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央行成數字貨幣發行正規軍

5月6日-8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召開,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兆元,較去年增長20.9%,佔GDP比重達34.8%。

伴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帶動各國經濟發展和經濟戰略比拚的主戰場,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也成為全球共識。

據埃森哲公司分析,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將增長0.5%-0.62%。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當下,數字經濟更是被視為撬動全球經濟的新杠杆。據預測,數字技能和技術的應用將使全球經濟到2020年有望累計增加2兆美元;到2025年,全球經濟總值的一半來自於數字經濟

而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動。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原所長姚前指出,法定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他還透露,當前中國人民銀行正在開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試驗。

無獨有偶,當地時間5月2日,新加坡金管局與加拿大央行發布聯合公告稱,雙方已完成數字貨幣跨境、跨貨幣支付試驗。這是兩家央行間通過區塊鏈技術發送數字貨幣的首次成功嘗試,標誌著國際數字貨幣支付研發和試驗再度獲得新進展。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的說法,為數字經濟提供貨幣或將成為一項國家任務。

1

“數字化法幣”

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對數字經濟作出了明確定義,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眼下,全球正在經歷一場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最新的數字技術加速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並在企業經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趨明顯。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2002至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不到1500億元增長至31兆元,16年間增長208倍,年均名義複合增速達到38%,遠超同期GDP增速

根據IMF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機遇和風險》報告,目前中國在電子商務、金融科技等一些重要的數字產業中,已成為全球領導者,中國電子商務佔全球交易量的40%以上。此外,中國在支付、雲計算、ICT產品出口等領域開始擴大全球影響力。

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金融科技與其他新的數字技術應用於信息的采集、存儲、分析和共享過程中,改變了社會互動方式,也為貨幣形態的重塑與創新創造了條件。貨幣形態在歷經商品幣、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之後,朝著數字貨幣的方向演化。

據《金融時報》5月8日消息,近年來,數字貨幣成為多國央行關注的熱點之一。不少央行還成立專門的數字貨幣研究機構或者部門,發布相關的研究報告、啟動技術研發以及探討所需要的監管框架或國家數字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與大多數人理解的數字貨幣不同,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實際上是“數字化的法幣”,本質上與現金相同,屬於央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

而比特幣、以太坊等大眾熟知的虛擬貨幣則是指基於區塊鏈技術(密碼學、加密算法等)的貨幣,又稱加密貨幣。

相比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隱匿性,央行數字貨幣(CBDC)本質上仍是中心化的,雖然也結合了區塊鏈技術,但由國家完全掌控主導

據媒體報導,2018年11月,拉加德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曾呼籲,當貨幣面臨“歷史性轉折”之際,各國央行應該考慮發行數字貨幣。

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央行的數字貨幣將使銀行間的交易更便捷,從而加快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有助於維護金融支付體系的安全性和提高金融市場的運營效率。在跨境支付方面,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將取代目前通過代理銀行進行跨境支付的渠道,減少中介機構參與的複雜性。

2

多國央行布局數字貨幣

在關於數字貨幣的研究使用上,一些國家的央行已經走在了前面。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人民銀行是最早對數字貨幣進行研究和試驗的中央銀行之一,在2014年就成立了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以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此後,中國央行更是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據澎湃新聞消息,2018年10月30日,委內瑞拉經濟和財政部在其推特官方账號上宣布,石油幣開放購買並公示了官方購買途徑,接受人民幣、美元等法定貨幣和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付款。

據報導,石油幣是委內瑞拉政府發行的全球首個具有國家信用背書的數字加密貨幣,幣值始終與石油掛鉤,1石油幣=1桶石油。

根據石油幣白皮書,石油幣幣值由委內瑞拉國家資源支撐,其中,石油支持50%,黃金支持20%,鐵支持20%,鑽石資產支持10%。這種貨幣將被用來進行國際支付,成為委內瑞拉在國際上融資的一種新方式。

另據《金融時報》報導,新加坡金管局與加拿大央行5月2日發布聯合公告表示,雙方對加密數字貨幣的跨境和跨貨幣支付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支付試驗。實驗內容主要是提高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效率和降低風險方面的潛力。

此次兩家央行成功結算的國際支付名為“賈斯珀-烏賓(Jasper-Ubin)”項目。具體而言,兩家央行都在試驗各自擁有的數字貨幣和分布式账本,並採用“哈希鎖定合約”將加拿大的賈斯珀項目(Project Jasper)與新加坡的烏賓項目(Project Ubin network)的账本連接起來。換言之,“哈希鎖定合約”確保所有付款都在正確的時間和順序發生。這樣可以比傳統系統更快地清算國際支付,且不再需要第三方充當中介。一般來說,傳統系統需要第三方充當中間人來核實交易。

5月8日,泰國央行的技術合作夥伴Wipro宣布,泰國央行正通過建立基於區塊鏈的原型解決方案,推進其數字貨幣項目,該解決方案將使中央銀行能夠在其8個商業銀行合作夥伴之間使用數字貨幣結算交易。

而在今年4月8日-12日舉行的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和IMF春季聯合會議上,瑞典央行副行長Cecilia Skingsley透露,瑞典央行在未來10年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e-krona的可能性超過50%。

按照Cecilia Skingsley的說法,目前,瑞典仍在流通的紙幣和硬幣價值僅佔GDP的1%。相比之下,歐元區和日本這一比例分別約為10%和20%。“在瑞典,只有1/10的人使用現金支付,這一狀況使得e-krona的發行成為可能”。

對此,加密數字貨幣分析師肖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全球幾乎沒有國家是拒絕數字貨幣技術性嘗試的,原因就在於,區塊鏈技術發展至今,已經證明了它在貨幣支付等領域的安全和便捷性。所以我覺得各國積極介入數字貨幣的研發是一種趨勢。中國目前進展也比較順利,在票據交易等領域都已經使用了區塊鏈技術。”

姚前也指出,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有助於創新貨幣發行、流通和調控方式,從而有效提高數字經濟交易效率,降低數字經濟交易成本。

肖磊認為,未來的數字經濟,需要更為安全的數字支付手段來支撐。如果是利用區塊鏈某種可控的去中心化屬性,官方數字貨幣實際上就是增加了民間信用,持有者會更加有安全感,交易的積極性和數字經濟的可擴展性會大幅增加。

王昕表示,在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背景下,未來全球範圍內央行數字貨幣的普及,將持續推動數字經濟持續擴大發展。

3

不會取代紙幣

“新”即意味著傳統的行業格局被打破,一系列問題和挑戰也由此而生。

在王昕看來,央行發展數字貨幣面臨著監管制度的健全、利率傳導機制的合理化、隱私安全問題,以及較高的運營成本等諸多挑戰。

王昕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由於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國家經濟需求的變化,建立並逐步完善央行數字貨幣的監管制度,將成為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之一。與此同時,因央行數字貨幣和紙幣一樣都具有經濟調控的效果,因此,如何設計出一個合理的利率傳導機制,對於貨幣政策的傳導有效性以及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

“央行數字貨幣作為法定貨幣,對於安全技術和風險防範具有極高的要求。由於區塊鏈技術目前在隱私方面做得並不是很好,相關的交易記錄和信息仍然是可以追蹤的,因此用戶的隱私洩露問題仍然可能存在。此外,數字貨幣因其龐大的數據庫使得運維成本較高。區塊鏈節點有著高度冗余的特性,為傳統的運維方式帶來了巨大挑戰,要在管理和技術兩個方面都做相應的處理措施,需要耗費較大的成本。”王昕說。

不過,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或為大勢所趨。

“在未來,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將對紙幣產生較大影響,紙幣的發行和使用量將呈下降趨勢。”王昕表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高科技、物聯網的發展,電子結算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快速覆蓋。傳統的紙幣由於不易保存和轉移、信息技術含量低且安全性較低,所以從消費者使用角度來說,數字貨幣逐漸變得更加受歡迎。對於國家而言,央行數字貨幣能夠降低紙幣發行、流通和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財政和環境成本。此外,央行數字貨幣因其可追蹤交易記錄信息的特性,可以較大程度地避免現金引發的黑色經濟和減少相關的違法犯罪行為。”

那麽,未來數字貨幣會不會最終取代紙幣呢?

對此,肖磊認為,從中國的情況來看,央行的數字貨幣整體思路是取代流通中的現金,是一個傳統信用貨幣的數字化,但在交易和追蹤監管環節,完全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所以對傳統的信用貨幣很難形成替代作用,更多的是一種補充作用

而在彭博社看來,如果央行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價值可能會因此一文不值。

記者 李曦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