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談癌不必色變,「恐癌」不如「防癌」

圖片說明(圖片由通訊員謝鳳姣提供):2019年4月15-21日是第25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確定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科學抗癌預防先行」。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普通外科劉立新教授指出,大部分癌症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致癌因素非常複雜,包括化學、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遺傳、免疫、年齡、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謝鳳姣

2019年4月15-21日是第25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確定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科學抗癌預防先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遠離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科學有效地防癌抗癌,切實降低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和疾病負擔。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普通外科劉立新教授指出,近些年,因癌症離世的名人也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年輕化。大家在震驚之餘,也大可不必「談癌色變」,其實癌症是可以防控的。

癌症是一類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慢性病

劉立新教授介紹,癌症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是一組疾病,它的特點是一種不正常的細胞在身體內過度地生長,不受控制。除了在組織器官中長大向周圍蔓延以外,它還可以通過淋巴、血液等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由於這種異常細胞的生長不受限制,並且成長速度非常快,會消耗身體內大量的營養物質,同時它還可能會破壞正常的器官組織結構,產生有害物質,因此,它嚴重地威脅身體健康乃至生命。

我國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甲狀腺癌等。近年來,肺癌、乳腺癌及結直腸癌等的發病呈顯著上升的趨勢,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發病率也依然居高不下。

大部分癌症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細胞癌變的過程十分複雜,時間相當長,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複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年或數十年,是一個逐漸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致癌因素非常複雜,包括化學、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遺傳、免疫、年齡、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劉立新說。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恐癌」不如「防癌」

現實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和癌症有交集:幸運的你或許並未親身經歷,但你的親戚朋友可能曾經遭遇。有的人得了癌症不治而亡,有的人發現癌症較晚無法治癒……這不僅給癌症患者帶來了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還會使健康人對癌症產生恐懼心理,甚至惶惶不可終日。事實上,與其無知地「恐癌」,遠不如科學地「防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預防癌症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手中。

劉立新教授提醒,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吸煙、酗酒、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的膳食習慣、長期心理壓力大等都是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癌症的發生是人類全生命周期相關危險因素累計的過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儘早關注癌症預防,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煙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

專家釋疑:癌症不會傳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會傳染

經常會有人問,癌症會傳染嗎?劉立新教授回答說,「癌症是沒有傳染性的,不需要對癌症患者進行隔離」。 但一些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的細菌(如幽門螺桿菌)、病毒(如人乳頭狀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會傳染的。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種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頭狀病毒疫苗),來避免感染相關的細菌和病毒,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

專家建議: 須知的12條防癌常識

1.控制體重,保持健康體重指數。

2.堅持體育鍛煉,避免久坐,每天應有1小時左右的快走或類似運動,每周要進行1小時的劇烈運動。

3.多吃蔬菜水果,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每天的飲食中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應佔2/3以上。

4.限制肉類食品,每天豬牛羊等紅肉要少於90克,可選擇魚和禽肉代替紅肉,加工肉類盡量少吃。

5.少吃高熱量食物和含糖飲料,尤其少吃高脂、高糖、低纖維的加工食品。

6.少吃鹽及醃製食品,每天吃鹽不超過6克。

7.食物貯藏要防霉,食物在常溫儲藏下易生黃曲黴菌,其毒素可導致肝癌,特別是南方潮濕高溫,更應妥善儲藏注意防霉。

8.戒煙限酒。

9.不要吃各類補充劑。

10.適時生育,母乳餵養,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5-33歲,哺乳不少於6個月。

11.生活中要盡量保持身心放鬆,找到健康的情緒宣洩途徑,及時排解並調整不良情緒。

12.按時作息,不要熬夜,確保充足的睡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