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月以來30余家公司股東計劃減持 終止增持案例增多

  □本報記者 董添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東、董監高減持計劃。僅7月以來,就有森遠股份、長川科技等30余家公司發布減持公告。一些公司披露了減持進展,不少股東、董監高在公告發布後,立即進行了減持。同時,今年以來公告股東、董監高增持的上市公司數量明顯減少,且終止增持的情況同比激增。

  減持原因不一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是重要減持主體,且減持比例較大。以強力新材為例,公司7月2日晚間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錢曉春、管軍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的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4336.66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8.42%。

  金卡智能表示,於7月2日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斌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楊斌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換購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ETF)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287.45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3%。

  部分公司股東減持完畢後不再是持股5%以上的股東。以恆立實業為例,公司7月3日晚間公告,長城資管合計持有公司2413.3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5.68%,計劃減持不超過291.46萬股公司股份,佔上市公司總股本不超過0.69%。如果減持完成,長城資管不再是持有股份5%以上的股東。

  從減持原因看,滿足個人資金需求、歸還股票質押貸款、減少股票質押數量及降低質押率成為主要因素。以森遠股份為例,公司7月2日晚間公告,近日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郭松森關於減持公司股份計劃的告知函。郭松森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減持數量不超過2905.3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6%。對於減持的原因,主要在於償還股票質押借款、減少股票質押數量及降低質押率。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從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看,通過減持來降低質押率的情況居多。一些股東面臨融資困難的局面,難以通過融資來補充質押。不少股東質押率較高,有的甚至接近100%,須通過減持股份降低質押率。同時,要防止相關上市公司股東以降低股權質押為托詞,出於其他目的進行減持。

  減持力度較大

  一些公司近期披露了減持進展,不少股東、董監高減持起來毫不含糊,有的股東因為遭遇強製平倉而被動減持。

  以*ST歐浦為例,公司7月4日晚間發布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完成的公告。公告顯示,收到黃銳焯發來的《減持計劃完成告知函》,其減持計劃已於2019年7月2日實施完成,減持均價為1.29元/股,減持股份數量為17萬股。公司4月11日公告,公司監事黃銳焯計劃自公告發布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17萬股。

  有的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後,相關股東立即進行了減持。以弘亞數控為例,公司6月19日披露了關於股東減持計劃的公告,股東廣州海匯因自身資金需求,計劃自減持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股票,合計減持不超過26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1.98%。7月3日,公司收到了股東廣州海匯《關於減持股份進展情況的告知函》。本次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累計減持26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98%,減持價格為33.17元/股。

  有的股東遭遇強製平倉,導致被動減持,且減持數量較多。以延安必康為例,公司7月3日晚間公告,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李宗松及其一致行動人的通知。李宗松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減持公司股份6150.4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01%。截至2019年7月2日,李宗松及其一致行動人新沂必康部分股份遭遇強製平倉導致被動減持,減持股份來源均為非公開發行股份;恆升308號信託計劃、恆升309號信託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部分股份,減持股份來源均為集中競價交易。

  終止增持案例增多

  今年以來,董監高等股東增持的情況明顯減少。7月以來,暫無上市公司發布增持計劃公告。有的上市公司公告股東增持計劃後,執行效果不容樂觀,增持計劃推進緩慢,甚至增持期屆滿後未實施增持。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提前終止增持計劃的案例同比明顯增多,25家上市公司的股東、董監高終止了增持計劃。而2018年全年,僅12家上市公司發布此類公告。從公告內容看,市場環境變化、融資渠道受限、增持主體股權質押率高企、資金不足、所需資金未籌措到位是終止增持的主要原因。

  以捷成股份為例,公司7月1日晚間公告稱,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團隊關於終止實施增持計劃的通知。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控股股東、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團隊擬增持人員暫未增持公司股票。

  對於終止的原因,捷成股份表示,自披露增持計劃事項後,受公司2018年半年度報告、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2018年年度報告等信息披露窗口期影響,公司擬增持人員的有效增持時間縮短;同時,自披露增持計劃事項後,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擬增持人員積極籌措資金。但由於金融市場環境變化、融資渠道受限等客觀原因,導致增持計劃的實施遇到困難。

  部分上市公司發布股東或董監高終止增持計劃的公告後,隨即收到交易所發出的問詢函。以太平洋為例,公司6月19日晚間發布第一大股東嘉裕投資終止實施增持計劃的公告,6月20日便收到上交所發出的相關問詢函,要求補充說明增持計劃未能完成的具體原因,以及延期增持的可行性,相關延期的決策是否審慎等問題。

  付立春表示,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的股東、董監高確實存在無法完成增持計劃的客觀原因,但前期披露大手筆增持計劃會對股價有較大的提振作用,存在“忽悠式”增持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忽悠式增持”的監管日趨加強。2018年10月,滬深交易所規範了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公告格式,支持具備條件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董監高依法合規回購、增持。同時,嚴厲管控“忽悠式增持”、“忽悠式回購”行為,明確增持計劃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