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鴻禕: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試出來的

內容來源:本文為國民級產品打造者、360集團創始人兼CEO周鴻禕傾囊相授從0到1打造爆品的實戰指南《極致產品》精華筆記。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授權發布。

封圖設計|Holly責編|清野

第2215篇深度好文:6682字 |9分鐘閱讀

全網首發·《極致產品》

本文新鮮度:★★★★★+口感:沉魚落雁羹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賭城拉斯韋加斯的酒店,怎樣通過微小細節創造大量常客?

為什麽說商業模式想得清很好,想不清就不要想了?

如何將商業模式底層基礎打扎實,實現盈利?

一、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試出來的

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試出來的,重點在於試錯的成本是否在你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我推崇無畏的探索精神,但這種無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先進行微創新,切不可押上全部身家“賭一把大的”,這不是無畏,而是作死。

古人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探索,意指一步步探尋摸索,從產品角度說就是從微創新開始循序漸進,即使踏錯一步也有挽回的太空。

美國作家埃裡克·萊斯曾在《精益創業》一書中分享了他的觀點:用最簡單的方法創新,用成本最低的方法創新。

這種觀點和我關於微創新的看法如出一轍。我向來認為對商業模式的探索,應該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先做一點小嘗試,如果行不通就趕緊改,如果切實可行便可逐漸加大籌碼。

1.拉斯韋加斯酒店:微小細節創造大量常客

在美國拉斯韋加斯的一家酒店,當顧客結完账離開時,門童會順手遞給顧客兩瓶冰凍的礦泉水。

對於酒店來說,這兩瓶水的成本實屬九牛一毛,卻能給用戶帶來極佳的體驗感——從這家酒店開車到最近的機場大概需要40分鐘,中間幾乎沒有加油站和休息區,這就意味著沿途無法取得補給。

要知道,拉斯韋加斯靠近沙漠,夏季經常出現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顧客在前往機場的車程中無疑需要補充水分,此時這兩瓶水正好派上用場。

請注意一個細節:

酒店送出這兩瓶水的時間是顧客結账之後,嚴格意義上說,這兩瓶水屬於酒店的饋贈。設想一下,如果顧客下回再來“賭城”,會選擇哪家酒店下榻?

鑒於行業的特殊性,無論是服務還是產品,一家酒店都很難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同業競爭極為激烈。

拉斯韋加斯的這家酒店僅為三星級,在酒店林立的“賭城”並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然而該酒店卻從“送水”這個細節入手,為客戶營造出一種溫馨、周到的感受,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常客。

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微創新。

很多人習慣將“微創新”和“顛覆式創新”對立看待,認為前者就是小打小鬧,而後者就要敲鑼打鼓。

在我看來,二者其實是一回事。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顛覆式創新一開始都是微創新,都是從一個微乎其微的點入手。

周鴻禕作為知名的產品經理之一,一手打造了眾多國民級的產品。

《極致產品》是周鴻禕首次系統總結其20年產品經理的心得,

迄今為止首部將其產品理念傾囊相授的作品。

2.佳能台式複印機的突圍

世界上最早的複印機是美國施樂公司發明的,這一時期的複印機是典型的面向企業的產品,體型巨大,設定在專門的房間由專人維護。

後來,佳能公司縮小了複印機的體積,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台台式複印機。

和大型複印機相比,佳能的台式複印機有著無數的缺點,比如複印不清、浪費紙張等,但其做到了一點——將複印簡單化,從面向企業的產品走向了面向普通用戶的市場,這就是微創新的價值所在。

微創新往往很難讓大公司察覺到威脅,這也給了佳能公司完善產品的機會,台式複印機開始一步步蠶食大型複印機的市場。

現在,施樂的這種大型複印機已經演變成快速印刷中心,而小批量的複印已經成為台式複印機的專屬舞台。

我們鼓勵創新和探索,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特別是對很多創業公司和產品經理來講,他們懷揣巨大的理想,卻不具備一夜之間顛覆世界的資源。

所以,不妨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不斷地去做微小的改進,可能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明顯效果,但通過點點滴滴的積累,最後就有可能改天換地。

需要強調的是,微創新不是“山寨”也不是“抄襲”,實際上很多被認為極具創新力的產品,都是通過持續的微創新才變成最終大家看到的樣子。

3.喬布斯的偉大之處: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我一直毫不掩飾自己對喬布斯的崇拜和敬仰,他憑一己之力,徹底改變了手機市場的整體格局,在業界留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但無論是早期的iPod(蘋果的便攜式多功能數字多媒體播放器),還是後來的iPhone,這些產品都不是蘋果公司的全新發明,而是一次又一次微創新的成果。

iPod是蘋果公司在老式MP3基礎上進行微創新的產物,喬布斯創造性地為MP3提供了能裝進1000首歌的記憶體,讓iPod用起來比其他MP3產品更舒服、音質更好,這就是用戶體驗的創新。

iPhone也是如此,蘋果公司並不是第一家在智能手機上裝App的公司,但是蘋果手機的系統最流暢、外觀最好看,這些都是一次又一次微創新的結果。

喬布斯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他發明創造了多少新技術,而在於他能夠通過對已有技術的巧妙融合改進,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蘋果公司能有今日之成就,說到底是微創新的勝利。

事實上,所有偉大的創新性產品都是從微創新踏上征程,為用戶提供一種更方便、更簡單的體驗。由於切入點十分微小,巨頭起初並不在意,以至最後被一點一點地蠶食。

360便是這樣起步的。

4.360:為用戶提供一種更方便、更簡單的體驗

2005年時,很多殺毒軟體廠商不屑於查殺流氓軟體,它們的利潤來源集中於病毒查殺領域,但這是360邁出的第一步。之後我們開始嘗試打補丁、殺木馬,巨頭們同樣也沒有在意。

360真正進入巨頭們的視野,是在我們積累了大量用戶、成功取得融資,技術也取得突破性進步之後,但此時他們已經追悔莫及。

曾經有人問我:

顛覆式創新是戰略,微創新是戰術,二者應如何結合?

我認為這種提法本身就是個錯誤。

其實,顛覆式創新僅是“馬後炮”而已,每個顛覆式創新都源自一次次的微創新。

如果360剛開始就想著顛覆誰,很有可能早就失敗了,因為動作太大,我們沒有能力做到,市場也不會給我們機會。

要知道,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可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亞馬遜就是最好的例子。

5.亞馬遜 Fire Phone 為何失敗?

2014年,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佐斯曾經主導設計過一款手機——Fire Phone,卻遭到各界的廣泛批評,兵敗滑鐵盧。在我看來,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太超前了!

傑夫·貝佐斯一開始就為Fire Phone打起了和iPhone抗衡的旗號,力圖通過技術的革新顛覆iPhone的市場地位。

為了讓Fire Phone實現動態視角的設計方案,貝佐斯甚至在手機四角安置了4個攝影頭,以便Fire Phone能夠在完全黑暗或是佩戴太陽鏡的條件下識別用戶面部表情。

雖然聽起來很酷,但是對於這項貝佐斯引以為傲的技術,消費者並不買账,他們認為該設計分散了用戶的注意力,毫無用處。

微創新實際上是一種方法論,是從用戶需求出發、提升用戶體驗的一個思路,而不是閉門造車地研發某種跨時代的技術——這種技術如果找不到為用戶創造價值的使用場景,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我很尊重創新,也佩服貝佐斯的勇氣,但是步子太大了,更容易摔跤。

微創新是大公司的軟肋,很多公司在做大之後離用戶越來越遠,變得越來越脫離“小白用戶”的需求。

用戶可不會因為一家公司研發了某種新技術,就選擇這家公司的產品。他們只會問一個問題:你的產品能幫我解決什麽需求?

6.共享單車:回到用戶需求

目前共享單車的市場競爭,可以說已經不以技術創新為導向了。我覺得原因有很多,但一定不是共享單車廠商技術不行或者沒有想法。

它們之所以沒有做那麽多的技術創新,我覺得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在共享單車上做了太多的技術創新,那麽每輛單車的成本就會提高很多,對資本的需求也會水漲船高。

除此之外,共享單車居高不下的破壞率也是原因之一。

我聽過這樣一種說法:

如果你在路邊看到孤零零的一輛共享單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人問津,那麽這輛車一定是壞的。

這種說法或許有失偏頗,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共享單車破壞率極高的現狀。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共享單車廠商在自行車上進行了大量技術創新,或者為共享單車加裝了較多值錢的零件,比如加個太陽能充電板,我覺得有很大可能會被某些別有用心之輩據為己有,從而進一步增加共享單車被損毀的概率。

回到用戶需求的角度,對於共享單車的用戶來說,第一關注點是能不能在需要時快速找到車。

及時便捷地找到車和騎乘時擁有其他增值服務,二者有較大區別。前者是剛需,後者則屬於體驗更新。

現在市面上的一些共享單車雖然看起來技術含量不高,但架不住車輛供給充足、調度及時,能較為有效地解決用戶的剛需。

如果讓我為共享單車廠商們提供建議,我覺得應該老老實實地做一款非常皮實、怎麽也摔不壞、輪胎不漏氣、永遠不會掉鏈子的自行車,可能會更加實際。

二、任何商業模式,都源自用戶需求

很多初創企業在創新時,往往拘泥於概念的紙上談兵,卻忘了創新的內在價值。

我建議大家不要盲目追逐概念,創新應該是在以下兩種基礎之上建立的。

首先,它要足夠有潛力,有利可圖,能帶來增值,能讓人興奮。

這是指要發現用戶的剛性需求,找到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不方便、不舒服的地方,有針對性地做出改變,提升產品的價值。

其次,創新要能改變固有的範式。比如改變用戶習慣,將用戶的體驗變得更容易、更簡單。

我不看好那種不可持續的創意,也不會做這種機會型生意。

這種生意很可怕,即使掙了幾千萬元,也永遠不知道下一個一元錢在哪兒。反觀那些比較偉大的公司,一定都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這麽多年來,所謂的商業模式一直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大家過於追求把自己的商業模式說得很清楚。

實際上,能說清楚的商業模式,基本上都是“馬後炮式”的總結。

無論何種商業模式,它的起點一定來自用戶的痛點,是一種未被發現或滿足的需求。簡單來說,任何商業模式都源自企業對用戶需求和痛點的理解。

一種商業模式在探索、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時候是由用戶引導著向前發展。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用戶基數,模式不可能成立。

反之,一些巨頭之所以會丟掉一些商業機會(嚴重的甚至丟掉基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在經歷了一些成功的模式之後,丟掉了對用戶的好奇和理解,對新事物的判斷不自覺地帶上了模式的框子:

有模式嗎?能賺錢嗎?能有多少營收?……

一旦找不到答案,就會輕易放棄這個項目,從而與機會失之交臂。

因此,在創業初期,如果有人問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麽,想得清很好,想不清就不要想了,想得太多容易出問題。

有些創業者在構造商業模式的時候喜歡從行業高度來看。

比如中國的教育產業未來有多大、中國醫療產業未來有多大、中國有多少用戶……把商業計劃書寫得如同政府報告一般,大而無當。這樣的計劃書很難得到投資者的青睞。

事實上,最好的做法是向投資方踏踏實實地交底:我發現市場上存在哪些問題,因此我做了什麽樣的產品,解決了什麽問題。

三、商業模式底層基礎打得越扎實,

就越容易實現盈利

1.商業模式四部曲

我所理解的商業模式,至少包含產品模式、用戶模式、推廣模式以及收入模式4個方面。

簡單說來,就是你研發了何種產品,這個產品能夠給哪些用戶創造哪些價值,如何讓用戶認識了解這個產品,以及該產品如何盈利。

商業模式四部曲就像一座金字塔,你的底層基礎打得越扎實,就越容易實現盈利。

因此,你要時刻問自己:

我是不是真的打通了用戶的痛點?

我是不是真的讓用戶離不開我?

我是不是真的把產品體驗做得很好?

我是不是真的快速圈到了很多用戶?

2.商業模式是不斷嘗試和調整出來的

我承認我不是一個戰略家,跟很多“大佬”比,我沒有他們站得那麽高。但是切身經歷告訴我,每往前走一步,擁有更多的資源和用戶之後,就會看到更多的機會。

實際上商業模式就是這樣不斷嘗試和調整出來的。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還有很多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越是這樣,商業模式就越需要不斷試錯、不斷積累、不斷調整。

一種商業模式即使成功了,也不是孤立不變的,需要不斷發展。

我最佩服的就是微信紅包。微信的一些功能,如果讓我來操刀,我認為我也能想清楚,但微信紅包我肯定想不出來。

後來有人專門為我講解了一回,我突然就明白了。南方企業有過年發紅包的習慣,北方企業沒有這個習慣。這真的屬於深入骨髓的文化差異,我沒有經歷過,自然很難想明白。

做產品,很多時候不能用自己的感覺去揣測產品,也不能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去體驗產品。最早360做安全軟體和免費殺毒的時候,很多人也看不懂(包括我們的股東)。

下面兩種創新產品,就曾讓我這個互聯網老兵看走了眼。

① 計程車軟體

滴滴、快的之爭,不僅改變了出行行業,甚至改變了官方立場,創新的力量令人怎舌。

事實上,曾經有一家後來很知名的計程車軟體平台找我談過投資,遺憾的是當時我並沒有看到它的發展趨勢。

因為當時的我生活已經處於小資水準,出入都有汽車,已經很多年沒有計程車經歷了。

所以,我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沒有從普通用戶的角度去判斷計程車軟體,而是用我自己的習慣考慮問題。

② 遊戲直播

2016年被稱為直播行業的爆發之年,在此之前也曾有一家遊戲直播平台找我合作。

當時的直播被定義為網絡秀場,遠沒有現在這般火熱。我從來不去秀場,也基本不打遊戲。

我對遊戲的理念還停留在早些年的那種網絡遊戲,現在哪種遊戲流行我都不知道,這種觀念無疑已經過時了,很難讓我成為一個新時期的遊戲玩家。

因此,我很難理解竟然有人願意長時間看別人打遊戲,於是,我又拒絕了這個項目。

有時候,一些創新的產品可能大家當時都看不懂,卻有可能成為顛覆傳統的力量。

因此,無論產品經理還是投資人,看產品一定得有“同理心”,看“小白用戶”的需求和體驗。

3.未來顛覆滴滴出行的,可能是共享單車

2017年,共享充電寶熱力十足,很多人都來詢問我對於共享充電寶的看法。

我的車上常備充電器,我可能不是共享充電寶的典型用戶。但是你要知道,中國有將近10億的手機用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拚命地刷微信、刷微博、打遊戲、看影片、看直播。

所以,無論手機電池多麽強勁,在多款程式的共同“摧殘”下,基本都堅持不了一天,這就讓充電寶屬於剛需了。

手機即將沒電的痛,相信很多人都曾體會,無疑這是一大痛點。最少一天用一回,頻度也比較高。

剛需、痛點、高頻,你會發現共享充電寶竟然同時包含著極致產品的三大關鍵因素,那麽它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認為,像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這類產品,無疑是有用戶價值的,但在現階段並不一定能夠產生營收價值。

早先的產品大多自帶營收價值——產品解決了用戶的某方面需求,用戶便為之付費。

現在的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尤其是曾經火熱的O2O概念開了補貼的先河,所以現在的很多產品在推廣階段都采取免費策略,有的企業不僅不從產品上賺錢,甚至還貼錢發紅包補貼用戶,這便造成了當前的一些產品沒有營收價值的現狀。

當然,這種情況不可能成為常態,沒有任何資本願意承擔永無止境的燒錢壓力。

企業燒錢的目的在於快速啟動市場、聚攏用戶。當用戶量越來越大的時候,產品的商業價值便會自然浮現。

舉例來說,未來顛覆滴滴出行的可能不是第二個滴滴出行,而是共享單車。

要知道,共享單車的使用頻率可比計程車高出許多,在用戶使用次數多了之後,共享單車廠商便能較為準確地掌握用戶的騎乘習慣,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大數據的力量。

比如,在某次用戶要解鎖使用共享單車的時候,共享單車沒準就會提示用戶:你看,你這5公里騎得也挺累的,我給你叫個計程車吧。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商業模式不是坐而論道得來的,也不是媒體高談闊論講出來的,而是在用戶需求的引導下,創業者們不斷地打磨、探索出來的。

也許充電寶的產品形態還會在資本的推動下不斷變化,有更新的產品被研發出來,比如帶著螢幕的智能充電寶。這樣一來,完全有可能誕生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當我們確定了商業模式,接著就要從用戶服務、產品創新的維度把護城河加深,提高競爭壁壘。在擁有了較大的用戶基數之後,很多事情便在移動互聯網的支持之下成為可能。

且讓我們將腦洞開得再大一些:

當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的用戶越來越多時,未來也可能顛覆支付領域和社交領域……我覺得,這就是移動互聯網和創新的魅力所在。

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講,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回歸創業的本質,去考慮如何將產品的核心功能做好,讓其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以及更大的價值,從而獲得超預期的用戶體驗,而不是盲目追尋企業估值。

我建議創業者,特別是智能硬體創業者忘掉一些資本的喧囂,不要太急功近利。既然已經選擇了一條明日之路,就一定不會是今日最狂躁的風口。

這條路需要時間,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誘惑。至於是不是被別人看成“獨角獸”,一點都不重要。

我希望在未來,產品的品質和品質都被視為一個產品的基本功能,而一個真正的好產品,應該是一個有愛、有溫度的連接器,這也是我們很多互聯網產品創新的方向。

周鴻禕作為知名的產品經理之一,一手打造了眾多國民級的產品。他關於打造爆款的理念,比如剛需、高頻、“小白”思維等,已成為網絡熱詞而被廣泛接受。

本書是周鴻禕首次系統總結其20年產品經理的心得,不僅將以往的理念進行總結、歸納,而且在與包括各方面創業者、產品經理的碰撞後,將其觀念進一步升華,成為迄今為止首部將其產品理念傾囊相授的作品。

系統闡述、細節研討、案例翔實,好讀、好用。

朱嘯虎、徐小平、俞敏洪、江南春、吳曉波等聯盟推薦!

金句摘錄:

1.如果你打算在產品經理這條路上走下去,打算研發出一款膾炙人口的產品,務必關注三個關鍵性要素:剛需、痛點和高頻。換言之,你的產品需要符合人性最根本的需求,能抓住用戶痛點,並擁有較高頻次的使用場景。

2.我們平時所說的“小白”,就是我們的主力用戶,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360 公司內部有一個口號叫“像白癡一樣去思考,像專家一樣去行動”,萬不可反過來,變成“像專家一樣去思考,像白癡一樣去行動”。

3.我一直堅持用戶至上的理念,產品經理一定要以用戶體驗為第1原則。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放到用戶的角度上,先做用戶再做客戶。如果一個產品不考慮用戶體驗,最終一定會失去用戶。

4.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是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必須關注的兩大關鍵點,然而這只是第1步。只有厚積才能薄發,產品經理確實沒有什麽捷徑可以走,你能做的,只有竭盡所能、精益求精。

5.如果你是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就有機會在一個創業公司成為一名靈魂人物,同時具備創業的可能性。如果你能夠做出一款幾千萬人都喜歡的產品,進而影響幾千萬人的生活和工作,這比掙幾千萬元的價值還要大。

6.只有戰術沒有戰略,往往成不了大氣候。項羽贏了劉邦無數場,戰術上的優勢無可比擬,卻在戰略上一敗塗地,最後輸了一場便只能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此為明證,亦是警鍾。

周鴻禕傾囊相授從0到1打造爆品的實戰指南~看見旁邊的小心心??了麽,給筆記俠點個讚再走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