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口罩出口囧途:中國標準先被認可後遭拒絕,業內人士坦言質量良莠不齊

文 |《財經》記者 張建鋒 王穎

編輯 | 陸玲

近期,包括口罩在內的出口防疫物資,頻被曝出質量問題。據悉,西班牙稱中國企業生產的新冠檢測盒靈敏度較低,荷蘭媒體表示從中國購買的60餘萬隻口罩存在質量問題。不斷的負面消息,給口罩出口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將中國的KN95、KP95等口罩生產標準列入認可名單後僅半個月,美國FDA在3月28日就將中國上述口罩生產標準從認可名單中刪除,再次引起市場對出口口罩質量的關注。

對此,市場有不同看法。有觀點認為,美國上述對中國口罩標準態度的改變,有政治因素考慮。但也有市場人士對《財經》記者分析,N95主要屬於一線醫護人員使用,對血透有指標要求,相對而言,國內對KN95沒有這方面要求,但KN95用於普通居民防護沒有問題。

《財經》記者採訪發現,美國不認可中國口罩標準,對於已獲得美國FDA認證的口罩生產企業來說,出口美國業務,影響不大。

不可回避的是,問題頻出的背後,是國內部分中小口罩生產企業偷工減料,及部分公司對出口認證的認知不全面。

為保證產品質量安全、規範出口秩序,3月31日,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公告:自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企業向海關報關時,須提供書面或電子聲明,承諾出口產品已取得中國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中國標準先被認可後遭拒絕

從訂單、詢單不斷,到被報導存在質量問題,劇情反轉,是中國口罩出口業務3月份以來的真實寫照。美國對中國口罩標準,也從此前的認可,突變為拒絕。

截至台灣時間3月31日8時,境外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超6萬例,累計確診病例超68萬例。其中,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16萬例。

境外疫情形勢依然嚴重,中國早已開始支援國際社會,口罩成為對外援助物資之一。很多國內口罩生產企業,也紛紛申請歐盟CE認證、美國FDA認證,做起了口罩出口生意。

前期,口罩缺口之下,歐盟開通綠色通道,允許部分防疫物資(如一類滅菌的醫用口罩)在符合安全有效的情況下,即使尚未獲得CE認證,也可以在歐盟市場上市銷售。美國疾控中心,亦將中國標準產的KN95等口罩,列入N95口罩合適替代品的名單中。

3月17日,美國疾控中心(CDC)宣布,當N95口罩供給不足時,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7國標準生產的口罩,是N95口罩合適的替代品。其中,包括中國標準GB 2626-2006 和GB/T 18664—2002生產的KN100、KN95、KP100、KP95。

上述舉措,被認為是口罩出口的一個利好。

而在3月28日,美國FDA發布了一個新的公告,授權清單中有澳大利亞、巴西、歐盟、日本、韓國和墨西哥,把中國標準從名單中剔除。根據規定,口罩和大多數醫療設備,出口美國,需要取得FDA的批準。

在目前的美國,相對於N95,KN95口罩更容易買到。疫情前,N95口罩在美國商店每片約1美元,目前已經漲至12美元甚至更高,凸顯了美國N95口罩的短缺。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曾表示,KN95口罩的性能與N95基本相同,是N95口罩的眾多“合適替代品”之一。

美國取消對中國上述口罩標準的認可,讓外界頗為不解。

“口罩國內生產標準和美國FDA認證的標準,其實都差不多。”一位口罩生產企業人士對《財經》記者指出,不太理解美國拒絕認可上述中國標準生產的做法。

也有市場人士指出,美國此舉,想擺脫對中國醫療材料及設備的依賴,有一定的政治因素。

《財經》記者採訪發現,《中國標準GB 2626-2006》口罩標準,與美國FDA醫用口罩認證在多數性能要求上一致,但也有些許差別。

按照《中國標準GB 2626-2006》,KN95、KN100,用氯化鈉顆粒物檢測的過濾效率分別≥95%、≥99.97%,KP95、KP100用油類顆粒物檢測的過濾效率分別≥95%、≥99.97%。這些標準,與美國NIOSH標準相同。

一家檢測機構提供的美國FDA注冊醫用口罩認證性能指標,除了對顆粒物過濾效率指標,增加了血透指標。

一位口罩生產企業人士對《財經》記者指出,國內對N95醫用口罩,有合成血液穿透防護指標要求,避免病人血液噴濺到口罩上穿透,而對KN95則沒有這方面的要求。“但普通居民佩戴KN95,足以滿足新冠肺炎防控需求。”

有市場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在美國人觀念中,只有生病的人和醫生才會戴口罩,普通居民無需戴口罩,美國N95目前多給一線醫務人員使用,可能對標準要求更高一些。

《財經》記者採訪發現,美國FDA不認可中國口罩生產標準事項,對於獲得FDA認證的口罩生產商影響不大。

“美國對中國標準不認可,實際上是執行的標準不同,而獲得FDA認證,出口美國口罩的生產標準都是按照他們的標準進行,國標口罩只在國內銷售,對公司出口美國業務基本沒什麽影響。”一位口罩生產企業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而且公司出口美國多是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很少。

此前,很多國內口罩生產商,如均勝電子(600699.SH)、鴻達興業(002002.SZ)等企業,已經獲得FDA認證。鴻達興業通過美國FDA的認證的口罩產品,為一次性防護口罩。

據《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生產口罩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超過10家企業在申請辦理口罩出口認證。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經營範圍包括口罩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共計4994家,其中涉及醫用口罩出口的公司約1698家。

口罩質量應引起重視

目前,口罩出口仍在繼續。但境外反饋出的質量問題,仍需國內口罩生產商高度重視。頻頻出現的負面消息,反映出中國口罩出口的部分亂象。

有分析人士指出,部分海外醫療物資的供應商,並不在官方指定名錄中,屬於私下採購,產品質量可能不符合相關標準。

“國家對外援助口罩,會有指定的企業進行對接。”一家口罩生產企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公司目前既有援外出口也有商務出口,客戶反饋出口產品質量都沒有問題。”

與專業口罩企業相比,市場上也有不少跨界新手。口罩生產門檻相對較低,吸引了一批中小廠商轉產口罩,這些匆忙上馬的“轉產”口罩,品質究竟如何?

有業內人士坦言,目前國內生產的口罩質量良莠不齊。特別是小企業和後續轉產口罩的企業,在原材料採購、生產規範、產品檢測等方面,不如傳統口罩生產商嚴謹。

他解釋說,有些投機廠商直接省去中間最重要的過濾層熔噴布,用普通無紡布替代,根本起不到過濾病毒的效果。除了核心材料熔噴布的質量外,在原材料採購上,部分中小廠商對鼻梁條、耳帶等沒有過細的要求,這些最終都會影響口罩的實際使用效果。

除在原材料上偷工減料,消毒環節也埋下了質量隱患。

前述人士以口罩必須的滅菌流程為例,一個口罩解析消毒的標準流程,需要7天到半個月。但實際上,部分企業為了趕工期,省去了這步流程,噴點84消毒液,直接出廠拉走,“這樣的產品,怎麽能夠達到國外認證標準?”

令人不解的是,部分存在質量問題的口罩生產企業,卻聲稱已經取得了國際認證,並能提供相關檢測報告。

“以歐盟CE認證為例,這類報告可能出自非歐盟委員會官方授權的認證公告機構。”有第三方檢測機構人士表示,非官方認證費可能只要幾千或一萬,而且幾天就能出檢測報告,但這樣的報告,海外客戶很可能不認可,“有些口罩生產企業不了解,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選擇這類認證機構,導致後續出口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

口罩市場亂象叢生,也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3月30日,商務部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醫療物資出口質量管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行為,嚴把質量關、維護出口秩序。同時,也希望外國採購商選擇符合上述質量要求的產品供應商。實際上,此前國內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警察機關已經迅速查處了一批製售假冒偽劣口罩的案件。

有業內人士建議口罩出口企業,先衡量產品能否達到國家相關標準,更重要的是,能否符合出口地區的質量標準,如果不符,就盡可能不要捐贈或出口,因為無法提供合規有效的質量報告、合格證書和相關文件,否則,後患無窮。

“外貿出口企業一定要更加謹慎,與正規的口罩廠合作,質量不過關的防疫物資一旦出口到國外,不但自身面臨索賠風險,還有損國家形象,特別在這個輿論關口,有任何瑕疵都可能會被放大甚至扭曲。”他說。

一位生產口罩的上市公司相關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經獲得歐盟CE、美國FDA認證,但在獲得上述認證前,我們跟進出口商簽訂協議,禁止他們將購買的公司口罩出口到歐美和美國,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本文為《財經》雜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並獲取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