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家索萊爾斯:《中國之道》

Philippe Sollers

生活、宗教、哲學、政治還有財政都是灰色的,只有智慧,它品味色彩。本文選自《無限頌:談思想文化》。

中國之道

文 |【法】菲利普·索萊爾斯

譯 | 劉成富 房美

智慧在西方名聲並不好:它平淡無奇、湮沒無聞、隱秘反動,事先為所有權宜之計和折中妥協進行辯護。顧名思義,智慧對於苦難不幸無動於衷,由於缺乏個性而顯得不溫不火,無異於中間路線、機會主義、偽善作虛、墮落腐化且蠱惑人心。它是一度被帕斯卡爾大肆批判的蒙田懷疑主義的軟枕,是貧者的畸形哲學,是袖手旁觀一切人世醜惡者的適用宗教——簡而言之,智慧就是抑製、屈服與背叛。

反之,我們認為宗教與哲學是嚴肅的事。通過這兩者及其世代傳承的傳誦者,現實才有了意義,生命被賦予真諦,社會有了共同目標。科學試圖一次又一次地顛覆宗教和哲學卻徒勞無功,它們傲然屹立,生生不息。歷史見證了關於這一切的不歇爭鬥,但縱觀歷史依舊是一片和順連貫的景象。古往今來,沒有什麽是無中生有。你錯了,我是正確的;如果不巧,我錯了,那麽抱歉,我仍然是正確的。我勉力不過分苛求,他人誤解我,我就重新調整姿態,繼續前進,這是我的責任和選擇。真實終將戰勝虛偽,正常必然取代非常,公正一定壓倒不公。宗教永恆輪回(這已被一再發生的事實所證明)。至於哲學,如果說它最終在原初道德主義領域內陷入困境(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那麽我們總是可以從瘋狂的意識形態中窺得一斑:我估量,我判斷,我思考,我自認優於你,故我存在。

這麽看來,辯稱智慧有益是徒然的。 弗朗索瓦·於連在《殊途同歸》與《效率論》中提到了“智者無念”。多麽荒謬的觀點啊,竟然說一個人毫無思想!然而,我們現在談論的是中國。因此這本書的目的跟此前的那些書相同,恰如所有裡程碑式事件一樣,悄無聲息地開創了一個時代,以一種令人讚賞的方式展現了與法國截然不同的“另類”文化與思維模式。中國已經日益適應了西方經濟環境,了解其歷史淵源對於分析中國未來發展趨勢不可或缺。而我們呢,我們來自何處?又會走向何方?眾所周知,中西方這種文化衝突勢必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要課題。中國之於歐洲是一個“另類”,無論從宗教上,或是哲學上;既不同於希臘文化,亦不同於聖經神話或是印度文化。無視雙方差異是簡單粗暴的做法。儘管我們一再提出該問題是有理可循,且是全球技術同一化的大勢所趨,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忽視中國特有的符號體系歷史,即使該歷史正在被中國自身所遺忘。這是一個悖論(弗朗索瓦·於連是目前唯一一個對其進行深入思考的人):我們應當重新回溯中國的歷史,而非僅限於哲學,以此為鑒指明自己前進的方向。所謂的“亞洲危機”,說的正是我們自身。

中國的聖賢“無念”,他們並不“懷揣構思”,而是“博采眾長”。他們強調從行為上去規範約束,其主張的“中庸之道”與權宜之計完全不同,而是在兩個極端之間不偏不倚又兼而有之。他們並非一成不變,不捕風捉影,也不大肆吹噓。他們入世卻又出世,可疾可緩,隨著環境與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因為他們相信世間萬物都處於運動與變化之中。中國之“道”流動不息,從無歸處。無論過去、現在、將來,中國式的“道”都在那裡,始終相同卻從不相同,所有的一切都遵循著固有的內在本質。因而中國聖賢思慮周全但絕不過分謹小慎微,其含蓄內斂亦絕非出於對暴行的無能為力。一言以蔽之,中國式的聖賢不會框定自己關注的視野,或是認為真理只有一個;他是一個整合並包羅萬象的整體。他認為,現實就在那裡,就在我們眼前,但我們看不到它;現實必須被“實現”,才會被重新感知,尤其是當它極易為人所忽視或是被重重掩藏時(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驗證:這講得通,那講得通,卻完全察覺不到。而中國的聖賢從不高談闊論,而慣以隱喻或評注表達觀點,既不會左右搖擺,也不懷疑一切;其散布的思想(即語錄集)往往由一根無形的線索串聯延伸。人們往往認為聖賢眼中無“我”,聖賢的“我”即另個一賣力表現的與己無關的他者。正如弗朗索瓦·於連所說,中國聖賢認為“一切存在都是同時靜止又變化的”,它在截留與放行缺乏懸念的元素之間循環。因此中國繪畫、詩歌相對於思想文化處於另一個體系。繪畫與詩歌藝術不具體指代,而是喚起讀者共鳴、激發想象;“留空”與“留白”手法是詩歌與繪畫創作的主要手法。中國詩歌中沒有多餘的注解,每首詩都達到了短暫的渾然一體,中心思想也是如此;它可以廣博浩渺,也可以雄渾開闊,還可以寧靜平和(中文說的“纖纖”)。某種意義上,它不著一字:“季節更迭,萬物向榮,蒼天何複再言。”聖賢自語,卻不與人對話,“哲學如同真理,具有排他性,而智慧的內涵卻更兼容並包。”然而他心態開放,能夠並願意自發地消除隔閡,仿佛一段靜默的旋律。弗朗索瓦·於連就曾經說,“我不給自己任何固定的定位;如果我特立獨行不屬於任何團體,那僅是因為他們沒有我需要的;因為我相信無所謂是否可能去做或不做某事,或做某事與否是否恰當。”

所以這真是讓人惱怒,不是麽,我們強迫性地持有偏見,終日進行著無意義的對話,觀念日益固話,屈從於他人的意志,終日困擾於前景與回報;或者逃避於種種不合理的神秘主義不可知論——這正是教宗歷來所長。中國聖賢,恰恰相反,推崇輕鬆恬淡,懷有平常心,坦蕩淡泊,恣意愉悅,他不動聲色卻總是“留下身後一片唏噓”。他從不追尋,僅僅是有目的地尋獲,他遵循“天道”,行嗎?當然可行。“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其自身規律”,現實的降臨才是永恆的主題。他更接近蘭波而非柏拉圖與黑格爾。思考之道、作畫之道、寫詩之道其實原本一同;現實不可違逆,而非如佛教或其他東方教派所大肆宣傳。在《聖人無意》一書中,弗朗索瓦·於連引用一段維特根斯坦在1947年(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日期)的評論道,“智慧是灰色的。生活與宗教則反之,五光十色。”然而這裡我們卻想要駁回這個公式,考慮到接下來我們要說的,“生活、宗教、哲學、政治還有財政都是灰色的,只有智慧,它品味色彩。”

+

《無限頌:談思想文化》

【法】菲利普?索萊爾斯 著

劉成富 房美 譯

ISBN:9787564932091

買 書 戳 閱 讀 原 文

對於才華橫溢的索萊爾斯而言,談論任何事物都不在話下。在《無限頌》一書中,針對藝術家以孤獨聞名的論點,索萊爾斯的辯論堪稱極致,而其討論的話題也各式各樣、毫不重複——戴安娜、五月風暴、塞尚、培根、畢加索、德波、普魯斯特、莎士比亞、卡蜜兒、蓬熱、巴塔耶……這部作品裡匯集了使徒索萊爾斯的研究、論文、序言以及演講。索萊爾斯似乎要建造一座文學堡壘,使其可以對抗幽靈般的“對手”。僅僅是書的內容就足以令人頭暈目眩,而那麽多的引用更讓人遲疑是否要讀進去。本書是《無限頌》談思想文化的部分,涉及領域之多、涵蓋範圍之廣令人歎服,其中討論中國思想文化的幾篇更是展現了作者廣博的學識和對中國文化的獨到見解。

+

《無限頌:談藝術》

【法】菲利普?索萊爾斯 著

劉成富 吳雨晴 譯

ISBN:9787564932084

買 書 戳 閱 讀 原 文

對於才華橫溢的索萊爾斯而言,談論任何事物都不在話下。在《無限頌》一書中,針對藝術家以孤獨聞名的論點,索萊爾斯的辯論堪稱極致,而其討論的話題也各式各樣、毫不重複——戴安娜、五月風暴、塞尚、培根、畢加索、德波、普魯斯特、莎士比亞、卡蜜兒、蓬熱、巴塔耶……這部作品裡匯集了使徒索萊爾斯的研究、論文、序言以及演講。索萊爾斯似乎要建造一座文學堡壘,使其可以對抗幽靈般的“對手”。僅僅是書的內容就足以令人頭暈目眩,而那麽多的引用更讓人遲疑是否要讀進去。本書是《無限頌》談藝術的部分,涉及了塞尚、畢加索、弗朗西斯·培根、石濤等藝術大師,從這些大師的藝術作品出發,探討背後蘊含的文化。

+

《無限頌:談文學》(即將上市)

【法】菲利普?索萊爾斯 著

劉成富 段星東 譯

ISBN:9787564932077

對於才華橫溢的索萊爾斯而言,談論任何事物都不在話下。在《無限頌》一書中,針對藝術家以孤獨聞名的論點,索萊爾斯的辯論堪稱極致,而其討論的話題也各式各樣、毫不重複——戴安娜、五月風暴、塞尚、培根、畢加索、德波、普魯斯特、莎士比亞、卡蜜兒、蓬熱、巴塔耶……這部作品裡匯集了使徒索萊爾斯的研究、論文、序言以及演講。索萊爾斯似乎要建造一座文學堡壘,使其可以對抗幽靈般的“對手”。僅僅是書的內容就足以令人頭暈目眩,而那麽多的引用更讓人遲疑是否要讀進去。“談文學”是索萊爾斯《無限頌》的一部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