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華文化大智慧:道家思想最核心的精髓是什麽?

1、“道法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倫理精神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這就清楚地說明人和萬物是平等的、人並不比其他萬物具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然,主張遵循客觀規律,人應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流行規律。“道”又通過“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間這些包羅萬象的事物的屬性完整地表現出來,這就是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在道家看來,人和萬物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莊子.齊物論)上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無為。而無為並不是指無所作為。而是反對過多的人為干涉。老子認為:人與萬物都根源於“道”。“道”是人與世界的一種本原關係,它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眾妙之門”,是一切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2、“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道”的意義不僅在於自然生態和諧統一,更在於人與宇宙的和諧統一,在於生命的主體和自然的客體在生態學和美學基礎之上,實現“天人合一”的生態美的合理結合。在中國傳統哲學裡的“天人”關係,實際上是指人和自然的關係。

中國傳統文化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的親和與協調,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自然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則,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為自然界所接納。在天之道與人之道的對比中,捨棄“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與和諧。以獲得“天人”之親和。而人也必須遵循自然的法則才能發展“天道”、“地道”、“人道”之本是“生態”之道。

3“致虛守靜”——身與心和諧的生命超越精神

道家主張把個體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於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掙脫“物役”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老子主張“返樸歸真”,認為人的生命存在要與自然溝通,節製和超越物質欲望,不讓塵世的喜怒哀樂擾亂自己恬淡自由純沽的心境,自始至終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老子提出“致虛極,守靜篤”的修道方式。

在莊子看來,人生的第一要義就是自由,而現實社會中的仁義道德、世俗價值、名位利祿、政教禮法等都是束縛人、奴役人的藩籬。莊子為達到“聖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自由境界,明確提出“坐忘”、“守道”對於人的問題,《道德經》除了講人與宇宙的和諧統一,還討論了人自身的和諧問題,即人自身的內在和諧。他首先闡釋了生態人的內涵,人之生態首先是:“無樂”、“至樂無樂”。“無樂”即是不為身外的利祿、名聲富貴等外物所牽累的一種平常心,是一種放棄名利、一切順其自然的自然之情。

自然之情乃人之常情,無所謂快樂與不快樂,安適、恬靜、自然。“無樂”才是人的自然常態,人應恬然淡泊、清靜無為、順其自然。詩意般生活在世上。提倡“見素抱樸”、“粗茶淡飯”的節儉生活方式。“知足常樂”,保持內心的安寧平靜。提倡個人要與社會無害亦無爭。從而在個人與宇宙自然的大範圍內實現和諧互動。中國傳統美學的這種和諧思想能夠對我國當前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直接的理論借鑒。在穩定中建設和諧社會,這不僅是一個理想,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4、“無為而治”——社會生態觀

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說:“為無為,則無不治”。

道家提出的“無為而治”,其基本涵義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為。因任自然,是說統治者治理國家應當遵循自然的原則,讓人民自我化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政府的職責在於輔助人民,使其充分自由自在地活動,如此,人民自然平安富足,社會自然和諧安穩。老子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其理想的社會是一個無剝削、無壓迫。按著自然規律發展的和諧社會,民眾不受干擾,人間無猜忌。無矛盾,無衝突,自由平等,人民各盡其性,各安其事,各得其所,整個社會安泰和美,其樂融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