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洛陽:如何從盛極一時的東都 淪為後來的地級市?

廣義上的洛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出土過新舊石器時代的文物,奠定日後中國基礎的偃師二裡頭文化就位於洛陽,此後又在中國歷史中長期扮演著重要角色。

二裡頭遺址出土的綠松龍

洛陽被康熙譽為九朝古都,事實上先後曾有22個政權建都於此。但是今天洛陽卻沒了往日的輝煌,變成一個普通地級市,在河南省內還算經濟水準較高,但放眼全國只能算做水準一般的三線城市。

「 成敗—位置優越

洛陽位於中國地理二三級階梯的交界處,洛河,伊水交匯處的洛陽盆地,四周被山地包圍,北臨邙山黃河。西鄰崤山熊耳山,東鄰嵩山,南鄰外方山,山河眾多一定程度起到保護洛陽的作用。

地圖作坊

與外部溝通則可以利用河流以及山河之間的平原,經過崤山向西可以進入關中平原,向東可以聯通開封,渡過黃河向北可以到達黃土高原,向東北則可以通往華北平原,向南可以到達南陽平原江漢平原,洛陽的位置可以說四通八達

得益於北面邙山的阻隔,黃河水患很少殃及洛陽。由於長時間作為首都,洛陽的人口一直非常龐大。隋唐時期洛陽作為漕運中樞,政府修築了巨大的糧倉,向東連接蘇杭淮海一帶的重要糧食主產區,向西連接西安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定為洛陽並不僅僅因為洛陽作為地理上的中心,還取決於它的重要性和需求。

隋唐大運河

地圖作坊

四通八達也意味著一旦發生戰亂,洛陽就可能四面受敵。為了保護洛陽免受戰火,歷代的政府在洛陽四周的隘口修築關卡。南部熊耳山的余脈龍門山被伊河穿過,因地勢險峻被稱為伊闕,北部有孟津關,西部有函谷關,東北部有虎牢關,嵩山之間有軒轅關,東南部有大谷關,南部有廣成關。這些關隘山河一起把洛陽圍成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獨立區域

地圖作坊

隨著人口漸漸膨脹,洛陽等中心城市人口同樣也在膨脹。加之生態的改變與隋唐時期因過度開發而出現的土地肥力下降,洛陽這一古都的承載力越來越難堪大任。

更大的打擊則在於運河航線逐漸東移,元代返修大運河時放棄了洛陽,截彎取直,把隋唐大運河變成了京杭大運河。可見當時洛陽的經濟政治地位早已日薄西山。

京杭大運河

地圖作坊

1954年10月,河南省會由開封市西遷至鄭州,而不是當時經濟條件相對好的洛陽。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洛陽交通不便,之前山河縱橫的優越條件,在現代成為修建鐵路樞紐的巨大阻礙。

邙山

河南省的鐵路交通樞紐選在鄭州而不在洛陽。這也導致了洛陽與鄭州逐漸拉開差距,並在近年來有越差越多的趨勢。

地圖作坊

「 興亡—四戰之地

洛陽在地理上並不是一個精確的地點,其在時間和空間上分為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故城和當今的洛陽市。其中東周王城,隋唐故城和今日的洛陽位置有一定重疊,與漢魏故城距離較遠。可以說洛陽從古至今是一片地區,城市具體的位置發生過較大的變化。戰亂是洛陽城市“移動”的重要原因。

地圖作坊

洛陽長期以來作為首都、陪都積累了巨量財富和重要的政治意義。正所謂樹大招風,雖然有眾多關塞把守,但是當天下大亂時,進攻洛陽是產出遠遠大於投入的行為,洛陽在歷史上多次戰爭的摧殘,以至於幾度被毀。

公元189年8月,涼州軍閥董卓從山西進入洛陽掌握朝政,被其他地方豪強聯合反對,190年2月董卓向西逃往長安,毀滅性的破壞了洛陽,《後漢書》記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裡內無複孑遺。”六年後曹操才結束了洛陽附近的動亂局面。

此後,八王之亂的爆發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洛陽分別在302和304年兩次受到戰亂的破壞。311年匈奴人劉耀進攻洛陽,晉軍十二敗,洛陽被劉耀,石勒的部隊搶掠後慘遭焚燒。

從此城頭變幻大王旗,變成了各個強權之間的邊界和互相爭奪的戰場:

320年前趙劉耀,後趙石勒和東晉爭奪洛陽,以至於洛陽幾乎成為無人區。328年前趙後趙再次爭奪洛陽,356年桓溫奪取洛陽,365年前燕奪取洛陽,370年又被前秦奪取。384年東晉奪取了洛陽同樣沒有維持太久,399後秦奪取洛陽。416年劉裕攻下洛陽,422年北魏奪取洛陽後維持了一百餘年的洛陽爭奪戰終於告一段落

北魏修建的龍門石窟

戰爭對城市的破壞是巨大的,以至於又過了七十年的時間,493年孝文帝到達洛陽時,洛陽依舊荒蕪。洛陽在北魏遷都之後終於得到了發展的機會,興建了龍門石窟等重要建築,成為了商業繁重的大都市,但是好景不長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之後與南朝三足鼎立,洛陽又成為了爭奪的前線。

遷都及北魏分裂

地圖作坊

洛陽的最後一個大發展時期是在唐朝,特別是武周時期,很快唐朝由盛轉衰,756年唐安祿山在洛陽稱帝,757年郭子儀收復洛陽,760年史思明攻破洛陽,761年唐借兵回紇收復洛陽,回紇軍隊劫掠三日。

恢宏的洛陽紫薇城明堂

1127年靖康之難的同年12月進攻洛陽失敗,金兵放棄洛陽放火焚毀了洛陽的部分建築,遷洛陽百姓於河北。1128年的4月,宋金在洛陽會戰,金兵再次攻入洛陽,因為洛陽已經變成戰場金兵退出。1129年、1132年、1133年至1140年,宋金多次在洛陽城展開爭奪,最後在1140年,洛陽陷落。

宋以後洛陽的重要性已經明顯降低了,但是依舊沒能躲避戰火,1641年正月,李自成進攻福王封地洛陽,殺福王,燒福王府,燒殺搶掠。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從38年開始轟炸洛陽。1944年,日軍以北東西三面合圍洛陽,駐洛陽城內的守軍15軍和94師死守洛陽,最終因力量懸殊而失陷。在洛陽保衛戰中,共斃敵2萬餘人,我軍陣亡1萬餘人,受傷被俘三千餘人。突圍後,我軍僅存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洛陽民眾在日軍的轟炸中被炸死近萬人。

可以說,只要中國爆發大規模的戰爭。洛陽就會遭殃,歷代的戰爭讓洛陽隨著治亂周期被毀重建。

「 興衰—經濟南移

首都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常常也是經濟中心),它的定位反應了一個朝代的願景和憂慮,背後則體現國力的強弱,經濟中心的變化,政治勢力的鬥爭。中國的領土在各朝各代面積並不相同,首都也會時常更換,不論怎麽變化,經濟重心南移一直是一種主旋律。

中國南方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熟製為一年兩熟到一年三熟,降水充沛,處在一月零度等溫線一下,自然條件更適宜人類生存。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中國北方戰亂頻發,大量人口南移。南方開發程度越高,北方出現戰亂時就會有越多人口南移,這樣的循環無疑對洛陽不利。

南方植被

地圖作坊

在八王之亂爆發之後,衣冠南渡,大量士大夫階層隨朝廷逃往南方。相較於戰亂頻繁的北方,南方雖然那經歷了東晉,宋,齊,梁,陳的朝代更替,但是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戰亂,相對較為安定。

衣冠南渡

原指西晉末天下亂,中原士族相隨南逃。

後衣冠南渡逐漸演化為熟典,代指縉紳﹑士大夫等避亂南方並落地生根的事件。

在安史之亂爆發的前期,中國南北的人口比例已經接近一比一,安史之亂則大大加快了這一進程。南宋發達的商業和手工業讓南方經濟達成了驚人的成就,一舉超越北方引領全國。因為經濟重心的南移,趙匡胤想定都洛陽都被群臣勸阻,而洛陽也在失去首都身份後進一步衰落,這是洛陽經濟政治地位下滑的縮影和標誌。

南方繁榮的商業城市

地圖作坊

經濟中心還是河南河北山東關中的時候,洛陽可以溝通這些地方,經濟自然會發展,當經濟重心南移,無論是長安,還是作為漕運中心與長安肝膽相照的洛陽的重要性都會變小,長安尚且有鎮守中國西部的作用,洛陽則顯得雞肋

地圖作坊

經濟重心南移和失去首都地位,對洛陽打擊究竟有多大?用一張洛陽上世紀三十年代老城區的照片作對比,再明顯不過了。可以看出洛陽在千年之後不但沒有擴張,反而縮了水

今天的洛陽只是一座普通的地級市,但依舊算北方強三線。2018年GDP全國排名48,在河南穩居第二

河南城市經濟前三名

地圖作坊

洛陽的八關並沒能阻擋住戰爭一次次的破壞,更阻擋不了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大潮,幾乎與中華文明共同生長髮育的洛陽,就像龍門石窟下,民國廿八年的那首題壁詩,充滿了滄桑感:

王氣中原不可招,興亡遺恨付漁樵。

詩人老去香山在,石佛長存劫火遙。

固國匪依伊闕險,救民常仰禹神焦。

縱知霸業滄桑變,悲智勳華劇未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