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小學生才2.8億,猿輔導用戶4億,作業幫8億!有點荒誕

撰文/ 何己派 編輯/ 陳曉平

K12暑假獲客大戰正酣。

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和跟誰學,四家在線教育頭部公司無處不在,行銷預算據傳高達45億。移動行銷數據分析平台App Growing的數據顯示,教育培訓行業在移動廣告的數量佔比,已從2020年Q1的5.68%升至Q2的6.66%。

數據來源:App Growing

在線K12第一梯隊,同樣搜題工具起家的猿輔導和作業幫,尤其針尖對麥芒,直接比拚用戶規模。

猿輔導橙底白字的廣告牌上,著重突出“累計用戶4億人”;作業幫官網則強調,“中國每10個孩子,就有7個在作業幫學習”,聲稱“全國累計用戶超8億”。

兩家廣告鋪天蓋地,質疑聲伴隨而起。

有消費者在官方投訴頻道提問,“全國在校中小學生總數為2.8億人左右,全國在校大學生總數為0.38億人左右,猿輔導2017年10月左右才拿到在線教育資質,累計用戶怎麽可能突破4億?”更枉論作業幫居然號稱8億用戶!

猿輔導有個解釋,廣告語下方不起眼位置,標注了一行小字——“數據來源:企業內部,2013.9-2020.1,旗下5款App的用戶設備唯一ID加總去重後統計”。簡言之,純為內部口徑。

略顯浮誇的數字背後,真實情況雲遮霧繞。

首先,“累計用戶”一詞的標準語焉不詳。

“‘累計用戶’的統計標準有爭議,交輔導費的用戶才屬於用戶嗎?注冊账號、下載APP次數的,也可以理解為累計用戶。”北京市百瑞律師事務所張華耀律師告訴《21CBR》記者。

“如果是累計注冊用戶,數據參考意義不大。”一位移動互聯網產品從業者舉例說,有產品開發家長版,假設一個家庭裡,有5人注冊某一教育軟體,產品只有孩子一人在用,這個家庭仍算貢獻5個用戶。此外,部分用戶因廣告推廣或優惠活動,下載APP注冊,根本沒有實際使用產品,也會被計算在內。

在廣告公司任職COO的侯振祥告訴《21CBR》,“激活用戶是最沒有參考價值的,前兩年,一個激活數據的成本僅在5元左右,就教育行業而言,付費金額在三位數以上的用戶算最有價值的,其次是付費用戶數,然後再看日活、月活這些數據。”即便日活、月活,因統計測量方式,有帶“水分”的可能。

其次,“累計用戶”即便為真,也有一定迷惑性。

“累計”指的是其成立至今的用戶數。就在線K12教育產品而言,一個用戶的生命周期非常有限,比如,就一個高中生而言,可能高考前高頻使用搜題類產品,一上大學就放飛自我,完全告別該產品,不再創造收益,但他們同樣會計入在內。

須知,猿題庫和作業幫均成立於2013年,沉澱大量只存在於伺服器的“僵屍”用戶,下一次復活,也只是家長版的目標群體。限於用戶生命周期,同樣是累計用戶規模,他們跟京東、淘寶都不是一個概念。

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極光大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滲透率靠前的在線教育app中,作業幫、小猿搜題(猿輔導旗下產品)的月均DAU,分別為1589萬和297萬,即便連帶其他產品,與宣傳暗示的用戶規模有不少差距,更妄論真正具有商業價值的付費用戶規模。

那麽,這涉及虛假宣傳銷售嗎?張華耀表示,廣告法第28條明確規定虛假宣傳銷售的情形,兩家的廣告很難歸屬其中。

砸錢買吆喝,為何教育公司如此看重規模數據?

侯振祥向《21CBR》記者解釋,教育行業規模大、利潤空間高,但是轉化率低,信任度要求高,“強調用戶規模可以提高信任度,增加後期轉化率,降低銷售員工的壓力”。前述移動互聯網產品從業者則表示,也有公司對外宣稱時誇大數據,也是借以增加噱頭以更好融資。

用戶規模各有說法,業內共識是,各家投放規模日益激烈,獲客成本在水漲船高。

侯振祥觀察到,流量越來越貴、利潤不斷壓縮,多家教育公司已對外宣稱“戰略性虧損”,在這一背景下,2020年行業投放呈現幾個趨勢:

其一,稍稍壓縮獲客投放,將部分費用轉移至轉化率提升和私域運營,讓運營更精細化;其二,繼續開發和拆分出小課模式,介於正課和試聽課之間,雖延長轉化路徑,對提升轉化率有不錯的幫助。此外,採用贈送網課、送整套文具的投放辦法,將部分廣告投放費用轉移到獲客轉化上,“效果也不錯,各家都在跟進”。

即便如此,用戶規模宣傳,實在不宜太過浮誇,否則,全國14億人民,真快不夠用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