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熬夜看完《三十而已》,這屆年輕人先崩潰了

前段時間,和年齡掛鉤的兩部熱播劇《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來了波夢幻聯動。

三位女主角走回了大學校園,重溫青春。

這一回去就客串到了隔壁劇組,當起了四個大學女生畢業答辯的觀眾。

大學教室裡,聽到幾位花季少女的對話,她們可是坐不住了。

“哎呀,我一想到又要老一歲,都有點絕望了現在。”

“至於嗎,你才22歲,那你讓人家後面二十五、三十的還活不活了?”

“我現在每天都要花這麽多時間保養皮膚,這要成了三十歲的老阿姨可怎麽辦啊?”

背後,《三十而已》的女主角們紛紛搖頭:

這些年輕人,明明才二十出頭,正是大好青春,怎麽就開始懼怕中年了?

那些提前陷入“中年焦慮”的年輕人

“那些35歲的人都去哪了?”

最近,知乎上湧現出越來越多類似的問題:

“35歲以後還能幹什麽?被公司辭退了,做點小本生意?”

“35歲之後,開滴滴還是送外賣?”

“35歲失業,曾經月薪5萬,如今在送外賣……”

它們隔一段時間就會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出現,戳一戳當代職場人緊繃的神經。

“某某公司集中清退34歲以上老員工。”

“42歲老員工,工作14年被公司裁員跳樓。”

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在時刻提醒,35歲是一道人生難關。

年輕人們根本無法想象,現在為生活奔波的自己,十年後會在哪裡。

豆瓣上有個話題,“30歲,你最焦慮的事情是什麽?”

本意是給三十歲的人提供一個傾訴心事的場所,結果卻有很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跑來紓解。

蔓延的中年危機話題背後,是越來越多人對未來的不確定和對自己的不自信。

有網友這樣總結: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我二十五歲,夾在其中,困惑不已。”

這些剛剛成年的青年們,幻想著三十歲的生活,成為年齡焦慮的主力軍。

三十歲的分水嶺

在大眾眼裡,中年人的生活可能是這樣:

工作上壓力增大,年輕人虎視眈眈地想要後來居上;

生活裡長輩們逐漸老去,孩子們還需要照顧,費心費力;

身體越來越差,體檢報告仿佛審判書……

中年女性就像《三十而已》裡的“滬漂代表”王漫妮:

為了拚業績,她上班時間不敢喝水,最後熬壞了腎,一個人住醫院動手術。

奮鬥了八年,她好不容易升成銷售主管,總部卻空降年輕的副店長,壓她一頭。

最終她感情失意,沒了工作,也沒有根基,只能黯然回鄉,早已和家鄉格格不入。

現實中,即便是年輕時名利雙收的女明星們,也在三十歲後面臨事業瓶頸。

不再有靚麗的容貌,職場競爭力可能也日趨下降。

《甄嬛傳》中飾演沈眉莊的斕曦說,生完孩子後復出,不得不面臨無戲可拍的境地。

宋丹丹在《演員的誕生》上也無奈地講述自己的困境:

“我做了37年演員,大概從35歲開始,就沒有人找我演戲了。”

近期大火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本意是宣揚30+女性獨有的魅力,可這比賽比著比著就變了味兒。

觀眾們紛紛留言:想看的30+成熟女性沒有了,浪姐也開始向青春崇拜靠攏。

那些獨具風情的大齡女性,正在一個個被淘汰,剩下的選手們年齡層越來越低,表演的曲風越來越活潑。

姐姐們不敢選慢歌,為了留在舞台上,只能拚體力熬通宵,和小年輕們一樣追求“炸場子”,跳宅舞、扮可愛。

對她們的讚賞,都是“你看她都30/40/50了,身材顏值還是像少女一樣,保養得那麽好。”

30歲就像一個詛咒,它意味著青春不再,如果不去追求年輕化,就會被時代拋棄。

這樣的問題在中年男性身上同樣存在。

《我是余歡水》中,余歡水的人生事事不順意:

公司裡業績最差、家裡人嫌棄、老婆出軌,自己的身體也每況愈下,被查出癌症。

他面臨著房貸和養兒的經濟壓力,甚至想去簽賣器官協議……

法國影片《工作的人》裡,男主角也遭遇了類似的危機。

50多歲,原本是公司的銷售經理,他薪酬豐厚、家庭美滿,住著大別墅,開著豪車,過著幸福的中產階級小日子。

然而,因為工作上的過失,他被公司辭退。

不光彩的離職讓他不敢向家人透露下崗的真相,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找新工作困難重重,他持續碰壁。

雪上加霜的是,原本溫柔的妻子得知一切後,把他趕出臥室,在餐桌上,一家人其樂融融,只有他難以融入。

多重壓力下,他選擇在凌晨結束自己的生命……

無數劇集和現實呈現出的殘酷中年畫像,讓每個人都為之揪心。

然而,社長想問一句,中年危機,真的是無解命題?

中年危機,可能只是借口

在訪談節目上,作家許知遠曾被問到過如何看待中年危機。

他的回答是:“我不覺得中年危機能構成一個命題。”

年齡只是衡量人閱歷的一個因素。

“中年危機的說法是很蠢的,它是在製造不同的年齡部落,給中年人提供避風港。”

真正可怕的不是年齡,而是期望躲在“中年危機”背後,掩蓋自我矛盾的人。

余歡水遭遇的一切,其實也有很大一部分內在原因——他愛說謊,滿嘴沒有實話,對公司、對家人都是如此。

極強的自尊心和極度的自卑感,讓他無法被他人真心對待。

《工作的人》類似,男主角失業,不僅是因為他工作的紕漏,也源於他內向自卑、不善表達的性格。

高中輟學的他,為公司賣命,每天六點起床,最後一個從部門離開,生怕被拋棄。

他活成了一台機器,卻從未想過提升自己的能力,跳出現有的舒適圈。

機械性的工作沒有上升空間,反而讓他日複一日、疲於奔命,冷處理家人,家庭關係陷入冷淡。

“中年危機”確實描述了一個群體的普遍現狀,但也印證了一個道理:

“人活在痛苦裡面,比去解決問題要容易。”

如果對個人的身份和意義感到迷茫,不夠自信,你才會去尋求群體間的安慰。

“我三十歲了,被辭退、被家人冷暴力。”

“我二十五歲,找不到工作,被父母逼著相親。”

“我二十歲,學習的專業不喜歡,不知道以後做什麽。”

每個年齡階段渲染的焦慮,只是為了讓你安心:有很多人面臨和我相似的處境。

這樣的想法能讓自己減緩壓力、放下包袱。

但就像許知遠所說,如果真要對中年人下一個定義:

“這些人對世界有沒有更深入豐富的體察?有沒有承擔對應的責任?有沒有積極參與到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變化中?”

一切不是由客觀的年齡因素決定的,而是對自我的把控能力。

在《浪姐》二公被淘汰後,阿朵在微博上發表長文講述自己的故事。

很多人說,三十多歲的阿朵消失在了大眾視野中,不再是曾經那個性感熱辣的女神。

五年後,她又重新回歸聚光燈下。

四十歲的她,已經不在意外貌上的東西,不在意爭取綜藝節目的流量,而是全心全意做著自己喜愛的新民族音樂。

不惑之年,她或許不是青春貌美的姿態,卻找到了新的目標和熱愛的事物。

其實,中年並沒有年輕人們想象得那麽慘。

35歲的中年人通過歲月沉澱的閱歷,是年輕人無法輕易獲得的資本。

前期積累的經濟基礎、人際關係都能幫助自己應對風險。

他們也有屬於自己年齡階段的活法。

30歲的人,依然可以嘗試不同的選擇,讓生活更精彩。

鞭策自我,而不是藏在年齡階段的避風港裡。

現實中的中年人們,或許成家,或許正值事業上升期;

或許已經放空自我,進入新的人生階段;

或暫時面臨事業瓶頸,等待新一輪發力。

年輕人們與其提前擔憂中年危機,不如認真經營好現在。

因為年齡從不是門檻,人生要由自己定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