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天16頭鯨魚擱淺之謎:為何去浙江?聲呐為何不好用了?

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而在海洋中,也有一種很大的哺乳動物,那就是鯨魚。

在一望無際的碧藍海水裡,也許不只一群鯨魚正在浙江海域逗留——只是我們無法從海面之下,看到它們行動的身姿。

直到最近,短短6天時間,16頭鯨魚接連在浙江海邊衝灘,引發全網關注。它們為何漂洋過海來浙江,遊了多久,是怎麽過來的,是不是像15頭遷徙的野象一樣出走?

7月6日,台州臨海頭門港,12頭瓜頭鯨擱淺。

7月9日,寧波寧海西店鎮樟樹村灘塗,2頭糙齒海豚(海豚是小到中等尺寸的鯨類)擱淺。

7月11日,台州溫嶺東海塘,又有2頭瓜頭鯨擱淺。(相關報導:台州溫嶺市兩頭擱淺鯨魚,一頭死亡另一頭正運往深海放生!確認不是之前放生的瓜頭鯨)

專家釋疑:古老的鯨可能是一種兩棲動物,白天到海裡吃魚,夜間又回到陸地休息

在眾多的“自然之謎”中,鯨魚的“自殺悲劇”無疑是最悲慘的一幕。

全球每年都有關於鯨擱淺的報導,對鯨魚的自殺之謎,各國的科學家們有著種種的推測,但至今不能確定,棲息在大海裡的鯨群為什麽會突然之間一反常態衝向海灘。

有一種推測是,鯨魚擱淺可能是返祖現象。它在水裡遇到危險時,會逃到陸地上,因此形成了習慣。

昨天,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單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5000多萬年前,鯨跟牛羊是同一個祖先,都是靠四條腿走路的,可能在冰河期,在陸地上找不到食物,而是在河裡找到了食物。於是,經過幾千萬年的演化,四肢演化成了魚鰭,在深海裡生活。

“鯨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生命,它的整個器官構造跟陸地上的哺乳動物一樣,但是又能像魚一樣在深海生活。它在深海1000米到1500米左右生活、捕食,每隔一段時間,它都會回到海面上進行呼吸。”

中國農業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劉雅丹曾撰文說,據科學家研究,古老的鯨可能是一種兩棲動物,白天到海裡吃魚,夜間又回到陸地休息。只是後來經不住海裡魚類等美食的引誘,逐漸移到大海裡生活。鯨的種類很多,在全球有80多種,我國有30多種,多數生活在海裡,淡水中只有少數鯨類生活。

最近受外海高鹽水季節性“壓入”,鯨魚生活的海水由清澈變混濁可能導致聲呐系統不好用難免迷失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鯨的擱淺與它的聲呐系統受損有關。

鯨的眼睛很小,且視力不佳,但是鯨具有一種高靈敏度的回聲測距本領,能發出超聲波,這種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就會反射回來,形成回聲。鯨類就是憑借這個本領測物、覓食和導航,準確度非常高。

這兩次瓜頭鯨擱淺事件,單磊更傾向於是鯨的身體出了問題,就像人一樣,鯨也會生病,它的聲呐系統出了問題。

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專家趙盛龍教授也是這麽認為,他昨天分析說,“眼下,內灣的、尤其是海灘的海水還是混濁,這與外海高鹽水季節性‘壓入’有關,鯨由清澈海水環境一下子進入混濁的海水環境,憑鯨的視力(本來就眼神不太好),迷失在所難免。

“鯨魚靠聲呐導航、辨物,但在特殊情況下,它畢竟還有眼睛,並非全部依靠聲呐,尤其在混濁的海水中(一下子進入),聲呐因海水混濁(密度改變)也並非好用。不慎失誤,情有可原。”

鯨在海洋處於食物鏈頂級,除了虎鯨和大型鯊魚能傷害到它,專家認為它到陸地避難可能性不大

除了上述原因,學界推測鯨魚擱淺的影響因素還有多種可能:因捕食者的追擊或人類的騷擾受到刺激,倉惶登陸時遭遇擱淺;疾病纏身,想爬到岸上尋求生存機會;在近海岸覓食,由於貪吃,不幸在退潮時擱淺;帶頭鯨擱淺,鯨的群聚習性使得其他鯨魚前仆後繼,發生悲劇;與海岸地形天氣條件有關等。

單磊表示,這些都只是猜測,“鯨在海洋處於食物鏈頂級,除了虎鯨和大型的鯊魚能傷害到它以外,它沒什麽天敵。所以,被捕食者追擊,倉惶逃到陸地上避難,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據媒體報導,日本學者岩田久人在擱淺致死的動物屍體中檢測到了高濃度的三丁基錫、三苯基錫等有機錫毒物。這些毒物來自於航海公司每年在船底塗刷的塗料。他認為,鯨魚或海豚喜歡沿著船舶航線遊戲追鬧,它們的神經系統和內髒可能被毒害,辨別方向的功能遭摧毀,從而擱淺身亡。

美國海洋生物學家達琳·凱頓在對巴哈馬群島的殉難鯨魚做屍體解剖時發現,這些鯨魚的內耳普遍有出血現象。他認為這極有可能是美國海軍艦艇上使用的大功率聲呐,造成鯨群喪失辨別方向的能力。

暖流北上帶來了豐富的魚群,也吸引了鯨魚一路追隨來浙江,為什麽最近鯨魚連續來浙江呢?

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負責人陳健說,“最近台灣暖流比較明顯,暖流北上,適宜的溫度帶來了豐富的魚群,也吸引了一路追隨而來的鯨魚。”

“這群瓜頭鯨肯定是跟隨魚群而來,它是跟著食物走的。可能是因為禁漁期的原因,海洋裡魚群資源豐富,所以它們出現在了台州海域一帶。”單磊表示,“目前來看,總共是14頭瓜頭鯨擱淺,瓜頭鯨的話,一個族群基本上是幾十頭到上百頭,擱淺的瓜頭鯨數量算是比較少的。所以,有一點可以肯定,說明這片海域可能會有一個大的瓜頭鯨的鯨群,它們正在海面下捕食,而這14頭瓜頭鯨脫群了。”

趙盛龍分析,鯨類由外海進入潮間帶,這與它們的貪食有關。這個季節,是近海鯔魚梭魚數量最多的時候,而鯔魚梭魚又是鯨魚的“最愛”。

上岸後的鯨魚為什麽要盡快營救,讓它回到大海呢?

“根據我們的研究,鯨的智商算是比較高的,它擱淺後躺在灘塗上,應該是能知道我們對它的救援,它能分辨對它有利和不利的行為。”單磊參與了之前12頭瓜頭鯨的救援行動,他說,雖然瓜頭鯨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但是離開水面,還是很容易死亡,這是因為它生活在水環境中,長時間離開水體會被“乾”死。

“它一直在深海裡生活,那裡的溫度比較低,而到了岸上,溫度就比較高。我們一直用水澆它的身體,就是為了保持它身體濕潤。特別是它位於頭部的噴水孔,每隔一段時間,如果它不能自主浮出水面的話,要人工把它從海水裡抬起進行呼吸,不然它反而會被憋死。”

之前把瓜頭鯨及時放歸大海,也是和瓜頭鯨的習性有關。“它是深海生物,如果把它養在海洋館裡的話,不一樣的溫度、水壓、食物,加上這麽小的圈養池子,它會感到不適應,對它會有傷害。”

來源:微信公眾號“都市快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