培訓治理公眾意見調查報告(2021)》。

本次調查結果發現,當前中小學生參加校外補習的現象比5年前更普遍化、低齡化,補課時長也有所增加,校外補習超6小時的學生比5年前增加26.42%;補課“燒心”也“燒錢”,超四成家長每年花1-5萬給孩子補課,家庭年收入越高補課費用也越高,超五成受訪者認為校外補習收費過高,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升學需求和家長沒有能力輔導是選擇校外補習的主要原因,但校外教育培訓讓六成受訪者感到焦慮。對此,超八成受訪者支持教育部門強化對校外教培訓行業的監管;為實現教育“雙減”,各有六成受訪者希望教育部門提高校內課堂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減少低效課堂,加強校內學科輔導、減少孩子校外培訓負擔。

5年時間校外補習更趨普遍化低齡化

與5年前相比,目前中小學生參加校外教培的現象更為普遍化、低齡化。本次調查顯示,沒有參加過校外教育培訓的學生僅佔2.83%,但在2016年的調查中,沒有參加過校外培訓的學生比例為16.96%,表明當前參加校外教育培訓的學生更為普遍化。

中小學生參加校外教培日趨低齡化的現象也值得關注。2016年,有59.67%的學生從小學三年級之前開始參加校外教育培訓,但在本次調查中,這一比例已增至74.29%,增加了約15%;從學前階段就開始參加校外教培的孩子,5年之間幾乎增長了一倍;而從小學二年級開始上校外培訓班的學生,5年之間也大幅增加了約10%。

每周校外補習超6小時學生較5年前增加26%

從當前調查數據來看,中小學生除了校外補課更普遍化、低齡化外,補課時間也更長了。65.33%的學生每周補課時長在3-9個小時,其中補課3-6個小時的較多,佔39.76%;其次是6-9個小時,佔25.57%,甚至有10.85%的學生每周補課時長在9個小時以上。2016年,補課時長6小時以上的僅佔10%,但在2021年的調查中,補課6小時以上的高達36.42%,多出26.42%。不少孩子從學校放學後還要參與長時間的校外補習,學業負擔更重,學習外的閑暇時間也進一步減少。

廣州80後任女士有兩個在讀初二的雙胞胎兒子,成績在中上水準,兩個孩子從小學四年級開始補習數學和英語,初一上學期開始補習物理,下學期把語文也納入補習範圍。補習時間主要在每周五晚上、周六下午、周日上下午,平均每科1-2小時,每人每周補課時長約8小時。問及暑假補習班安排時,任女士表示:“早已排滿了!從7月12日開始連續上三個星期的補習班,然後休息一到兩個星期後,再開始下一輪的補習直至9月份開學。目前還考慮報個線上化學班,因為孩子們準備升初三了。”面對滿滿的“學習行程”,孩子們是否有抱怨?任女士坦言,雖然他們自小上慣了補習班,也沒有太過激烈的情緒反應,但他們仍會吐槽放了一個“假的暑假”。

卓女士住在茂名,女兒在讀初二,孩子平時每周會進行6個小時的課外補習,分別在周六上午、下午和周日下午,今年暑假將進行3個科目的補習,每天每科2小時,一共21天。卓女士反映,孩子有時候會產生厭學情緒,不想去上補習班。卓女士表示理解孩子學習壓力大,但關係到學習成績,不想去也只能硬要她去。

超四成家長每年花1-5萬給孩子補課,家庭收入越高補習花費越多

家長每年給孩子花費多少補課費用?根據家長的回答,每年補課費用在1-3萬元(含)的受訪者佔33.33%,花費5000-1萬元(含)的佔31.06%,花費3-5萬元(含)的佔13.39%,甚至有6.16%的家長每年會花費5萬元以上給孩子補課。

本次調查也了解了受訪者的家庭年收入。67.71%的家庭年收入在5-20萬元(含),其中家庭年收入10-20萬元(含)的佔35.94%,家庭年收入5-10萬元(含)的佔31.77%。匯總分析發現,每年補課費用約佔受訪者家庭年收入的10%-20%。

調查還發現,家庭年收入越高,孩子的補課費用也越高。年收入在10萬元內的家庭,孩子的補課費用多在1萬元以內;年收入50萬元以內的家庭,補課費用多在1-5萬元;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補課費用會去到10萬元甚至更高。

廣州80後伍女士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給他報語數英補習班,每年補課費用約10萬元。其家庭年收入50萬元左右,才能夠撐得起如此高昂的費用。伍女士表示學習是剛需,所以她捨得在孩子校外輔導方面花大錢。

為何參加校外補習?升學需求和家長沒有能力輔導是主因

問及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班的原因,47.39%的家長選擇了“出於升學考慮”,比2016年的41.16%高6個百分點。對於從學前、六年級、初三、高中開始參加校外補習班的學生來講,“升學”因素更是佔據主導地位。

另外,“家長沒有能力輔導”的因素需引起重視。在2016年的調查中,選擇這一因素的家長僅佔21.61%,但在本次調查中,選擇這一因素的家長已增至44.98%,僅次於升學考慮。這或許與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現象有關聯。近年來,讓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批改作業的現象愈發普遍,常被網友戲稱“平時父/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就雞飛狗跳”,這也讓很多家長感到無奈且疲憊,除了工作忙碌之外,自身也與學校脫節許久,能力有限,最後不得不選擇校外補習。

伍女士表示 ,自己沒有時間精力輔導孩子學習,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會比自己做有更好的效果。伍女士還談到,學校老師管著50多個小孩,沒有時間精力去認真關注到每個人,而校外補習班學生不多,機構老師會跟進每個學生,主動跟家長溝通學習細節,這也是她願意花高昂費用給孩子報校外補習班的重要因素。

而對於那些孩子沒有參加校外補習的家長來說,“孩子成績可以,不需要補習”是主要因素,佔61.90%;認為“學校老師盡職盡責,不需要校外補習”的則佔42.86%,還有38.10%的家長覺得“要給孩子“減負”,家長要有定力”,也有受訪家長在開放題中提到“培訓機構超前學、作業多”問題,因此不讓孩子參加補習班。

超五成受訪者認為校外補習收費過高增加家庭經濟負擔

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雖為學生個性化成長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選擇,但同樣地,行業亂象叢生也是問題。

談及當前校外教育培訓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55.87%的受訪者認為“收費過高,增加家庭經濟負擔”。任女士坦言,雖然她覺得培訓班效果還不錯,但每年花在兩個小孩身上的補習費用就去到10-15萬,約佔家庭年收入的一半,讓她感到焦慮。

課題組研究員於7月10日至11日走訪了廣州市內6家培訓機構,包括學而思、新東方、卓越教育、學大教育等,了解到當前機構培訓費用主要是按科目、課次計費,或按小時計費,收費高低還需要根據師資、是否一對一教學等決定。如學大教育以小時收費,小班教學一小時100多元,一對一教學則是200-300元一小時;卓越教育的一對一教學更貴,每科上一次課600-800元。總體而言,校外教育培訓收費過高是普遍現象。

除此之外,校外教育培訓課程質量低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佔比47.89%;也有不少受訪者認為行業虛假宣傳的亂象較為嚴重,佔比45.26%。

校外教育培訓讓六成受訪者感到焦慮

校外教育培訓會讓受訪者感到焦慮嗎?60.19%的受訪者表示會,其中選擇“比較焦慮”的佔37.65%,認為“非常焦慮”的有22.54%。

多位受訪家長在訪談中講到,他們有種焦慮的心理,認為“不報班跟不上”“別人報了自己不能落後”。如80後陳女士在兒子中考前就給他報了5個科目的培訓班,一方面她擔心“孩子不補習跟不上”,“現在教學內容十分緊湊,今天上完A內容,明天進入B內容,減少了溫習和鞏固。報名參加補習班,就是希望孩子能鞏固知識,即使遇到不懂的,也能在補課期間查缺補漏。”陳女士解釋道。另一方面她見到身邊很多家長會為孩子報班,自己擔心萬一孩子不參加補習,學習成績會不會更差。卓女士也有同樣的焦慮,培訓班越火熱,越增加她的教育焦慮,她擔心孩子不報班就會跟不上別的孩子,輸在升學跑道上。匯總深度訪談的情況,不少家長是在大環境的裹挾下,選擇了給孩子報校外補習班。

對比家長受訪者和非家長受訪者,發現後者比前者更加焦慮,高出8.51%。談及原因,有非家長受訪者在開放題中提及“校外教培無形中加劇了焦慮,波及到自身”;還有非家長受訪者表示,校外教培本應該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讓學生自主選擇興趣,為其提供知識傳授和指導,但現在市場一味地湧入學科輔導,隻教授孩子應試技巧,忽視孩子能力培養。

不過,也有部分家長受訪者認為校外教培不會讓自己感到焦慮,佔11.74%,認為“一般”的佔28.08%。林女士有一個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她認為學習是需要天賦的,孩子只要盡力即可,不過分強求。孩子在讀幼兒園的陶女士表示,作為家長,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心裡面清楚就行,不需要跟其他人對比;如果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培養其他愛好也是一種辦法,如果孩子喜歡學習,那就主攻學科類;焦慮感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沒必要焦慮。

超八成受訪者支持教育部門強化校外教培行業監管

校外教育培訓行業亂象叢生,強化行業治理常態化和監管呼聲日高。今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強調,要全面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嚴禁教培機構隨意資本化運作;6月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處以3650萬元的頂格處罰;6月15日,教育部召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啟動會,設立一個專門機構來監管校外培訓,推動“雙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落地見效。在本次調查中,84.03%的受訪者支持教育部門強化對校外教育培訓的監管,其中“非常支持”的比例佔51.64%,選擇“比較支持”的也有32.39%。

為實現教育“雙減”,各有六成人希望減少低效課堂、加強校內輔導

為實現教育“雙減”,受訪者有哪些建議?63.76%的受訪者希望教育部門“提高校內課堂教學質量和師資隊伍,減少低效課堂”,62.44%的受訪者希望“加強校內學科輔導,減少孩子校外培訓負擔”,53.90%的受訪者希望學校要“豐富完善課後服務,應教盡教”,超五成受訪者希望切斷校外補習與升學的利益鏈條,減少教育焦慮,還有超四成受訪者希望教育部門加強對校外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管,促進行業轉型發展。

相較而言,超六成家長受訪者更希望教育部門加強校內學科輔導,減少孩子校外培訓負擔;超七成非家長受訪者則認為當前低效課堂較多,更希望提高校內課堂質量和師資力量。

時隔五年,南都民調再次調查學生校外培訓情況,發現當前學生上培訓班的現象更為普遍化、低齡化,同時校外補課時間也更長,導致現在不少學生除了要完成校內課業,還要兼顧校外補習,並未做到真正“減負”。問及原因,不少家長在調查中反映,一是升學的剛需是客觀且長期存在的,二是孩子有輔導需要,但家長能力有限,既然學校無法完全解決其需求,家長只能選擇校外培訓機構達到目標,儘管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也加重了自己的焦慮感。總而言之,校外培訓班加重了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更成為不少家庭日漸沉重的經濟負擔。

對於校外教培行業的監管,家長們在本次調查中給予了高度的支持,希望從機構供給端入手實現校外“減負”,切實將學生從校外學科類補習中解放出來。與此同時,受訪者寄望於學校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加強校內學科輔導,應由學校和老師承擔孩子輔導任務,盡可能讓學生在學校就完成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減少家長的輔導負擔和補習負擔,減緩廣大家長的教育焦慮,真正落實“雙減”。

調查概述:

本次調查時間為2021年7月7日至7月12日,通過網絡分發和線下采集共回收1065份有效問卷,其中家長受訪者填答問卷有768份,佔72%;非家長受訪者填答問卷有297份,佔28%。

社會調查與公共輿情研究課題

消費生活監測榜第93期

項目出品:南都民調中心

項目監製:謝斌 張純

項目主持:謝小清

項目執行:南都研究員 謝小清 塗長芳 麥潔瑩 沈紅媛李偉鋒

實習生 吳泓昊 李明暉 黃梓怡 連安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