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大學學費又暴漲,300萬念本科換來不足10萬年薪

美國TOP30的學校只有不到五分之一學費還在5萬美元以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價格破7、除了學費,醫療住宿等也是大開支......困難這麽多,留學的價值在哪裡?

作者:裴欣竹,留學全知道觀察員,畢業於北大社會學,記錄教育百態

1、芝大一“漲”成名,美國讀大學到底要花多少錢?

假期收尾,對於送孩子進入大學的父母來說,心情複雜。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面臨與子女的長時間分別,既有對未來的期待,也有對他們能不能照顧好自己的忐忑。孩子出國的家長尤其如此。

在經歷了去年美國大學學費漲價的衝擊之後,那些好不容易下了決心要讓孩子留學的人,可能萬萬沒想到,今年噩夢會再現:美國260個大學宣布2019-2020年學費再次上調。

這次上調,讓芝加哥大學一“漲”成名,反超哥倫比亞大學學費最貴的地位,成為美國第一所學費超過8萬美元/年(約56萬元人民幣/年)的學校,漲幅4.3%。

而且可怕的是,根據芝大的官方消息,從2023屆學生起,大一大二必須滿足至少住校兩年的條件,這兩年還被要求購買無限次膳食計劃。也就是說進了芝大,不管你喜不喜歡學校宿舍,住不住得慣;也不管你喜不喜歡吃食堂的飯,想不想在食堂吃,這錢反正你是掏定了。

學費再加上住宿、雜費與生活費,如果沒有獎學金的話,每名芝大學生年度開銷預估接近60萬元人民幣。這還只是校內花費,不算其他個人支出。

多家常春藤名校也出現相同情形,TOP30的美國大學裡只有兩所學校降了價: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

我們還是直觀地來感受一下最近幾年的美國大學學費:

TOP30的學校只有不到五分之一學費還在5萬美元以下了。

USNews最近整理了2019年最佳綜合類院校排行榜TOP300大學20年來的學費漲幅情況:私立綜合類大學的學費平均上漲了168%;公立綜合類大學儘管看似價格相對較低,但平均漲幅更是誇張到超過200%;比同期消費者指數的漲幅高出逾三倍,再加上美元的購買力幾十年都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也就是說你的消費水準怎麽也趕不上學費上漲的速度。

千禧一代的年輕人,擁有大學學位的比沒有大學學位的人每年的薪資多17500美元,沒有大學學歷的人的失業率是有學位的人的4倍

無論哪裡的人都希望通過高等教育來收獲更有前途的生活,相信大家內心對於讀書的重要性都有認同。學校的供給數量一直相對穩定不太可能出現比較大的增加;另外近十年,大量留學生湧入美國教育市場,進一步加劇了供需不平衡的狀況,學費自然連年上漲。

2、美國孩子貸款上學壓力大,奧巴馬21年才還清貸款

儘管芝大在宣布學費上調後,大學發言人Jeremy Manier很快就發表回應說:“芝加哥大學致力於確保所有入讀學院的本科學生能夠完全參與,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還指出學校接受的各項匿名捐贈都會用來為學生提供經濟資助、設立獎學金等。但這次的普調,還是引起了很多美國本土學生強烈的不滿和反彈。

多所高校門口都聚集了義憤填膺的學生,在街道上開始一波又一波的遊行示威。在加州甚至因為遊行導致一條主要高速公路運行受阻,造成了至少120人被逮捕。

面對抗議的學生,漲價大學中如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甚至在官網還表態:今年漲,明年也會漲,後年繼續漲。也是不嫌事大。

女兒就讀西北大學三年級的華裔劉先生表示,對年收入剛過十萬美元的雙薪家庭來說,供孩子讀大學已經成為極具壓力的事情。學校的獎助學金事實上十分難申請。

他的女兒從大一開始,每年僅能申請到5000美元的助學貸款,年息約6%;另外從伊利諾州政府拿到5000美元的教育補助,其他全部是自付。夫婦兩薪水稅後到手大概也就7萬美元左右,再去掉女兒每年至少5萬美元的花費,生活可能只夠勉強溫飽。

正因為對於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孩子自費讀書的壓力過大,所以美國本土很多父母會讓孩子向學校貸款上學。

但貸款遠沒有想象中的輕鬆。美國的學生貸款大多是由政府出資、學生在校期間靠政府貼息。一般實行分期還款,年利率在5~6%左右。

如果按一年6-7萬美金學費計算,四年大學保守估計需要貸款30萬美金,折合成人民幣就是200萬元,再加上利息,每年要還約21萬人民幣,每個月就是1萬8。這還是十年滿打滿算的結果,要想提前還完,壓力可想而知。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就是學貸的知名“受害者”,他在畢業後用了21年時間,直到當選總統之前4年(2004年)才還清學生貸款。

托馬斯傑弗遜法學院的畢業生AnnaAlaburda在承擔了15萬學生貸款並順利畢業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不上錢。結果學法的她打的第一場官司便是狀告她的母校對自己進行了錯誤的引導。也是很諷刺。

CNBC在2018年報導稱大約70%的美校畢業生離校時都面臨著債務。學位越高欠的錢越多,本科畢業生欠款數額的約為2萬5美金,研究生與博士畢業生欠款數額達到4萬5美金。

為了“躲債”,許多美國學生畢業後不惜背井離鄉來到亞洲等地,只為像“老賴”一樣將學生貸款的負擔拋諸腦後。甚至在社交網絡上也有相關的“教程”,指導美國大學生如何順利“逃離”美國,不用還貸。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的報告曾指出,60歲以上美國人總共欠了667億元學貸,平均每人背負2萬3。十年期限還不完的錢,利息只會越滾越大。想想60歲還在還20歲借的錢是個什麽滋味。

就算能湊夠了學費入學,生活上的困頓也難以避免。2018年美國天普大學( Temple University)和威斯康辛希望實驗室(WisconsinHOPE Lab)做了一項調查,以來自66所學校約4.3萬名學生為樣本,顯示36%的美國學生有吃不飽的現象,9%的學生沒有住所。真乃為了學習“廢寢忘食”。

截圖自調查報告《Still hungryand homeless in college》

3、從中國到美國,意義到底何在?

美國本土尚且如此,對於中國想要留美的家庭來說,近期的匯率變動,無疑加劇了準備送子女出去的父母的焦慮。

8月剛開始沒多久,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中間價格破7。有人算了一筆账:如果和2018年美元匯率最低6.3時相比,學費算6萬不變,去年學費+生活費=6.3x6=37.8萬人民幣;現在變成了7x6=42萬人民幣。僅因為匯率波動就活生生多出4萬塊。

有家長表示,去年沒有來得及兌換美元,發現後來美元持續上漲,就一直等在待機會兌換。好不容易跌的時候又心存幻想能不能再跌一點,結果等來等去錯失了最佳時機。“按去年上半年的匯率計算,10萬美元額度等於要多花7萬多元人民幣,相當於半年收入了。”

錄取率漸低+申請人數變多+學費上漲+匯率變動,壓在中國家長身上的稻草越來越多。

在咬咬牙也能供得起和何必要留學的想法中搖擺,中國家長糾結的到底是什麽?

1)出國留學成本高,未知花費同樣多。

孩子留學之前需要鋪墊的成本著實不少。這其中至少包括:語言培訓,SAT和托福動輒就是2、3萬起;

還有中介谘詢和各種申請費用。

在已知的固定花費之外,留學也還有一些意料之外的開銷:

來自知乎的家長聊天截圖

很多人假期想要實習,一般就得自己去租房子,這個費用還和你的實習地點相關,成本巨大。

再比如醫療,在美國喝多了叫個救護車上車就得3000刀,這些意料之外的花銷對於沒有足夠多富余金錢的家庭來說都是影響決心的因素。

2)回國黨的海外背景優勢漸失

如果在十年前,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人相對來說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於是在教育上的投入能夠以未來工作的報酬實現返還。但現在隨著留學變得普及,“留學生”身份的優勢開始逐漸減弱了。

如果並非頂尖名校畢業,很多留學的人從教育裡獲取的附加值,是遠沒有期望的多的。《Uni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近三成海歸年薪不足十萬,求職心態接近爆炸。

3)金錢之外的擔憂

在巨大花銷和父母期待的雙重擠壓下,一方面是課業的實際壓力無法消化,另一方面文化差異的存在,很多孩子無法真正融入當地,交到朋友,這些困難一點點累積,長此以往可能會演變成抑鬱症。對於父母來說,積蓄和時間都花了,原本以為孩子的履歷能夠添磚加瓦,沒想到反而製造了人生的障礙和絆腳石,真的再悲傷不過了。

4)困難這麽多,留學的價值在哪裡?

一些將孩子送出國去了的家長,回顧他們孩子在國外發展的過程,認為美國的教育除了重視教育,也同時看重體育、社交、課外活動等全面的培養。就算為了這些,投入也是值得的。

我們也實際地去詢問一些海外歸國的學生,在留學顯得有些投資回報不成“正比”的情況下,他們認為留學的意義在哪裡,收集到了以下這樣的回答:

個人認為留學的意義不能完全和投資回報劃等號,因為在留學過程中所學習到的、所遇見的、所感悟到的都遠遠超於所謂的投資回報率。如果不去留學,我可能還不會很好的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畢竟出國在外一切都要靠自己,會不會學壞都是靠著自己的意念,一個人在外生病了怎麽辦,期末考試期間忙到沒時間吃飯睡覺的時候要如何平衡,生活和學習的雙重壓力其實可以很好地培養一個人獨自處事的能力。

——Effye

海外留學最大的價值,是拓展了人生可能性。有機會認識更多人,更多行業,有機會到另一個國家工作,以及具備解決中國市場以外問題的能力。最值的,不是眼界,而是資源!

——Shasha

我一直很注重人生的體驗和成長的樂趣,甚至是痛苦辛酸,可能不會產生即時效應,但是它所帶來的蝴蝶效應會讓自己終身受益,我們都常說吃虧是福,前提是你必須積極的去面對不同的誘惑,挑戰。所以說,用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未知衝擊的過程,才是對留學這種風投最大的保障。而留學就給了我這樣的人生體驗,很值,且不後悔。

——Apengo

有家長這樣回復這個問題:

送孩子出國開闊視野,再讓他回國創造價值,不是很好嗎?零零後本身就有跟前幾代人不一樣的成長環境。用我們過去幾十年的思維,去設想他們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真的沒有必要。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我們只是給他們有一個可以選擇的權利而已。

送孩子出國留學,最重要的不是“鍍金”,不是為了履歷好看,不是為了回國之後多賺點錢,完成父母沒能實現的願望。

離開原本的生活環境,去到另一個國度,環繞周身的是不一樣的文化生態和思維模式,由此而能獲得眼界的擴展、語言能力的顯著提升、以及擁有跨越種族的人際關係,留學是“體驗生活、豐富閱歷”的過程,絕非是只為今後發展增加的籌碼。

留學的成果始終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4年或者更久的時間真正能獲得多少,並不因為學校排名而成為定數。漲價付的錢到底值不值,就看有沒有想去努力收獲的心了。

最後說一句,如果有努力的心,留學還是要趁早,誰知道過幾年又會漲成什麽樣呢。

參考資料:

1、《Still hungry and homeless in college》調查報告相關資料

2、Uni 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UniCareer)

3、Feldman & Robert Archibald:WhyDoes College Cost So Much?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