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統一方便麵”的“春天” 如何抵抗飲料業務拖後腿?

去年開始,方便麵市場略有回升,從統一剛發布的數據看,春天似乎要來了。但初春最易“倒春寒”,對企業來說,掌握消費者喜好,是唯一的禦寒衣。

文 齊敏倩

編輯 成靜衛

如果要為方便麵這種神仙食品寫個傳記,2014年一定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年,方便麵開始被中國人嫌棄,總需求下降18.2億份。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個來自寶島台灣的“泡麵雙雄”首當其衝,此後三年,業績坐上滑梯,持續下跌。

經過幾年煎熬,方便麵市場從群雄逐鹿,變成了贏家通吃。方便麵大佬們從市場競爭的硝煙中衝殺出來,似乎又迎來了春天。

01

回暖的方便麵

統一企業中國(以下簡稱“統一”)最新公布的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217.7億元營收,較2017年增長4.6%,稅後利潤增長17.2%。

報告期內,方便麵業務收益上升5.7%,飲料業務收益上升3.6%,分別達到84.25億元及126.19億元,佔集團總收益的比重分別為38.7%及58.0%。

統一方便麵的兩大明星產品是老壇酸菜牛肉面和湯達人。中高價位品牌湯達人,已成為其方便麵業務的增長引擎。

和康師傅渠道下沉相反的是,統一從多年前就開始發力中高端市場,在前幾年行業不景氣時,為自己築起護城河。

湯達人定位中高端市場,是繼老壇酸菜後,又一猛將。2014-2015年,湯達人連續兩年增速超過100%,銷售額突破5億元。2018年,湯達人繼續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統一方便麵能重拾升勢,除了湯達人等高端產品提高獲利能力,還在於經歷過去數年的殘酷競爭後,國內方便麵市場基本穩定下來,鮮有新進入者敢進來攪局,康師傅、統一、白象等龍頭的市場份額持續穩固。

在大戰後的和平環境中,各大方便麵企業價格戰消失,費率下降,利潤率也得以提升。

統一為駭客入侵,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2013年至2018年,統一銷售費用降低17億元,財務費用減少4億元,員工少了近萬人。

02

窮小子的商業帝國

你一定吃過統一方便麵,但可能不知道,那桶泡麵的創始人有著多硬核的經歷。

提起高清願和他創辦的統一集團,台灣無人不知。

13歲,父親去世,高清願和母親相依為命。為了補貼家用,他離開家鄉,到台南市做了童工。幾經輾轉,他來到了新和興布行,這家布行的老闆就是日後創辦了台南紡織的吳修齊。在這兒,高清願的人生迎來轉折點。

吳修齊很是賞識高清願,不僅把他當員工,更當弟弟培養。在他的提拔下,童工出身的高清願耳濡目染,學到了企業經營管理之道,還成為台南紡織的第一任業務課長。“沒有吳修齊,就沒有我!”高清願的話擲地有聲。

1967年,台灣剛剛允許民營經濟進入麵粉、飼料等行業,高清願看準時機,離開台南紡織開始創立統一,進入麵粉、飼料行業。為了感謝吳修齊的知遇之恩,他還堅持讓吳修齊擔任統一的董事長。

在創業過程中,台灣經濟的高速發展,民眾生活節奏加快。高清願趁機將泡麵文化帶入台灣,方便麵一炮而紅,統一成為台灣食品行業龍頭老大。

之後,銷售渠道的重要性不斷顯現。統一先後將7-11、家樂福引入台灣,改變了台灣人的生活習慣。至今,統一集團旗下的統一超商仍負責台灣、上海和浙江部分區域的7-11運營。

在台灣,統一集團旗下擁有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涵蓋台灣各行各業,儼然是個商業帝國。但在大陸市場,它卻沒能力壓康師傅,只能做個“千年老二”。

03

一碗老壇定乾坤

一碗方便麵,讓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個“老鄉”,暗戰多年。

1992年,統一嘗試用台灣人愛吃的鮮蝦面,攻下大陸同胞的胃,結果慘敗。幾乎同一時期,康師傅也瞄準大陸市場,推出堪稱泡麵經典的紅燒牛肉面。從此,大學宿舍、火車車廂,全都沉浸在這種面的味道中,康師傅一舉征服大陸消費者的味蕾。

開局不利,統一措手不及。儘管後期不斷調整戰略,加強宣傳,但收效甚微。在進入大陸之後的十多年中,統一一直活在康師傅的陰影中,直到老壇酸菜牛肉面的問世。

2008年,統一率先推出老壇酸菜牛肉面,請來當紅主持汪涵代言,因口味獨特,成為市場上僅次於紅燒牛肉面的大單品。方便麵“大哥”康師傅,順勢跟風推出自己的老壇酸菜牛肉面,還找來和汪涵有幾分相似的徐崢做代言人。

這樣的跟風,讓統一很是不爽,於是有了“有人模仿我的臉,還要模仿我的面。”這句極具諷刺意味的廣告語。

轉折發生在2014年。

長期價格競爭,外加行業不景氣,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麵業務均出現大幅下滑。他們突然意識到,比起競爭,搞定消費者更重要。當時統一董事長羅智先宣布:“方便麵轉捩點已來到,價格競爭應轉為價值競爭。”

04

飲料業務拖後腿

消費者可真是喜新厭舊! 20年前還代表著高大上的方便麵,2014年,突然和“不健康”畫上了等號;前一秒還手握“肥宅快樂水”,下一秒就嫌飲料不健康,去巷口的奶茶店點鮮榨果汁。

世界方便麵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方便麵總需求下降了18.2億份, 2014年到2016年,全國的方便麵業務都陷入了疲軟,相當於平均每天需求下降723萬份。

行業迎來寒冬,統一未能幸免,自2014年起,公司營收連續三年下跌。表面上看,方便麵市場的不景氣似乎給統一業績低迷找到了合理的解釋,但仔細分析其財務數據及行業對比,市界發現,業績下滑的鍋,似乎該由飲料業務來背。

Wind數據顯示,近十年間,統一在大陸的方便麵業務從21.2億元營收攀升至84.3億元,業務體量擴大4倍。相比之下,飲料業務的擴張就沒那麽給力了,十年間,營收僅從69.3億元,翻倍至126.2億元。十年前,飲料業務是方便麵業務的三倍有余,而如今還不到其兩倍規模。

注:2017年營收做了調整,故2018年增長率以公司公告為準(部門:億元)

比起方便麵,飲料業務才是統一近年來的拖累。2014到2016年三年間,方便麵業務營收微增約3億元,反觀飲料業務則下跌近20億元。

和康師傅業績做對比,統一飲料業務更為尷尬。2009年至2017年,統一方便麵營收增速幾乎年年高於康師傅;但在飲料業務上,統一的增速敗給了康師傅。

統一飲品VS康師傅飲品(部門:億元)

品牌行銷專家陳瑋認為,統一飲品近兩年產品創新力不足,雖然不斷推出新品,但市場反響平平,小茗同學之後難見爆品。跟康師傅相比,統一的飲料業務產品更長,受到的競爭衝擊更大。比如,咖啡市場有雀巢衝擊;奶茶方面,阿薩姆奶茶雖然市場份額高,但也面臨三得利、康師傅等品牌的競爭。

康師傅可能是最早提出渠道下沉的快消企業,早在本世紀初,它的渠道已經開發到全國各地的每個毛細血管。小城鎮、鄉村,幾乎所有地方都能買到康師傅的產品。相比之下,統一在華東、華南及一二線城市更有優勢,產品定位更為高端,大眾化產品更少。

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不看好統一飲料的發展前景。他表示,“現在已經不是拓展渠道的最佳時機了,三四線城市是區域小品牌的生存之地,擴展渠道時,遇到的競爭對手會更多。”

統一飲料的高端產品溢價更高,符合一二線城市消費升級的趨勢,但可替代品也很多。以咖啡為例,且不說雀巢、星巴克的罐裝咖啡,近來不斷出現的互聯網咖啡就得分一杯羹。統一飲料,還在試錯,攀升之路,道阻且長。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台商泡麵兩巨頭幾乎壟斷了大陸的方便麵市場,在飲料領域也打的不可開交。

現在消費品市場大戰塵埃落定,各個巨頭都牢牢把控了各自的地盤,春天似乎要來了。但初春最易“倒春寒”,掌握消費者喜好,是唯一的禦寒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