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哪些乳腺癌肝轉移患者更適宜手術?我國學者研究揭曉答案 | 肝膽胰腫瘤資訊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第13期肝膽胰腫瘤資訊~

本期提要

  • 丙型肝炎病毒(HCV)臨床治癒患者的肝癌風險並未完全消退。

  • 乳腺癌術後肝轉移手術治療,哪些患者獲益明顯?

  • 循環腫瘤細胞DNA檢測在早期胰腺癌預後中作用顯著。

01

HCV臨床治癒患者的肝癌風險並未完全消退

HCV患者經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治療後出現病毒持續應答(SVR)是否意味著不會發生肝細胞癌(HCC)?來自休斯頓德巴克退伍軍人醫療中心的研究者,回顧性分析了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VA)企業資料庫(CDW)和中心癌症登記處(CCR)的國家數據,發現該部分患者HCC風險並沒有消退。文章發表在《Hepatology》。

研究者回顧了18076例經DAA治療達到SVR的HCV患者,這些患者在DAA治療之前或期間未發生HCC。

數據顯示,DAA起始時的平均年齡為61.6歲,男性佔96.5%,白人佔49.6%,非裔美國人佔36.5%。共有38.4%的患者在基線時有肝硬化,另有11.7%的患者的纖維化(FIB)-4值為>3.25(提示進展期纖維化)。

DAA治療的主要方式包括:索非布韋(不含雷迪帕韋)(6.5%)、西咪匹韋(0.6%)、雷迪帕韋/索非布韋(68.7%)、帕利瑞韋/利托那韋聯合治療(23.5%)和達克拉他韋(0.7%)。

在平均2.93年的隨訪中,共診斷出544例HCC。肝癌1年、2年和3年的累積風險分別為1.1%、1.9%和2.8%。第一季度HCC發病率為1.23/100人年,第二至第四季度為0.99-1.12/100人年。在研究期間的最後兩個季度,該指數再次升至0.95至1.00/100人年(圖1A)。

其中肝硬化患者的HCC發生率為1.3-2.3/100人年(圖1B),在大多數季度都高於1.5/100人年,明顯高於無肝硬化者。肝硬化患者1年、2年和3年的HCC累積發生率分別為2.2%、3.8%和5.6%

圖1. 整體及肝硬化亞組患者的HCC風險

肝硬化與HCC風險密切相關(OR 4.13,95%CI 3.34-5.11)。肝硬化患者HCC的季度發病率在1.00-1.23/100人年和1.5-2.3/100人年之間保持穩定。

無論是肝硬化還是非肝硬化患者中,持續出現高FIB-4/APRI比值升高的患者肝細胞癌的風險均顯著增加,而除基線FIB-4/APRI較高的患者外,大多數肝硬化患者的HCC發生率仍較低,該亞組HCC發生率為0.4-1.6/100人年。

HCC風險在飲酒、高齡和感染以及HCV基因3型的患者中相對更高。而大多數早期肝纖維化患者風險相對較低且穩定。

作者認為,HCV經DAA治療成功的患者, HCC風險並未完全消退,尤其是在肝硬化FIB-4/APRI評分較高患者中。這些數據對已治癒HCV患者的HCC監測具有重要意義。

02

乳腺癌術後肝轉移手術治療,哪些患者獲益明顯?

哪些患者可以從乳腺癌肝轉移(BCLM)手術切除中獲益?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肝膽外科與乳腺外科的研究者發現,肝轉移發生在乳腺癌術後2年以後的患者行轉移灶手術切除的生存獲益更加明顯。研究發表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Oncology》。

研究者回顧分析了67例接受部分肝切除的BCLM的患者,行肝切除時平均齡為51.2歲。

  • 術後1年、3年、5年總生存(OS)率分別為93.5%、73.7%、32.2%,中位OS為57.59個月(圖2A)。


  • 激素受體陽性患者中位OS為57.59個月,而雌激素受體(ER)和孕激素受體(PR)均陰性的原發性腫瘤患者的中位OS僅為35.15個月(p=0.001,圖2B)。


  • 與較長時間間隔(>2年)相比,乳腺手術與BCLM診斷之間間隔較短的患者(2年以下)的OS相對更差,(中位OS:42.81 vs. 57.59個月,p=0.017,圖2C)。


  • 此外,術中應用Pringle manoeuvre的患者OS較未應用的患者從42.81個月增加到57.59個月(p=0.016,圖2D)。

圖2 BCLM患者亞組生存曲線

Pringle manoeuvre 的應用(HR=0.117,p=0.044)和BCLM診斷與原發手術間隔時間(HR=0.178,p=0.033)是BCLM患者OS的獨立影響因素。

術後1年、2年和3年的肝內無複發生存IHRFS分別為62.8%、32.6%和10.9%,中位肝內無複發生存時間為13.47個月。腫瘤中分化(HR 0.259,p=0.027)和乳腺癌術後2年後發生肝轉移(HR 0.270,p=0.005)是肝內無複發生存(IHRFS)的獨立影響因素。

作者認為,某些BCLM患者可能從手術中獲益,而肝轉移發生時間較晚(大於2年)的患者則更適合行手術治療。

03

循環腫瘤細胞DNA檢測在早期胰腺癌預後中作用顯著

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醫院腫瘤科的研究者發現,早期胰腺癌KRAS突變在循環腫瘤DNA(ctDNA)中的檢測對預後具有良好的預測作用,術後檢測到ctDNA的患者極易複發,應強化輔助治療。該研究發表在《Annals of Oncology》。

研究者共納入42例早期行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搜集患者術前、術後血漿標本,對ctDNA及腫瘤標本中KRAS突變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腫瘤樣本中91%(38/42)發現KRAS突變。在血漿樣本中,62%(23/37)的患者術前檢測到KRAS突變的ctDNA,37%(13/35)的患者術後檢測到KRAS突變的ctDNA。

81%(34/42)的患者接受了術後輔助治療。19例患者採用單葯吉西他濱治療,9例採用吉西他濱聯合卡培他濱治療,6例採用吉西他濱聯合紫杉醇鈉治療。平均隨訪38.4個月,27例(65%)患者複發,20例(48%)死亡。

圖3. 不同時期ctDNA檢測狀態患者的生存曲線

術前檢測到(陽性)ctDNA的患者中位無複發生存(RFS)為10.3個月,與未檢測到(陰性)ctDNA的患者(RFS未達到)相比,複發風險顯著增加(HR 4.1,p=0.002)(圖3A)。術前陽性者中位OS為13.6個月,與陰性(OS未到達)相比,死亡風險增加(HR 4.1,p=0.015)(圖3B)。

術後ctDNA血漿標本平均採集時間為6.3周(範圍為4-8周)。中位隨訪38.4個月後,其陽性預測值為100%,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為100%和57%。

術後ctDNA陽性與陰性相比,複發時間縮短,分別為5.4個月和17.1個月(HR 5.4,p<0.001)(圖3C);OS縮短,中位OS為10.6個月 vs 未達到(HR 4.0,p=0.003)(圖3D)。

多因素分析顯示,術後血漿ctDNA的檢出是複發(HR 6.3,p≤0.0001)和死亡(HR 7.5,p=0.002)的重要影響因素。

術前檢測到ctDNA,而術後檢測不到的患者中位RFS為12.2個月。在術前和術後均檢測不出ctDNA的隊列中,RFS中位數尚未達到(圖3E)。術前檢測到ctDNA,術後檢測不到患者的中位OS為15.9個月(圖3F)。

術後可檢測到ctDNA的患者中有13/13(100%)複發。其中7例接受了吉西他濱為主的輔助化療。

作者認為,早期胰腺癌根治性手術前和術後,KRAS在ctDNA中的檢測作為胰腺癌患者預後標誌物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但需要進一步在RCT中驗證。對術後可檢測到ctDNA的患者應強化輔助治療,這些患者儘管接受吉西他濱輔助治療,但複發風險非常高。

參考文獻:

[1]Kanwal, F., et al. Long-term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CV patients treated with direct acting antiviral agents. Hepatology, 2019.

[2]Lee, B., et al. Circulating tumor DNA as a potential marker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benefit following surgery for localised pancreatic cancer. Ann Oncol, 2019.

[3]He, X., et al. Res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a multicentre analysis. Clin Transl Oncol, 2019.

征 稿

請註明:【投稿】醫院+科室+姓名

來稿以word文檔形式,其他不予考慮

你在看我嗎?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