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聊一聊袁術部將孫堅進攻劉表、戰死峴山一事

南鄉子(楊慎)

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

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虎嘯龍吟幾戰爭。

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喚聲。

誰弱誰強多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裡聽。

孫堅這個人很有名氣,他的兩個兒子孫策和孫權都是江東之主。孫策打江東是用了孫堅的舊班底,但是可以算是江東基業的第一代開創者。因為孫堅作為一支軍閥活躍的地方並不是江東,而是南陽。而且他也並不是一支獨立的勢力,而是作為袁術的部下。包括後來的孫策也是一樣,只不過袁術僭號仲家,給了孫策脫離袁術的機會。孫堅受袁術的命令進攻劉表,但是被劉表的部將呂介射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以及孫堅死期的爭議。

孫堅進攻劉表的歷史背景

由於孫堅的死期是有爭議的,而且跨度還比較大,所以當時的具體的環境沒有辦法確定下來。不過還是可以描述一個大概的歷史背景。東漢末年董卓控制朝政,時間是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隨後在中平六年和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從洛陽逃出來計程車人以及函谷關以東的各州郡長官紛紛起兵反董,在初平元年的時候基本上已經集結完成,並且達成聯盟。孫堅當時為長沙太守,也起兵向北和關東聯軍匯合。在路上殺了荊州刺史王叡和南陽太守張谘。袁術就是從洛陽逃出來計程車人,逃到了南陽,於是以南陽為根據地,並且吸收了孫堅的勢力。

在初平二年到初平三年(即公元191年到192年),這段時間是關東聯軍分裂的時間,主要事件如下:袁紹、韓馥企圖擁立劉虞為帝;袁紹威脅韓馥奪取冀州;袁紹部下周氏兄弟與孫堅爭奪豫州;在豫州爭奪戰中公孫瓚從弟公孫越被周氏兄弟射殺,導致公孫瓚與袁紹交戰。到這裡關東聯軍基本上已經算是分裂的狀態了,另外借助各種起義以及討董的機會也讓這些地方長官成為掌握獨立軍政大權的軍閥。

其中實力比較強,或者影響比較大的有:冀州袁紹、幽州公孫瓚、徐州陶謙、兗州曹操、南陽袁術、荊州劉表。其他地方或者是他們之間交爭的戰場,比如青州;或者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控制,比如豫州(孫堅雖然是豫州刺史,但是他是受製於袁術);另外涼州、益州、交州、揚州、並州不算漢末群雄初期競爭的焦點,也就不加介紹。在上述幾個勢力之間又形成兩個派系:袁紹、曹操、劉表一派;袁術、公孫瓚、陶謙一派。於是在這段時間裡,又短暫地形成了袁紹與公孫瓚;曹操與陶謙;劉表與袁術“捉對廝殺”的局面。

直到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袁術受到劉表的逼迫,主動北上到兗州陳留,卻被曹操接連擊敗,不得不轉移到淮南,以及興平元年(即公元195年)陶謙病死劉備領徐州牧的時候,這種“3v3(其實不僅僅這六個人,還有張燕、於夫羅、青州黃巾等勢力,但對戰局影響較小)”的局面才被打破。這是漢末三國時期初期的局勢變化,孫堅作為袁術的部下,也是這種局勢變化的參與者和執行者。

孫堅戰死的過程

在某一年(時間有爭議,下文會提到),袁術派遣孫堅進攻劉表。這應當是在關東聯軍聯盟關係破裂之後,至少在初平二年七月之後。劉表派遣黃祖在樊城和鄧縣一帶抵抗孫堅(《後漢紀》的說法是劉表和孫堅在新野交戰,後來劉表退守襄陽,黃祖從江夏支援劉表)。但是孫堅和黃祖的差距很大。無論是將領還是軍隊上。在討伐董卓之前孫堅就參與一些鎮壓起義的活動,在初平二年更是連續擊敗胡軫、呂布、董卓,有豐富的軍事經歷,部隊也算是久經沙場的老兵。

而劉表是個文化名士,不懂行伍之事,黃祖根據甘寧的評價來看似乎也不善於治軍。劉表單騎入荊州,他依仗的是蒯氏、蔡氏的支持,之所以能夠控制荊州也是使用權謀,誘殺荊州豪強宗賊,而不是用光明正大的軍事手段,也沒有這個條件。所以黃祖和孫堅之間的勝負一目了然,孫堅擊潰黃祖,順利度過漢水,圍攻劉表的大本營襄陽。

劉表面對孫堅的圍攻,很聰明地選擇閉城不戰,趁夜派遣黃祖出城“發兵”,大概是調集其他地方的軍隊。黃祖回襄陽的時候和孫堅再度交戰,結果又是慘敗。這個時候黃祖回不去襄陽,於是進入襄陽附近的峴山。《典略》中記載孫堅追殺黃祖的時候,被黃祖的部曲在峴山的樹林中射殺;而《漢末英雄記》中記載,劉表的部將呂公(一說呂介)在山上挑釁孫堅,孫堅輕兵冒進,緣山進攻呂公,結果被呂公計程車兵用石頭擊中(一說射中)頭部而死。這兩種記載如果都屬實的話,呂公可能也屬於黃祖的部下。黃祖被追殺得非常窘迫的時候,呂公吸引孫堅的注意,並且利用有利地形用石塊和箭矢一起進攻孫堅,最後導致孫堅的死亡。可能是這樣一種情況。

孫堅死期的爭議

孫堅的死期的爭議非常多,不同的史料甚至衍生出三種說法。分別是初平二年、初平三年和初平四年。支持初平二年的說法有張璠《漢紀》、胡衝《吳歷》、司馬光《資治通鑒》;支持初平三年的說法有陳壽《三國志》、范曄《後漢書》、袁宏《後漢紀》,其中《後漢紀》為初平三年五月,《後漢書》為初平三年一月到四月;支持初平四年的說法有王粲《漢末英雄記》,記載為初平四年一月七日,日期非常明確。

由於關東聯軍在初平二年就已經走向分裂,初平四年袁術從南陽轉移九江。孫堅只能是在這個時間範圍內打襄陽,但是這些史料全部都符合這個條件。所以孫堅死期的爭議非常大。總體上來說,初平二年和初平四年的說法的可信度比較大。因為它們都與當時的最原始資料有關。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根據孫策上表中的內容(孫策自稱十七歲喪父)推斷孫堅死期是在初平二年,也用《漢紀》、《吳歷》作為證據。

另外就是初平四年的說法。上述史料和史家的時間都距離“峴山之戰”的時間比較遠,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王粲。王粲在“西京擾亂”的時候投靠劉表,根據年紀推算,大概是在初平四年的時候。王粲投靠當事人之一的劉表,對於“峴山之戰”的細節應該掌握得非常全面和準確。所以《漢末英雄記》當中對孫堅死期的記載非常詳細,精確到天。因此王粲的記載應該有一定的可信度。初平四年說來源於時人王粲的記載;初平二年說又來源於孫堅之子孫策的上表,到底二者誰是誰非,小編無法判斷,還是要靠讀者自行取捨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漢末英雄記》、《後漢紀》、《資治通鑒》、《舊唐書》、《中國歷史地圖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