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您說說中國足球的崛起 到底還需要多少年?

資料圖資料圖

  稿件來源:肆客足球

  鍾方亮

  中國杯後,捷克助教庫貝克說:中國足球崛起,至少還要20年。

  之前,富力老闆張力說:現在那批十一二歲的小球員,過個10年,稱霸亞洲沒問題。

  再之前,特維斯說:中國足球,至少50年內難取得成功……

  這就是中國足球的神奇之處,一千個從業者,就有一千個中國足球。

  所以,中國足球的崛起,到底還要多少年?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換一個問法:中國足球崛起的視窗期,還有多少年關閉?

  過去三年,僅校園足球就投入了196個億,更不用說中超的燒錢力度。目前這個力度,已經不少人在喊勞民傷財。

  如果2030年前國足還打不進世界杯、或者未能亞洲杯奪冠,考慮到國內外複雜的政治經濟格局,那估摸著就真扶不起來了。

  前有經濟動蕩,後有電競娛樂,留給中國足球的時間和犯錯的太空,真的不多了。

  [足球人口和國足成績,沒有直接關係]

  我曾多次聽張路指導說過:“中國足球搞不上去,很大程度是因為足球人口不夠。如果2020年我們的足球人口真的達到3000萬,20年後國家隊真有可能爭世界冠軍,哪怕達到1000萬都有這個可能。”

  足球人口的增加,確實可以帶動優秀人才的進入、資本和政府的投入、以及社會的關注,從而螺旋促進國足成績的提升。

  但是,這並非是直接邏輯關係。估摸著張指一來怕大家嫌囉嗦,二來也希望能優先普及校園足球,重點突出了足球人口的作用。

  足球人口重要嗎?

  重要,你一口氣刮3000萬張彩票,運氣再差,總能刮到幾個大獎。

  但這很低效,而且如果沒控制好市場供需,可能就要造成史無前例的巨量炮灰,重複房地產的尷尬,造出一堆鬼城,最後還要靠“去庫存”來擦屁股,打擊家長們的積極性。

  還記得十多年前那些倒閉的足校嗎?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事實上,如今許多地方體育局的KPI便是:建了XXXX塊足球場、舉辦了XXXX場比賽、覆蓋了XXXX名師生。

  有用嗎?

  有用,2萬所足球特色學校建設任務,提前用3年完成。硬體上去了,數量也上去了,然後呢?

  中國騎自行車的人口,在摩拜和OFO出來後,又漲了一大波,為什麽我們還沒有世界頂級的自行車專業騎手?

  中小學裡語文好、數學好的學生不勝枚舉,為什麽還是沒多少國學大師和諾貝爾數學獎得主?哦對不起,諾貝爾沒有數學獎。

  中國每年新增七八百萬大學畢業生,但按照2017年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0名只有兩所中國大學。

  學術排名和國家隊成績,都是各領域頂尖人物的比拚。就像華山論劍,比的不是哪個門派人多勢眾,而是比哪個門派高手牛逼。

  怎麽培養高手?要麽名師出高徒(教練),要麽有一套獨門秘籍(足球理念),要麽天天找高手決鬥(比賽氛圍)。

  在中國足球人口最少的那段時間,徐根寶在崇明島培養了武磊、張琳芃、顏駿凌、薑至鵬、王燊超、蔡慧康等一眾國腳,這便是名師的作用。

  2004年的雷哈格爾,把防守反擊演繹到極致;2008-2012年的西班牙,把國家隊層面的傳控足球練得爐火純青……這些先進的足球理念,統一地貫徹到球隊每一個人腦中,幫助他們在創造了各自的奇跡。當然,這需要長年的積累,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可遇而不可求。

  中國在乒乓球和羽毛球領域,除了教練能力和訓練方式世界領先,更關鍵的是隊內訓練賽的水準不亞於奧運會、世錦賽。極高水準的競爭環境,也是這兩個項目長期稱霸世界的關鍵因素。

  相比於增加足球人口,足協或許更需要注重如何提高成材率,或者說,如何減少廢品率。至於如何做?這又是另一個很大的話題了。

  [傑出人士生計劃有必要,但執行力是最大問題]

  把一批傑出人士生集中起來,給最好的教學、最激烈的競爭氛圍,這種教學手段,在無數中小學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在競技體育,這就是所謂的“舉國體制”,姑且不論其社會影響,至少在體操、游泳、跳水等領域的競技層面,都取得了成功。

  在足球領域,也曾試驗過健力寶計劃、萬達西班牙留洋計劃、以及U20德國拉練計劃。從理論上來說,這幾個計劃並沒問題,但問題是:執行力太差。

  健力寶到巴西後,一沒有和巴西的強隊交手過招,二沒有邀請巴西的名教來上課學習,而是自己在巴西的某個城市的市郊找了一塊地,畫地為牢地進行起在國外留學的封閉式訓練。

  我也曾經接觸過萬達留洋歸來的小球員,他們在西班牙接受了不錯文化和外語教育,但是所參加的聯賽,並不正規。而且外國教練對於中國球員的身體條件並不了解,按照歐洲人體格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導致出現了不少問題。

  至於U20的德國拉練計劃,則是因為政治因素被迫中斷。事實上,這個團隊的成員選拔和比賽規格,都存在疑問,政治因素中斷,也算是有一個台階下了……

  這三個嘗試,出發點都很好,但執行力都存在許多問題,而且並沒有遵循兩個標準:接受最科學合理的教練指導、接受高水準的競技鍛煉。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花冤枉錢。

  事實上,比利時、斯洛伐克、以及其他許多歐洲小國,都曾借助“借雞生蛋”的模式,完成了迅速的崛起。

  中國的足球人,既是這一領域的菜鳥,又要面對更複雜的問題(譬如小球員的學籍),所以要面對更大的風險。吃N塹長N智,希望未來不要繼續再掉同一條河裡。

  [洋務運動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製夷]

  這屆中國杯,對中國足球意味著什麽?

  有人說,是洋務運動碰上了甲午戰爭。

  雖不完全妥當,但還是有點共通之處的。

  廣州富力的梯隊,引進了日本和荷蘭阿賈克斯青訓體系;廣西南寧西荷足校,主要是五位西班牙教練帶隊;安徽蚌埠的青訓基地,採用的是法國歐塞爾俱樂部的體系;足球之鄉梅州,最近和葡萄牙教練團隊完成簽約。江蘇蘇寧的U14梯隊,剛請了一位意大利教練;山東魯能的足校,已經聘請了來自塞爾維亞、巴西、葡萄牙的6任外籍總教練。

  各地風風火火辦青訓,百花齊放,很熱鬧。但是,洋專家一旦離開,會留下什麽呢?

  這樣的做法,以今人眼光,更像是汽車行業的“市場換技術”,一汽和德國大眾合作、廣汽和日本本田合作、東風和法國雪鐵龍……

  有效果嗎?有,但就是成效太慢。

  所以,無論是在國外留洋,還是在國內搞洋務運動,目的並不只是教會中國的學生,而更是教會中國的老師們,師夷長技以製夷。

  各地足校的KPI,應該並不僅是培養了幾個U系列國腳,而更是培養了幾位能和外教比肩的青訓教練。

  今年年初,中國足協建立15個國家級青訓中心,也確實是很好的舉動。

  [中國足協確實在進步,但速度能再快些嗎?]

  相比汽車行業,被吹成“新四大發明之一”的高鐵,則有特別的崛起技巧:引入國際大鱷相互廝殺、完成核心技術突破、不斷完善鐵路網規劃,這種由上而下的改革,最具效率。

  2008年,中國第一條高等級城際高速鐵路——京津高速鐵路開通運行,不到10年,中國成為高鐵第一大國。

  事實上,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要想快速崛起,確實需要有一個有能力、有魄力的總設計師。

  政壇有樸正熙、李光耀這些大咖,放在足球領域,香克利之於利物浦、克魯伊夫之於巴薩、弗格森之於曼聯,更新打怪、拾級而上,都讓俱樂部有了後輩不易敗光的家底,也讓這些豪門有了不易抹去的底蘊。

  在中國足壇,你甚至很難找到川淵三郎這樣的強勢改革領袖,更別說克魯伊夫這樣的聖人,所以很難進行雷厲風行、立竿見影的改革,但可以退而求其次嘛。

  中國缺乏頂尖的經濟學家,但搞了一個“中國經濟50人論壇”,集思廣益、年年開會討論,這成為中國高層經濟決策的智庫。

  自1999年開始,每一年,歐足聯也都會組織精英教練論壇,邀請業界頂尖名帥,各抒己見,並且為歐足聯的決策提供建議。

  2016年底,足協確定每年都需要召開中國足協教練員大會,邀請歐洲頂級教練和青訓專家進行經驗分享。彼時,中國足協技術部主任李飛宇說:“今後,教練員大會就是為大家進行更新的平台,讓大家掌握最先進的足球理念。”

  慘敗威爾士後,中國足協終於也意識到:必須形成一套統一的國家級的技戰術理念。所以緊急通知各級國家隊教練組、各中超中甲俱樂部一線隊教練員、地區青訓總監及男女足青訓教練員、中國足協技術委員會成員,召開國家隊技戰術打法交流會。

  說起來,幸虧是這次慘敗給了威爾士,如果裡皮的球隊又贏了呢?是不是足協得繼續犯拖延症?而中國足協教練員大會的經驗成果,能否以公開課或者報告的形式,惠及給更多的基層教練?

  的確,足協確實一直在朝正確的方向進步,只是進步的速度,稍微有點慢。

  所以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中國足球的崛起,到底還要多少年?

  如果足協的政策持續性和執行力更強一些、監管更嚴格一些、反應更快一些、多依靠智囊團的力量(是不是要求有點多?),那至少2030年,是值得期待的。

  文/鍾方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