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國:東吳帝國的末代帝王孫皓,和劉禪一樣死在敵國的吳末帝

導語:孫皓是孫權的孫子,是之前東吳被廢的太子孫和的兒子,他在位初期勵精圖治,後期卻荒淫無道,竟然使得敵國的司馬炎都大為震驚,是什麽導致這位帝王前後差距如此之大,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東吳的末代帝王。

悲慘童年

孫皓生於公元243年,卒於公元284年,字元宗,孫權因為喜愛而給他起的小名彭祖,吳郡富春縣人(今浙江省富陽區),孫皓的童年可謂是悲慘,當時在他七歲的時候東吳就發生了舉世震驚的二宮之爭,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兩位皇子爭奪權力,最終演變成了朝中兩派勢力的角逐。

就連東吳的大功臣大將軍陸遜都死於這場宮廷內鬥之中,而當時的皇帝孫權年邁的時候老邁昏庸,竟然做出決定兩個皇子都不再用做太子,因為他覺得如果他們繼續這樣鬥爭,即使將來某個人繼承他的皇位,也會導致越來越嚴重的黨派之爭。

東吳國本危以他竟然決定將兩位皇子,太子孫和也就是孫皓的父親廢黜,而魯王孫霸則是被賜死,在立他的幼子孫亮為新太子。

而孫和孫皓一家人則是最終被貶到長沙去了,本來孫權死後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掌權,而諸葛恪又是孫和妻子的哥哥,又這層關係他們的生活再差也不會怎樣,衣食無憂可保,但諸葛恪的專權甚至推卸和敵國戰敗的責任使得孫亮極為反感。

孫亮則是暗中安排宗親孫峻在諸葛恪進宮赴宴之際趁機將其斬殺,但孫亮沒想到的是諸葛恪雖然專權但他沒有謀反之心,而孫峻掌權之後變本加厲甚至遠勝諸葛恪,賜死了孫和留下孫皓孤兒寡母,並且孫亮想要奪下他的權利的時候還廢黜了孫亮,孫亮偷雞不成蝕把米最終死在了流放閩南的路上。

孫亮死後吳景帝孫休繼位,孫皓被封為烏程侯日子漸漸好了起來,孫休雖然是個沒有什麽作為的帝王,但是對待親族還是可以的,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吳景帝孫休僅僅在位六年就英年早逝,本來即使是這樣孫皓也沒有機會繼位。

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因為孫休有兒子但當時正巧天下大亂,鄧艾鍾會滅掉蜀漢,劉禪投降入許昌,東吳內部也發生了叛亂這導致東吳群臣都希望一位年長一點的皇室子弟做皇帝,這樣可以穩固朝綱引領民心安穩軍心,就是這等機緣巧合之下二十三歲的孫皓在好友的推薦下繼位稱帝,他可能自己都沒有想到過自己能鹹魚翻身成為東吳之主。

繼位為帝

在東吳歷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孫皓繼位稱帝,在位之初他大赦天下,安撫封賞群臣,重用賢臣愛民如子減少自己宮中的開支,開啟國家的糧倉賑濟流離失所的百姓,東吳形勢一片大好,但是過了沒有幾年孫皓便原形畢露。

當初他權利不穩他隻敢裝作明君,但當權利滿滿的放在手中的時候他便再也壓抑不住他內心的欲望,開始聲色犬馬暴虐無道,當初支持他的臣子和東吳治下的百姓都開始對他感到失望,很多人議論他的變化孫皓非但不知悔改。

反而變本加厲將那些說他壞話的臣子統統斬殺,甚至一改往日愛護親族的風范,流放他叔叔孫休的兒子,後來甚至還殺了兩個年長的兒子,隨後荒誕的因為奸臣的話便決意遷都到武昌,大肆修建宮殿安於享樂,絲毫不管政事。

並且放縱自己的妃子手下的人在國都違法亂紀,有人膽敢懲戒都被孫皓處死,不少只會溜須拍馬的諂媚之徒都得到了孫皓的重用,甚至聽到一些無稽之談的謠言就大肆捕殺士卒和將領。

在和西晉的戰爭中因為將士小小的失敗便破口大罵,而且殺死了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良將,使得不在少數的東吳將領反叛投降到西晉,西晉司馬炎簡直就是孫皓的反面,他十分尊敬這些來投的降將十分禮遇。

但孫皓並不是在位期間毫無作為,雖然他殘暴但是在帶兵打仗上還是小有成績的,他治下的交趾郡也就是現今的越南,發生叛亂在他的調兵遣將指揮之下得到了平息,鳳皇元年(公元272年),孫皓手下的一名官吏反叛打算投降司馬炎,被他派人平息,而且還擊敗了西晉的大將,殲滅了西晉的三萬大軍。

舉國投降

孫皓的殘暴統治不僅僅是治下的百姓天怒人怨,臣子失去信心更是給了晉國機會,司馬炎在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發現孫皓確實如傳聞之中的那樣荒淫無道,有這樣的帝王手下的將士戰鬥力能有多強。

於是在天紀三年(公元279年),司馬炎派遣六路大軍大舉伐吳,但長江天險畢竟擺在那裡,易守難攻大軍僵持住了,不過東吳將士一盤散沙即使天時地利也比不過人和,東晉大軍很快度過天險大肆擊潰了所及之處的軍隊。

孫皓大驚失色但是沒有辦法,他詢問大臣有何方法禦敵,但是國家的國力,百姓的民心,將士的軍心早已被他糟踐光了,現在即使是孫堅在世也挽救不了這潰敗的局勢了,孫皓聲淚俱下悔過自己這些年的罪行,最終他決定和當年的蜀漢後主劉禪一樣,舉國投降好歹還能保存自己的姓名。

在天紀四年(公元280年),立國五十二年的東吳帝國終結在了孫皓手中,孫皓自縛投降,在孫皓投降之後他被綁著來到了洛陽,面見了司馬炎,和劉禪一樣果然他被封侯,爵位名為歸命侯,在洛陽生活了四年之後在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東吳末代帝王孫皓死在了洛陽城中。

結語:

孫皓的下場純粹是咎由自取,他的荒淫無道在整個三國歷史中都是無人能及的,如果他能一直保持他在位之初的明君之像那麽也不至於最後落得死在他國國都的下場。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鑒》、《江表傳》、《後漢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