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瞄準老人下手的保健品銷售花招還真不少

老人和子女險些翻臉

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她的母親王女士今年77歲了,今年4月初,老人家聽鄰居說,小區附近有人辦健康講座,聽課的人每次都可以獲贈雞蛋和掛面等小禮品。母親心動就去了,可誰知從那以後,老人不僅堂堂不落,而且還天天和家裡人講保健知識,說老師推薦的幾款保健產品特別好,執意要買。結果4月中旬,母親沒打招呼就花5千元購買了一個洗腳盆。陳女士對比發現,和這個類似的洗腳盆在市面上只賣1千多元!她想勸母親退掉,結果老人家大發雷霆,說她不僅平時不關心自己,現在就連花自己的錢都要干涉,為此,母女倆一度陷入了「冷戰」。「我媽一個月退休金也沒多少,我怕她受騙,可現在又不敢勸,真是特別頭疼!」陳女士說。

無獨有偶,不久前,市民馬女士的母親也去一家保健品商店做了體檢,結果工作人員告訴她可能有多種疾病的先兆,最好服用保健品調理,並隔三差五就通過微信給老人發一些養生的文章。母親信以為真,就花一萬多元從店裡買了一箱蜂膠軟膠囊。為此,馬女士還專門顧問了醫生朋友,結果得知這種產品其實並沒有工作人員宣傳的那些功效。「沒辦法,不讓老人買就生氣,我現在不指望這些東西有用,只要沒害處就行!」馬女士鬱悶地說。

調查:

推銷手法五花八門 專門瞄準老年人下手

究竟老人們為什麼會癡迷這些保健品,這其中又是否有什麼貓膩呢?對此,石家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表示,隨著監管部門不斷加大查處力度,單純靠誇大保健品療效或者把保健品當藥品來銷售的方法已經不多見了。如今,商家們採取的推銷手段更為隱蔽,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墜入陷阱。以下便是一些商家的慣用手法。

一是借體驗服務的機會推銷產品,一些商家會打著免費體驗或體檢的旗號招攬老年人來店。體驗後,商家會告訴老人的身體有哪些隱患,可能導致某些疾病,建議多用店裡的儀器做治療,這個階段商家是不會推銷產品的,只會向老人介紹產品的功能。而幾次過後,在商家的刻意營造下,和老人關係已經比較融洽了,這時,商家就會「適時」告訴老人,近期產品可能會轉到其他店,以後老人可能無法再進行治療。雖然沒有刻意推銷,但出於對自己身體狀況的關心,很多老人就會主動購買產品,而這些產品的價格往往要高於市場同類產品的價格好幾倍!

二是利用親情攻勢打動老人。有些商家會組織老人參加一些免費的活動,根據搜集到的老人資訊,商家會在活動中有意無意地講解一些疾病知識,讓老人自行聯繫到自己身上,從而產生恐慌心理。接下來,商家還會根據每名老人的性格和需求進行重點「公關」,對老人噓寒問暖,甚至提供洗腳、按摩等「貼心」服務。很多老人平時因為子女工作繁忙,內心比較孤獨,在刻意的「親情」攻勢下,老人很容易對商家產生依賴和信任。而此時面對商家推薦的產品,很多老人就會慷慨解囊,就運算元女發現東西名不符實,但在老人的堅持甚至吵鬧下也往往會妥協。

三是打著權威專家的旗號忽悠入套。有的老人患有慢性病,受長期病痛困擾,會產生病急亂投醫的心理,對一些專家推薦的產品趨之若鶩。一些商家就會抓住這點,在宣傳時,打出某某大學博士、某中醫研究會會長等旗號,這些「唬人」的身份往往會讓一些老年人心甘情願地掏空腰包。尤其是現在商家還會提前拍攝一些宣傳片,仙風道骨的專家在節目中誇誇其談,讓人不由得不信,可殊不知這些片子裡專家也大多是演員扮演的。

提醒:

購買保健品要擦亮雙眼 子女也應盡到責任

對此,石家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提醒市民們,選購保健品應擦亮雙眼,避免聽信虛假宣傳和盲目消費。

保健品不能代替藥品,不具有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切勿聽信將保健品說成靈丹妙藥的虛假宣傳。要通過正規管道購買保健品,索要正規銷售憑據,切忌通過非法傳銷、會議行銷、電話行銷等途徑購買保健品,不要盲目參加以銷售為目的的健康知識講座、專家報告、免費試用等活動。選購保健食品要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誌(小藍帽)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並按標籤說明書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食用,相關產品資訊可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查詢。如果發現有虛假宣傳保健食品療效和功能的,可撥打12331電話投訴舉報。

另外,日常子女們也要多關注父母及長輩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態,平時向他們多普及健康的養生知識,告訴他們一些保健品非法宣傳的手法,做到從根本上認識到保健品虛假宣傳的危害,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保健品消費觀。(記者 趙元君)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