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代雄主康熙,為何因孝莊皇后的一句話,竟讓他一籌莫展?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有的史學家甚至還稱他為“千古一帝”。

康熙八歲喪父,九歲時疼愛他的母親又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此時他身邊的至親,只有祖母孝莊太皇太后這位明清之際最傑出的女政治家,是她一直護佑輔佐著自己的小孫子一路走來,所以祖孫之間關係極為親密。

公元1687十二月,昭聖太皇太后病危,康熙帝焦急萬分,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藥,並親自率領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

但是人力是沒法對抗自然規律的,儘管康熙再求醫問藥,向上蒼祈禱,但是最終,還是無法挽留住孝莊太皇太后,她安詳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歲的高壽安然離開了人世。

祖母去世後,康熙非常悲痛,給她的諡號,非常尊崇: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

尊號是有了,但是並沒有立即將其安葬,這是什麽原因呢?

有一種說法,依照清朝制度,孝莊太后薨後,應該運回盛京奉天府,也就是現在沈陽,在皇太極的昭陵附近為其另造陵寢。

但當梓宮途經東陵時,突然沉重異常。128名杠夫個個被壓得齜牙裂嘴,眼冒金星,寸步難行,只得把梓宮就地停放。

兩個時辰過後想繼續前行,梓宮就像長在地上一樣,絲毫不動。這下子可急壞了送葬的諸王大臣們,於是他們飛報朝廷。康熙皇帝接到奏章,也是一籌莫展。

當天夜裡,康熙就做夢了,夢見了孝莊皇后。她對自己的孫子說:“我決計不與太宗合葬,如今梓宮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建陵安葬,切記吾言,休得違誤。”

皇帝醒後,遵照囑咐,擇吉鳩工,即地建陵。這回再移動棺槨也不那麽沉重了。

當然,這些都是野史,並不可信,正史中沒有記載。

拋開那些趣談,但當時的確沒有及時下葬。

孝莊去世後,把她以前住過的慈寧宮東側的五間殿堂拆卸,全部建材運往孝陵紅牆外,按原樣易地重建,作為太后的“暫安奉殿”,停靈其中。這一暫停,就是37年。

其實原因正史中有明確的記載,孝莊在彌留之際,給子孫叮囑 :

“太宗(皇太極)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清史稿》

也就是特意交代,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不要再打擾長眠於昭陵的皇太極了。但是要是在別處另外開辟塋域,未免勞民傷財。我心裡眷戀著你們父子,務必在遵化你父子附近安厝,我就沒有遺憾了。

現在來分析,孝莊交待這些話,處於多種考慮。

第一、把自己歸入盛京(沈陽)昭陵,路途遙遠,舟車勞頓,這是她體恤民情的想法。

第二、其實孝莊當年並不是皇后,只是皇太極的側福晉。皇太后這個尊稱是順治後來給她加上去的。所以,即使把她的的梓宮運到昭陵,也只能另外開墓址另行安葬,不可能和皇太極合葬。

第三、安葬在北京,另辟墓地,以後自己孤零零一人,也非常的冷清。莫不如和子孫葬在一起,後輩們也好祭祀。

康熙對祖母一向孝順有加, 所以,有了她這個遺囑,他就開始犯難了。前往沈陽安葬,違背遺囑;在北京安葬,也有為難的地方。

就地安葬有什麽困難?北京的皇陵是東陵,把孝莊的棺槨,直接葬入東陵的區域內吧,當年選址的時候,順治的孝陵處於陵區內至高無上的位置,那孝莊呢?是他的母親,高了一輩。所以安葬在陵區內的任何地方,其位置都明顯低於孝陵,這就與她的輩分不相稱。

所以,這就產生了的難題。康熙覺得,既然左也不妥,右也不可,那就先暫時停放著,等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再說吧。誰知這一“暫放”,竟然是37年!

從康熙27年至61年間,玄燁前往遵化祭謁暫安奉殿、孝陵共二十六次,平均每年0.74次,可見祖孫之間的感情至深。

但要想解決問題,的確棘手。這個難題自然留給了接任者雍正皇帝。

靈柩一直在那裡暫放也不是辦法?這如同一根刺,一直扎著雍正。所以,他發動大臣,趕快想辦法解決。

要不然說中國人還是聰明呢?沒多久,就想出了辦法。

不久,皇帝下詔:“自孝莊文皇后暫安以來,大清風調雨順、國家昌盛,聖祖在位歷數綿長、子孫蕃衍,所以此地頗吉。”

於是就在停靈的地方給孝莊建了墓,禮法也符合了,祖奶奶的心願也順利的實現了。

以雍正的性格來說,他的這項舉措非常高明。他當政後開始全面整頓,大刀闊斧, 雷厲風行, 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所以幾年之內便基本改變了康熙晚年的局面,使原已激化的各種矛盾有所緩和,從吏治到財政上都有所突破。

把孝莊葬在北京,不用勞師動眾、千里迢迢前往沈陽安葬了,既節省了大筆的費用, 以後祭祀也省事了。沒有驚擾安眠的皇太極,也給後世留下了一個禮法規矩,就是卑不動尊,皇帝先與皇后死去,皇后死後可以另建陵寢。

墓址選好了,最後確定黃道吉日。公元1725年,恰逢孝莊出嫁,於皇太極倆人成親百年紀念,陵寢從年初正式動工,到年底建成。

清代陵寢,無論是帝後陵,還是妃園寢,大殿都是歇山頂,只有單簷、重簷之別,唯獨昭西陵大殿是廡殿頂的。廡殿頂是古建築中最尊貴、最高級的形式,從這裡也體現了墓主人的地位。

孝莊的墓葬,雖然在東陵區域,但墓址在東陵的大紅門之外,與沈陽皇太極的昭陵仍是一體系,而且方位在昭陵的西面,故稱為昭西陵。從這充分說明昭西陵與清東陵是兩個不同體系,所以把其葬在東陵陵區之外,以示區分。

在清代,無論皇帝,還是王公謁陵,都先從最高輩分的墓主人的陵寢開始。孝莊的輩分,在清東陵所有內葬人中輩分最高,所以在謁陵時,每次都必須先從昭西陵開始。

大紅門是陵區的正門,是謁陵人必經之處。而昭西陵就在大紅門一側,故對於謁陵來說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最後,清代以左方為尊貴之位,昭西陵建在大紅門左側,此處地勢高而平坦、土厚質純。而大紅門右側,低窪多石,又濱臨西大河,常有水患之虞, 所以從地理環境上看,也應該將昭西陵建在大紅門左側。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原因後作出的最佳選擇。

結語:在歷史上來說,對雍正的歷史評價普遍都不太高。還有關於他修改遺詔,篡位一說。現在歷史已經表明,那些都是無稽之談。關鍵是雍正勤於政務,改革吏治,法辦了一些貪官汙吏,可能觸犯了很多大臣們的利益,這些人,或者他們的後人故意描黑雍正所致。

《清史稿》中載“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說明雍正和他父親相比,為政嚴明,做什麽事情都比較務實。

孝莊的薨後安葬,就這一事來說,此事困擾了康熙一輩子,到終了也沒有解決,現在到事情到了雍正手裡,三下五除二就給解決了,是否說明當局者迷監視者清這個道理?

康熙是因為深陷對祖母的反哺之情而不能自拔,兩難的地步。雍正用自己的智慧,成功的解決了這個難題,是不是也為了給老子炫耀一下——兒子不一定什麽地方都比你差。

參考資料:《清史稿》 趙爾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