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吳尊友:新冠肺炎疫苗不一定能成為人類“免疫通行證”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苗不一定能成為人類的‘免疫通行證’,疫苗今年底應用應該問題不大。”

疫苗不一定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吳尊友 資料圖)

吳尊友表示,“新冠肺炎病毒可能從此改變了人類的工作、生活方式,”除非人類能找到有效的疫苗。

但他指出,並非有了疫苗,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實際上,疫苗的問題還是非常複雜。隨著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加深,我越發感覺到情況不像最早那樣樂觀。”

他解釋,這源於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引起人類患病的冠狀病毒不只新冠病毒,還有非典、中東呼吸綜合症以及其他的冠狀病毒。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種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可以用疫苗預防。

第二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其他冠狀病毒的抗體通常持續在半年至一年,而新冠病毒的抗體可以持續多久還有待研究。“最新的研究發現,以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幾個月後抗體就會下降,甚至下降到檢測不到。”

疫苗今年底應用應該問題不大

吳尊友介紹,人類用疫苗預防疾病的基本原理是,當人體感染病毒後,人體的免疫系統能自然地產生保護。研製疫苗就是模仿這個自然感染、自然免疫的過程。“如果自然感染後,人體都不能形成免疫力,我們研製的疫苗也就沒辦法來保護人。”

他將新冠肺炎類比艾滋病,人類自然感染艾滋病後,不能形成免疫力,到目前為止,沒能研製出來有效預防艾滋病的疫苗。新冠肺炎病毒可能不像艾滋病毒那麽極端,但也可能不像麻疹和其他傳染病那樣,通過疫苗可以產生長時間的保護。根據現有的發現綜合來看,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是有時間段的,也就是說,疫苗也只能保護一段時間,這就構成了很大的挑戰——要求國家生產大量疫苗,同時要求人一直接種。

基於目前研究得出的結論,疫苗不一定是人類面對病毒的“免疫通行證”。但吳尊友表示,應該說,目前疫苗還是當下最有希望的防控措施,無論是從世界或是從中國的研製情況來看,進展都非常順利。

他表示,當下有幾種疫苗的研製工作都在有效推進,這些疫苗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應用,“應該問題不大”。

新冠病毒借助食品外包裝傳播的機會非常小

針對疫情期間的食品安全問題,吳尊友表示,當前外賣員被重點篩查,新冠肺炎病毒難借食品外包裝傳播。吳尊友指出,訂外賣是否會感染新冠肺炎的問題較為複雜。從送餐者角度看,要根據外賣員的感染狀況分析和判定。他提到,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如果外賣員在發病期間配送,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但他同時介紹,以北京市現在的篩查力度來看,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吳尊友介紹,在國家應對新冠肺炎的系列防控措施中,有頒布相關的防控指南明確,服務性窗口行業應作為重點監督管理的人群,比如計程車行業、客運交通服務業、餐飲業,以及銀行、外賣、快遞工作人員等。目前,這些行業的相關工作人員,已列入新冠重點篩查的人群,且已經基本完成核酸檢測。他也提到,事實上,至今尚未出現有人因訂外賣感染新冠肺炎的情況。

外賣員感染新冠病毒,是否會汙染物品表面,接觸後傳播給訂餐者?他表示“可能性較小”,現在氣溫較熱,加上環境乾燥,借助食品外包裝傳播的機會非常小。他強調,從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和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汙染來看,新冠肺炎病毒若是借物品汙染傳播,也是發生在潮濕、低溫的環境中,這樣的環境使病毒可以存活較長時間。

新聞多一點

編輯 | 於玥

綜合 | 中國青年報 澎湃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