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視劇派系圖鑒:從傳統“京味兒”到新秀“東北系”

一線導讀:熱播的《芝麻胡同》,借京味兒再度收到了觀眾喜愛。事實上,隨著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個性特徵愈發明顯,一大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電視劇破土而出,並且形成了以各種地域文化為基礎的流派。

文丨夜光少女

來源丨第一製片人

“地道的京腔兒聽著讓人倍兒舒坦!”這是網友給電視劇《芝麻胡同》飄的彈幕,北京籍演員佔了半壁江山,這京味兒能不正宗麽?

說起來觀眾對於京味電視劇的喜愛,從1985年播出電視劇《四世同堂》就開始了,到90年代起京味劇開始有了質的變化,《渴望》紅遍大江南北,《編輯部的故事》和《我愛我家》等情景喜劇掀起新的高潮。進入21世紀後,京味影視劇迎來了繁榮,平民生活劇、都市言情劇、改編歷史劇、戲說歷史劇、刑偵破案劇等佳劇不斷出現,吸引著觀眾的眼球。

有學者指出,在京味電視劇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中,京味劇內部逐步形成幾個特點較為明顯的類型,即《大宅門》代表的“宅門戲”、《與青春有關的日子》代表的“軍隊大院戲”、《奮鬥》代表的“京城新青年戲”和《正陽門下》代表的“大雜院戲”。

其中胡同、四合院已然京味文化的象徵,北京的市井文化和風俗民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嚼頭,尤其是俚語文化能夠帶動觀眾迅速沉浸到情境中,所以不是北京人還真摟不住京味戲。

這兩年,導演劉家成扛起了京味劇的大旗,執導了《傻春》《正陽門下》《情滿四合院》“京城三部曲”,豆瓣分都在8分以上,《芝麻胡同》沿用了《情滿四合院》的原班人馬,台詞還是一如既往的扎實,尤其是將現在一些不常用的老北京俚語拿出來,讓很多北京觀眾覺著倍兒得勁兒。

看京味影視劇品他們的俚語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看“精氣神”,精煉的詞句搭配著末子拖音較長,兒化音明顯的京味語言,讓人覺著乾脆利落還有些風趣,再夾雜著一些具有年代特色的撂地摔跤、戲法雜技、氣功絕活兒等形形色色的天橋雜耍,看頭十足。

地域文化濃厚會吸引受該地域文化熏陶的觀眾,從而也會形成一定程度的閱聽人壁壘,以《芝麻胡同》為例,北京衛視與東方衛視同步播出,但北京衛視的平均收視份額在3以上,而東方衛視的收視份額僅在1.4左右。

事實上,隨著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個性特徵愈發明顯,一大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電視劇破土而出,並且形成了以各種地域文化為基礎的流派,“京派”“海派”“嶺南派”“陝派”電視劇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京派”代表就不再贅述了,帶有濃重上海文化色彩的“海派”劇也有很多高光時刻,比如2006-2009年流行的舊上海+題材模式,帶來了《暗算》《潛伏》《上海王》《血色迷霧》等劇作,作為環境背景的上海並不能完整地展現人文風貌,因此在現實主義題材抬頭後,湧現了《雙面膠》《蝸居》等聚焦家庭矛盾的熱議劇,從2011年起《雙城生活》開啟了“婆媽劇”霸屏的時代。

作為國際化都市,多元與包容是上海的城市名片,同時也是很多年輕人的築夢之地,近兩年“海派”劇作開始向都市題材延展,有聚焦不同社會階層和背景下職場女性的情感和生活的《歡樂頌》《上海女子圖鑒》,也有聚焦脫離社會的家庭主婦回歸職場的《我的前半生》,以及關注教育痛點的《小別離》和真正反應上海時代變遷的《大江大河》。

與京派作品相比,海派作品少一些人情味,“小資”“講究”“尖酸”“現實”是觀眾留下的印象標簽。然而其實對於地域文化濃厚的影視作品而言,它們的首要任務是服務地域觀眾,其次才是全國觀眾。常言道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同樣是北京衛視與東方衛視聯播,《我的前半生》就是東方衛視的收視冠軍,在北京衛視也就是4、5名。

再加上受方言的影響,海派劇的傳播局限性極大,比如從1995年播到2007年歷時12年的室內情景喜劇《調解人》,即便受到廣泛好評,也因方言原因注定不能火遍全國。

提到方言優勢就不得不說新秀“東北派”,坊間傳言,有東北人的地方,不出半個月別管祖籍是哪,都會變成東北。

東北話素來有幽默、搞笑的標簽,東北劇同樣如此,這都要歸功於趙本山。2002年趙本山主演的《劉老根》火遍全國,緊接著2004年播出的《馬大帥》成績也十分理想。

東北劇的創作理念一般以小人物、平凡生活、接地氣為主,農村題材居多,因此前幾年東北劇一直處在觀劇鄙視鏈的底端,再加上由於經濟水準落後,早年間黑道文化盛行,會有一部分人在看到與東北相關的事物後,就會進行“地域黑”。

隨著短視頻文化的興起,粗俗再次成為東北的新標簽,但也有“來了,老弟~”的大姐讓人們見識到了東北人的熱情,更主要的是有一部從2006年開始拍到現在的網紅東北農村劇《鄉村愛情》系列火出了圈,人們對於東北農村劇給出了一些新的定義,“親切”“無壓力”“開心”“神劇”“有毒”成為高頻留言。

據優酷數據顯示,在《鄉村愛情11》觀眾中, 29歲以下的90後、00後觀眾佔比超過48.8%,成為觀劇主力,30-39歲的中青年人佔比也超過46%,觀眾地域分布top5分別是遼寧、山東、江蘇、河北、北京。

江蘇位列三甲可見南方觀眾對於東北劇的接受程度還是相對較高的,畢竟黑龍江與吉林都未能進入前五名。

各個地方的文化各有特色,觀劇如同吃菜,喜歡哪個派系就吃哪樣,如果都是融合菜那才是無趣的很,“京菜”品質高一些,“海菜”話題熱一些,“東北菜”更樂呵一些。與此同時,每家又都有每家的代言人,“京菜”是何冰,“海菜”是海清,“東北菜”是“東北F4”,你最喜歡哪家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