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法國研發團隊發布AI創作浮世繪作品

Obvious團隊3位創始人。 本版圖片/受訪者供圖

Obvious團隊今年6月發布AI繪製的浮世繪作品。

在佳士得拍賣的首幅AI畫作《埃德蒙·貝拉米》(Edmond Belamy)。

Obvious團隊用AI生成畫作,作品曾拍賣43萬美元;業內人士稱AI無法取代人類藝術家,AI繪畫有前景

去年10月,佳士得拍賣了首幅人工智能(AI)畫作,成交價高達43萬美元,成為震驚藝術界的一次嘗試。近日,這幅畫背後的法國研發團隊Obvious又發布了一系列AI創作的浮世繪作品,再次引發關注。中國油畫院畫家胡昌煢表示,不用去給AI畫作下定義,傳統藝術家也不應該去抵製,因為這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勢不可擋的改變。

去年,法國研發團隊Obvious的三位年輕人採用一種叫做生成對抗網絡(GAN)的人工智能算法進行繪畫創作,這種算法不僅能通過學習大量人類畫作來生產作品,還能鑒別出人類與AI的畫作區別。Obvious團隊向這一系統輸入了14-20世紀的15000張肖像畫,通過訓練創作出了一系列人物肖像油畫,其中一幅名為《埃德蒙·貝拉米》(Edmond Belamy)的肖像畫在佳士得被高價拍賣。

隨後,Obvious團隊開始探索用AI創作日本傳統藝術“浮世繪”。浮世繪是版畫的一種,要經過雕版、刻版、製作等複雜的流程,它已成為日本藝術的一個象徵符號。面對這種複雜的傳統工藝,Obvious邀請了日本浮世繪大師進行合作,聽取藝術家的意見來建立浮世繪的數據庫,盡可能追求畫面的多樣性,然後向人工智能算法輸入這些數據。從技術上來說,和此前生產《埃德蒙·貝拉米》是類似的。他們於6月17日發布了系列名為“ELECTRIC DREAMS OF UKIYO”的22幅浮世繪作品,展現了日本1780至1880年間的社會風貌。

對話Obvious 團隊

AI可以是創造力的催化劑

新京報:《埃德蒙·貝拉米》的成交價高達43萬美元,如何看待這個超出預估價40倍的價格?

Obvious:我們非常震驚,原先認為成交價最高大約是1萬美元。因為是首幅被拍賣的AI畫作,它的象徵意義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這麽高的價格。另外,這幅畫引發了全球關於AI+藝術的討論,讓AI作品真正打入藝術界,從這方面來說它值得這麽高的成交價。

新京報:AI畫作的真正作者應該是誰?

Obvious:我們在畫作署名的地方寫下了一行算法公式,因為這個公式暗示了畫作產生的工程。AI畫作其實是人類藝術家和算法技術進行合作創作出來的,不過從目前AI技術的先進程度來說,我們認為AI畫作的真正作者應該還是人類。因為數據是通過收集人類藝術家作品來建立的,編碼工作也是由人類完成的,算法只是一種生產方式。

新京報:未來AI有可能擺脫人類經驗去進行繪畫創作嗎?

Obvious:我們正在努力去限制人類的乾預,但是當下的人工智能不可能進行自主創作。創造力是一個比較主觀的詞匯,每個人有不同的定義。我們認為AI也是有創造性的,因為它可以製造出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當然人類藝術家是不可取代的,不僅是繪畫領域,像雕塑、音樂等藝術領域,AI永遠不會完全代替人類去創作。但是,我們希望AI能夠在藝術界開辟一條獨特的道路。

新京報:浮世繪是需要經過複雜手工藝程序才能呈現的藝術,剛剛發布的系列作品能被稱作真正的浮世繪嗎?

Obvious:在創作之前,我們翻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也請教了日本的浮世繪藝術家,對這種藝術形式進行了深入的了解。用AI創作浮世繪的目的,不在於和人類藝術家去競爭,而是想去向世界更好地宣傳這種藝術。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發布的22幅浮世繪作品中,其中有2幅是先用算法生成畫面,分解色塊之後進行木板雕刻影印出來的畫像。這麽做也算是向傳統手工藝致敬。

新京報:AI作畫的最大困難是什麽?

Obvious:說實話,用AI去搞藝術是個瘋狂的想法,我們遭到了鋪天蓋地的批評和質疑,很長一段時間內缺乏資金,因為沒有投資者信任我們。但是,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做喜歡的事情是快樂的,堅實的友誼也是我們繼續下去的支撐。

新京報:對未來有什麽計劃?

Obvious:我們將持續探索AI在藝術發面的潛力,不局限於繪畫,音樂、設計、時尚等等都值得嘗試。我們想要向世人證明,AI不僅僅可以用作優化(事物),它也可以是藝術創造力的催化劑。

延展

AI畫作興起 亮相央美畢業展

在近一年時間裡,全球範圍內許多機構、藝術創作團隊都開始進行AI繪畫方面的嘗試。

近日,美國9 GANs藝術館將AI算法生成的繪畫作品放在多個網絡藝術品交易市場上售賣。據9 GANs藝術館網站介紹,此藝術館每小時能夠生成9幅藝術畫作,涉及主題包括肖像、抽象、超現實等。該藝術館稱,每一幅畫都是原創且獨一無二的。畫作在網絡上開放下載,只不過下載需要支付15美元到166美元不等的費用。

據美國科技網站venturebeat報導,馬裡蘭大學和Adobe公司研發出了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系統LPaintB,它能夠在一分鐘內繪畫出達·芬奇、維米爾等風格的畫作。研究人員利用了一種叫自我監督學習的方法,使系統能在有限數量的參考圖像上訓練。

在今年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展上,也出現了AI畫作。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化名為“夏語冰”的AI藝術家在展覽中並沒有引起觀者的質疑,其作品很難讓人看出是AI畫作。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稱,“這次的畢業展把‘她’算在裡面,有點幽默,但也可以說是一種測試和實驗,表明了中央美院一種前瞻性的思考。”

聲音

“這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勢不可擋的改變”

在AI畫作《埃德蒙·貝拉米》被拍賣之後,很多藝術家和AI工程師對其產生質疑。據科技網站The Verge報導,很多人認為Obvious從各方“借用”代碼生產畫作,是對算法輸出的粗糙詮釋,缺乏獨創性。報導指出,越來越多的AI畫作出現,引發人們思考“藝術和創造力是什麽關係;藝術家和機器又是什麽關係”。

中國油畫院畫家胡昌煢表示,現在的AI畫作還是建立在人類經驗基礎上的,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數據化,和傳統畫家的畫作差距並不大。目前,在繪畫領域有一種趨勢是傳統手工藝回歸,它帶有某種缺陷和不完美,被認定為帶有“溫度”的創作,這可能是AI無法取代人類藝術家的地方。

胡昌煢表示對AI繪畫很有興趣,也認為其很有前景。“在圍棋領域我們看到了AlphaGo的出現,不過繪畫和圍棋是不一樣的,它沒有明確的規則和判定標準,如果未來人工智能要脫離人類的經驗進行繪畫創作,關鍵在於它的依據和前提是什麽。如果有藝術家能把藝術和情感語言轉化為編碼,轉化為一種模式供AI去學習,那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關於AI畫作是否能被稱作藝術的爭論,胡昌煢認為,不用去給AI畫作下定義,傳統藝術家也不應該去抵製,因為這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勢不可擋的改變。現在已經有一些藝術家嘗試利用機器去進行繪畫創作,比如藝術家劉小東用機械臂畫畫,運用數字技術與機械裝置創作新媒體作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擺脫人類意志的一種藝術創作。

新京報記者 陳沁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