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青年舞蹈藝術家王亞彬:生命該如何寄托

攝影/張羅平

她是國際知名舞者、作家、演員,無論是《生命該如何寄托》(隨筆集)、《生長Genesis》、《青衣》,還是《一夢·如是》,每部作品都是一次不同角度去探求和闡釋生命意義的旅程。

9月28日16:00-17:00,青年舞蹈藝術家王亞彬將做客今日頭條微訪談,和你聊聊舞劇創作背後的故事。

就像她在隨筆集《生命該如何寄托》(東方出版社)中說的那樣:“見字如人,我願意在這個‘奔跑起來的時代’裡慢下來,如同一個手藝人,慢慢雕琢,細細打磨,透過‘生命該如何寄托’去思考和表達。”這位純粹的藝術家、舞蹈家正以一場紙上舞蹈帶大家追尋舞蹈的極致之美,並毫無保留地分享著她的創作和思考。由著名作家畢飛宇、著名導演田沁鑫、康洪雷、著名演員濮存昕等多位文化影視界大咖鼎力。

攝影/范欣

很多人認識王亞彬是通過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中的“王小蒙”,《推拿》裡執著為愛的“金嫣”,張藝謀《十面埋伏》的舞蹈設計及不為人知的“幕後舞者”。但很多人不知道,王亞彬是一位已經習舞26年的極其優秀的青年舞蹈家。她蟬聯中國重要舞蹈賽事表演金獎,五次登上央視春晚,創建享譽國際的“亞彬和她的朋友們”藝術原創演出品牌,六個月內連續兩次登上世界頂尖劇場“賽德勒之井”的舞台,她是第一位被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委約邀請的中國編舞。

這些年來,經常有媒體問她為什麽不在更容易大紅大紫的演藝路線上發展,不參加一些舞蹈選秀節目增加自己曝光量?她總是淡然回答她的初心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靈魂舞者。“舞蹈可以讓我沉浸下來,如同抒寫般寧靜。這樣的過程讓我變得清醒、平和、歡愉,內心充滿喜悅。”

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說:“人的身體是靈魂的最好畫圖。”由此而言,舞者是幸運的。然而,一個優秀的舞者,需要日複一日枯燥艱苦地訓練,需要年複一年對生活的沉澱,才能厚積薄發,在舞台上綻放出光彩。在王亞彬漫漫學舞生涯裡,數不清的悵然與歡樂漸漸逝去,唯有身體的記憶卻是不可磨滅的,從第一次走進練功房扶住把杆的那一刻起,她便開始了漫長的身體漂泊之旅。在書中,她以“隱忍的生命之痛”開篇,以極其靈動、形象的文字記錄了在最美的年華把身體獻給舞蹈的殘酷與美好。

在這個飛一樣跑動的世界,一切都變得迅速、火爆,甚至喧鬧,連交友都變得快捷、短促、淺層。但是王亞彬卻不被外物所擾,修身養性,堅持夢想,不忘初心。正如她自己所言,“我試想過,如果當初,我沒有去拍攝影視劇,沒有堅持從事後來‘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的品牌演出,那該是怎樣的一個王亞彬?很是奇怪,當人們在我面前談論當年的‘王小蒙’時,我總是覺得那是作為另外一個叫做‘王亞彬’的人,和當下的我是兩個人。如同人們獲悉‘王小蒙’同時也是舞者的那種驚訝以及反饋,我不禁偷偷笑,偷偷笑人們可愛的樣子,也偷偷開心“王亞彬”這個多面體。”

攝影/張羅平

始終追求“心無旁騖,舞以赤誠”的王亞彬25歲時創建“亞彬和她的朋友們”藝術品牌,迄今為止已經推出七季舞蹈作品。多年過去,王亞彬已邁過青澀,她對舞蹈的堅守、癡迷和探尋,就像“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系列作品的表達——關鍵詞從“共舞”“守望”“尋找”“生長”直到“青衣”,正一步一步地漸漸抵近她所心儀的目標和境界。她最大的期待就是可以與千千萬萬奔波在塵世間渴望被藝術陶冶、想要去超越自己的人一起,在這個“奔跑起來的時代”裡慢下來,如同一個手藝人,慢慢雕琢,細細打磨,透過“生命該如何寄托”去思考和表達。在舞台上,你將繼續看見那個依舊活躍的王亞彬;在文字的世界裡,你則會幸運地遇見那個內心寂靜的她。

攝影/董亮

王亞彬與畢飛宇的緣分始於拍攝電視劇《推拿》,在拍戲期間,王亞彬閱讀了畢飛宇所有的文學作品,其中就有重讀的小說《青衣》,讀到一半,突然靈光乍現,覺得這部小說太適合改編成舞劇,於是有了之後的合作。女主角筱燕秋對藝術的癡迷,正是她與王亞彬相同之處,不同的是,筱燕秋選擇了身體的聲音,而王亞彬選擇了身體的姿態。王亞彬通過舞劇《青衣》將女主角人物的命運中觸碰人性中更為深刻的一面表達出來,在舞台上去呈現一個人的生命長度和濃度。新書《生命該如何寄托》也正是建立在這種對生命的思辨上,人活著,生命到底該如何寄托?這不僅是筱燕秋,可能是每一個人都會思考的問題。王亞彬用舞蹈給出了我們每個人最完美的答案。

攝影/馬馳騁

當舞劇《青衣》在一場場巡演中,一次又一次帶給觀眾震撼,在世界舞台上好評如潮。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價:“她的舞蹈令人心醉。”《泰晤士報》評價:“在所有舞者當中,王亞彬無疑是個傑出的號召者與核心,優雅並充滿力量!”舞劇《青衣》,是王亞彬多年沉澱的結果。在王亞彬的所有作品中,可以說是最抵達她自己的一部。在舞蹈與戲曲、與文學相偎相融的蝶變之旅中,她真的成了青衣,成為與命運相持糾纏的筱燕秋。每一個動作的背後,都充盈著幽遠深長的、浸潤著個體情緒的歷史想象。畢飛宇始終是她堅定的支持者:“青衣從來就不是女性、角色或某個具體的人,她是東方大地上瑰麗的、獨具魅力的魂。王亞彬抓住了她,並讓她成為了王亞彬自己。”當新書寫下最後一個文字,王亞彬鄭重地將書稿遞給畢飛宇,畢飛宇認真看完所有文字,評價說:“王亞彬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長。天哪,她太長了。而她的文字則是從她的四肢裡頭生長出來的,充滿延展的願望,變幻、激烈、休止。那是生命的活力,都是為了抵達,或已經抵達。”

作為名人,王亞彬並不願意寫圖書市場上常規的“名人書”,“我還太年輕,有的只是“心無旁騖舞以赤誠”的態度。這與策劃編輯王莉莉的想法一拍即合,“名人勵志書時代已經結束,名人思想書正當其時。在《生命該如何寄托》中,作者隻願意呈現讀者從未體驗過的、能產生強烈共鳴的文字,這種文字是獨一無二的,除非像王亞彬這樣的靈魂舞者,否則根本無法寫出這樣令人安靜、沉醉的作品。這對圖書市場來講,也是稀缺品,是第一本以舞蹈詮釋文藝的書。這本書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裝幀設計,都美得讓人拿起就不想放下。”

一位舞蹈守望者的思想手記

舞蹈家@王亞彬著

東方出版社

她的文字是舞蹈的倒影,靈魂舞者王亞彬以一場“紙上的舞蹈”,帶你追尋舞蹈的極致之美。

本書是青年舞蹈家王亞彬一部不間斷的個人成長史和思想手記。以靈動而質樸的語言,撼動人心的文字流露出她獨有的堅持和守望,還有她在最美的年華把身體獻祭給舞蹈的殘酷的和美麗,更有她表達美、解釋美、深刻傳遞思想的真實記錄。

王亞彬習舞26年,在從中國走向世界舞台的蝶變之旅中,她以清醒、平和、內心充滿喜悅的頓悟,成為最安靜的守望者。在隱忍的生命之痛中,她不斷窺見生命的另一種含義,在舞台上,你將繼續看見那個依舊活躍的王亞彬;在文字的世界裡,你則會幸運地遇見那個內心寂靜的她。願她的心無旁騖,舞以赤誠,成為你繼續前進的良藥。

書中她將與千千萬萬奔波在塵世間渴望被藝術陶冶、想要去超越自己的人一起,在這個“奔跑起來的時代”裡慢下來,如同一個手藝人,慢慢雕琢,細細打磨,透過“生命該如何寄托”去思考和表達。

關注東方出版社,粉絲福利不定期放送哦!

經典|新知 | 閱讀

微信ID:dfcbs201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