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都是「假婦科病」,小心別被騙了!

上周六,小編的同事拿著份體檢報告跑來問我,「怎麼辦,我檢查出了宮頸糜爛,宮頸都潰爛了,是不是很嚴重啊?」


眼看一個又一個姑娘被這些專業名詞嚇得花容失色,小編覺得,也是時候出來,跟大家聊一聊「這些年,我們都被騙過的假婦科病」了!

一、白帶發黃真的是異常嗎?

晚上洗澡脫下內褲瞄一眼,「白帶有點多,還有點黃,是不是生病了?感染了?」

很多女同胞都認為,「量少、色白、質粘、無異味」的白帶才是正常的,其實正常的白帶不僅僅是一種狀態,它也會受到月經周期、生活習慣和年齡階段的影響。

這些情況下都不必擔心:

?排卵期白帶會增多,黃體期白帶會減少;

?如果經常吃海鮮、辣椒這些東西,白帶會變黃;

?妊娠期、蜜月期的女性受激素影響,白帶會比較多;

?絕經後的女性,激素分泌下降,白帶會減少。

出現這些問題就需要引起重視:

?出現黃棕色、灰白色白帶,有魚腥味並且伴有外因瘙癢,有可能感染了細菌。應儘快到正規醫院檢查,一般外塗藥物就可以治療。

?出現膿性白帶、透明粘性白帶、水樣白帶、褐色白帶甚至血性白帶,並伴有惡臭味,要警惕子宮頸炎、宮頸癌等疾病。

二、宮頸糜爛就是爛了嗎?

很多女性都經歷過體檢時被查出「宮頸糜爛」,就開始腦補宮頸在潰爛、發臭的過程,自己就嚇死自己了。

實際上宮頸糜爛不是真爛了,它的真身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表現為宮頸陰道部的上皮由原來的鱗狀變成了柱狀,而且會出現紅色顆粒狀。

宮頸糜爛是史上誤解最深的一種「病」了。2008年出版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已取消『宮頸糜爛』病名,用『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來描述這種生理現象。

大部分的「宮頸糜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有小部分是病理性的情況,比如宮頸炎、宮頸內瘤就會出現「宮頸糜爛」的現象。

生理性的宮頸糜爛只需要定期檢查即可,而病理性的宮頸糜爛,背後都是其他婦科疾病在作祟,需要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對症下藥,而不是去治療宮頸糜爛這個現象。

三、患了子宮肌瘤就是得了癌症嗎?

「腫瘤」這個詞聽著就讓人聯想到癌症,但實際上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

30歲以上的女性有20%有子宮肌瘤(數據來自人民衛生出版社第8版《婦產科學》),但由於它基本沒有癥狀,很多人都沒有察覺。

這些情況一般可以先觀察:

1)體積小、無病症:一般醫生會建議,體積不大(< 5 cm)的肌瘤,每3~6個月隨訪可以繼續觀察。

2)接近絕經期患者:絕經後,肌瘤會隨著雌激素濃度的下降而縮小,可以考慮不處理。

3)妊娠或產褥期:子宮肌瘤在在孕期和產後會出現劇烈疼痛、變大等癥狀,但由於女性處於特殊時期,一般也選擇保守處理。

如果子宮肌瘤導致身體出現這些問題,要配合醫生積極手術:

1)子宮肌瘤病變:子宮肌瘤雖然是良性的,但畢竟是腫瘤,可能發生病變,成為惡性的子宮肉瘤;

2)子宮肌瘤過大,單個肌瘤超過5cm;

3)月經過多,藥物治療無效;

4)白帶增多,甚至出現膿性、血性白帶;

5)尿頻、尿急、尿瀦留、排尿困難等;

6)經常腹痛難忍;

7)不孕或難產。

女同胞們,發現所謂的「婦科癥狀」時先別緊張;定期做專業正規的婦科檢查,是辨別生活中這些「假」婦科病最有效的辦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