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MacBook Air妥協 但仍是蘋果搶奪微軟用戶的方案

喬布斯曾經說過,很多時候用戶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直到你把它擺在用戶面前。但這次新MacBook Air的發布,則明擺著:知道用戶想要什麽,然後直接把它做了出來。

視網膜顯示屏、觸控 ID、新一代鍵盤,這些都是用戶對上一代MacBook Air的期待,如今新MacBook Air身上都一一體現。

10年前,MacBook Air第一代發布,由於當時市場上的筆電,甚至是PDA,很少有如此輕薄的產品,不少用戶在看見實物圖或概念圖時對MacBook Air的厚度感到非常驚訝,為了呈現其輕薄,MacBook Air在2008年的問世時,被喬布斯特意放在紙質公文袋中,然後現場從公文袋中抽出。

喬布斯於2008年1月在Macworld大會上首次展示MacBook Air。

大膽的設計讓MacBook Air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全球最薄的筆電電腦之一,帶動了PC行業開始向輕薄轉變的趨勢。

新MacBook Air的妥協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初代MacBook Air誕生時,也並非好評如潮,有用戶認為這台機器如果不是打著蘋果旗號的話,市場前景不會很好。因為它不但沒有光驅,接口也少的可憐,甚至性能做了一些妥協,價格在銷售初期也十分昂貴。

輕薄,是導致MacBook Air配置“落後”的一個槽點,但後來也恰恰成為用戶選擇它的主要因素。新一代MacBook Air繼續了先前輕薄的機身,而且做了優化,體積比前代縮減17%,重量為1.2kg,同樣比前一代的1.34kg要輕。

新MacBook Air採用蝶式結構按鍵設計,圖片來自ifixit

與之前被用戶詬病的接口不足相比,新MacBook Air配置了兩個雷靂3接口,這使得它擁有了高帶寬,而且整合USB-C行業標準的多用性,成為一種極速的通用接口。

但顯然這一代MacBook Air在自家兄弟MacBook、MacBook Pro之間做了妥協,Air定位於輕便,適合外出隨身攜帶,但是如果把它與2017款15寸MacBook Pro對比,可以發現Air顯示屏的亮度沒有Pro那麽高,蘋果提到全新MacBook Pro螢幕亮度可以達到500尼特,而全新Air只有300尼特。

也就是說如果你經常在室外工作,Air可能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假如在室內,則毫無壓力。

新MacBook Air左側有兩個USB-C接口

新MacBook Air發布之後,很多用戶會發現它與官網在售的MacBook、MacBook Pro之間關係很微妙,新Air性能配置比MacBook強,重量卻沒有MacBook輕,MacBook Pro性能各方面都優於MacBook Air,但價格比它高。

選哪一款?成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尤其是,新Air與MacBook之間的關係更是傻傻分不清楚。因為MacBook一度被認為是取代MacBook Air的位置,MacBook Air的長期不更新已經被行業認為蘋果早已放棄它。

但是回到兩年前的一個事件,就大概可以理清楚蘋果之所以這麽設定產品系列的邏輯。2016年10月,蘋果推出了新版MacBook Pro,同時還做了一件事,停售了11英寸的MacBook Air,由此Air只剩下13英寸可選。

實際上,今年蘋果完全是可以拿出11英寸、13英寸兩款新尺寸MacBook Air供用戶選擇,但是由於12英寸MacBook還在。所以,臣妾做不到,不能任性,要妥協,因為11英寸MacBook Air只要一出來,12英寸MacBook就沒有售賣的理由了。

也就是說,現在MacBook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一個更合理的解釋是,蘋果是要讓它來取代11英寸MacBook Air位置。

如此一來,你會發現,與其說蘋果提供的是一款產品,倒不如說它提供給用戶的是一種解決方案,用幾款在售的Mac產品,精準區分用戶群體需求和使用場景。

想要更新、高性能又便攜,新MacBook Air是首選,想要更小、更輕,可以忍受性能降低,12英寸MacBook則更適用。

對於工作性能要求高勝於重量,向上選擇13寸英寸MacBook Pro(無 Touch Bar)即可。如果不缺錢,又想體驗目前性能最強大的Mac產品,甚至是從事專業領域工作,毫無疑問就是13英寸和15英寸帶Touch Bar的MacBook Pro。

妥協背後的設計邏輯

從第一代開始,Air就是在不斷的做某些“妥協”,無論是它的性能和配置,抑或者是讓步於其他Mac產品。

為什麽蘋果不能一次性更新到位,把Air做到最強?背後其實是一種有意思的設計邏輯。

著名德國工業設計師迪特·拉姆斯,對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和Mac產品影響頗深。上世紀70年代後期,迪特·拉姆斯日益擔憂這個世界處在一種“形態、顏色和噪音所組成的混亂”裡,於是提出了好的設計應當滿足的十條要求,這也是著名的“設計十戒”,其中就提到好的設計是實用的、環保、易懂的,甚至是克制的。

在工業設計紀錄片《Objectified》中,拉姆斯表示蘋果是唯一一家遵循他“好的設計”原則去設計產品的公司。

現在,拉姆斯所提及的設計元素在新Air身上基本能找到關聯。比如環保,新Air是首款以100%再生鋁金屬打造的Mac。它還用了兩個USB-C接口,因為很多用戶覺得12英寸MacBook的一個USB-C不夠用,MacBook Pro的價格又比較貴,新Air兩個接口剛剛好。

同樣,當iPad、iPhone都習慣了使用指紋和面部識別,完全不用輸入密碼時,蘋果把Touch ID這種實用的功能搬到了Air身上,這促使Mac用戶無需進行二次學習如何使用,它是易懂的。當然,這也可以看作是蘋果正在把Mac與iOS產品逐漸靠攏,走向了使用體驗的統一。

蘋果把Touch ID搬到了新Air身上。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MacBook Air值得稱道的地方,可能就在於克制和妥協,因為它沒有一味去滿足用戶無盡的欲望,用少的設計集中於實用的本質,而不在產品上添加“多餘”。

用一句很俗的話說:飯吃八分飽,夠用就好。

這種適度、克制同樣被無印良品用作設計語言,名曰:物的八分目。無印良品想達到的一種目的是,把生活中對於物質的滿足從100%“抑製”至80%,將已擴張過剩的欲望調整至適當的狀態,進而得到更多的愉悅。

比如一卷衛生紙,它的兩端不太會被使用,那麽縮減卷筒的幅度則剛好。一個棉花棒,平常使用時真的需要這麽長嗎?其實短一點也完全OK。

無印良品這些從小地方思考並發現疑問的解決方案,其實和MacBook Air針對用戶場景進行產品細分的設計極為相似。它的電池續航能滿足一天所需,日常接收郵件、瀏覽網頁、Keynote講演寫演示文稿、剪輯影片,或者其他任務都能輕鬆完成。在MacBook Air主打的一些移動場景下,都剛剛好。

面臨Windows陣營的競爭

多年前的MacBook Air開始了筆電的新紀元。那個時候Windows筆電一團糟,續航短,啟動速度慢,大多數都是用塑料製造。當時沒有其他PC製造商有任何能夠與MacBook Air匹敵的產品,這花費了PC廠商數年時間尋找與MacBook Air的競爭策略。

但也正是過去十年來,Windows筆電電腦領域在發生著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2015年CES,戴爾的XPS 13亮相,令人印象深刻的超窄邊框顯示屏,玻璃觸控板以及機加工的鋁和碳纖維設計。也就是這個時候,Windows陣營似乎找到了與MacBook Air對標的方法。

如今,你可以購買到Windows筆電電腦包括華為、惠普、微軟和聯想多家廠商的設備,有些是二合一的設計,這種形態在用戶群體中頗受歡迎。

而MacBook Air為了避免與自家Mac其他產品衝突,在取代這些最新款Windows筆電電腦方面做得並不十分突出。進入2018年以來,Mac的表現也呈現著下滑的態勢。

蘋果2018財年Q3財報顯示,總共售出372萬台Mac,比去年同期的429.2萬台下降13.3%,Mac的營收為53.30億美元,同比去年55.92億美元下滑4.7%。而Q4財年Mac營收雖然同比增加了 3%,但是銷量同比減少了2%。

市場普遍認為,對於蘋果來說,雖然7月份更新了13/15英寸的MacBook Pro,但並未帶動起強勁的市場需求,更多的消費者在等待MacBook Air和Mac mini。趕在年底購物季之前,蘋果更新MacBook Air,顯然對提振市場銷量抱有期望。

MacBook Air誕生時,目的是搶奪Windows用戶,現在面臨市場更大的競爭壓力,Air的定位依然沒有變。

視網膜屏、長續航、輕薄堅固、新設計的鍵盤,會是抓住辦公人士以及程式員群體的籌碼。新加持的Touch ID、“嘿 Siri”語音功能、為專業用戶啟發而生T2 安全芯片以及macOS Mojave系統,直接降低了新用戶體驗蘋果最新技術的門檻。從當下市場來看,它的性能仍高於絕大多數同類筆電。

新MacBook Air囿於產品定位的緣故,某些層面做了妥協,但為了爭奪市場和用戶,它並沒有妥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