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納采、問名、納吉”步步有講究,在唐朝結個婚真心不容易

結婚乃人生大事,婚姻為“人道之大論”,婚姻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視婚禮也是人之常情,好的婚禮讓婚姻有了好的開始。大唐的婚姻,從重禮儀、程式開始,保障了大唐人民擁有一段好的婚姻。

通婚書

某頓首頓首:闊敘既久,傾囑良深(如未相識,即雲久籍微猷,末由展覿,傾慕之至,難以名言)時候,伏惟某位動止萬福,願館舍清休(如前人之妻,即不同用此語)。即此某蒙推免,展拜未由,但增翹軫。謹奉狀不宣,謹狀。某郡姓名頓首頓首。

別紙

某白:弟幾男(或弟或侄任言之)年已成立,未有婚媾。承賢弟某女(或妹,侄女),令淑有聞,四德兼備,願結高媛,謹因媒人某某乙,敢以禮請。脫若不遣,聽嘉命。某白。

答婚書

某頓首頓首:久仰德風,竟闕披展(如先相識,即雲求展既久,傾慕良深)。忽辱榮問,慰沃逾增時候,伏惟某動止萬福,願館舍請休(如前人無妻,不要此語),即此某蒙推允,言敘末由,但增企深。謹奉狀不宣,謹狀。某郡姓名頓首頓首。

別紙

某自第幾某女(或妹侄孫任言之)。年尚初笄,末闞禮則,承賢第某男(或弟侄孫)未有伉儷,願存姻好,願托高援,謹回姻媒人某氏,敢不敬從,某自。

以上是記載於敦煌文獻中的唐代婚書的范例。在大唐,通婚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有了女方的答婚書,女方接受了聘禮,婚姻就受到法律的保護。

通婚書是由男方書寫,分為正書和別紙兩部分。正書用詞華美,大多為客套話,以表達對女方家庭的傾慕和求婚之意。別紙則主要寫明男女雙方的姓名、年齡、是否有過婚史以及媒人的姓名等。

男方寫給女方的叫通婚書;女方答覆男方的叫答婚書。開頭結尾都有“某頓首頓首”,古人在有重大事情請求時用“頓首”,即叩首,九拜之禮:跪姿,拱手下至於地,引頭至地,隨即舉起。頭與地短時間接觸,稍作停頓,故而曰“頓首”。

雙方互通婚書,表明婚約已成,婚書由兩家分別保存,留作紀念和憑證。到了晚唐,婚書多用單體書,也就是把正書和別紙合二為一,更簡單明了。

婚書得用好紙,楷書書寫,寫好後放入楊木和楠木的禮函中。禮函的尺寸都很講究,有重要的象徵意義,還要用五彩線扎好、封題。

通婚書的送達,是選擇親族中有官位、才貌的人擔任,連同聘禮一起送到女方家。女方接受了男方的通婚書和聘禮,雙方婚姻關係正式成立。這就是唐朝婚禮承襲了古代傳統的“六禮”中“納征”。所謂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而“納采、問名、納吉”皆為婚姻關係的確定做準備的。男方先請媒人到女方家裡提親,即為“納采”;雙方有意向後,男方詢問女方姓氏和出生年月日,此為“問名”;男方還要到祖廟裡占卜婚姻吉凶,即為“納吉”。若為吉兆,便可準備聘禮和通婚書了。“納征”之禮完成,則商定婚禮舉辦日期和相關事宜。一旦確定下來,最重要的環節便是“親迎”了。

“親迎”之禮,是指成親那天,從男方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到男方家進洞房—拜見公婆等,形成了一系列繁瑣的風俗禮節,既有少數民族文化的元素,也融入唐詩興盛的文化特徵。

唐時的婚禮儀式,傳承了古代婚姻程式所謂的“六禮”。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百姓都是按照“六禮”來辦婚事。唐代的婚禮在內容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是納采和納征時,男方給女方的禮物和聘禮。另唐詩的興盛,也給大唐婚禮增添了文明、文雅、又多彩的婚禮氛圍。

結婚乃人生大事,婚姻為“人道之大論”,婚姻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重視婚禮也是人之常情,好的婚禮讓婚姻有了好的開始。大唐的婚姻,從重禮儀、程式開始,保障了大唐人民擁有一段好的婚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