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外史料記載我國未記載的有趣史實,提到了明朝!

華夏歷史悠久,自古有記史的傳統,是世界上史料記載豐富的文明,當然目的是以史為鑒,以聖賢之學用之。但千年歷史因戰爭或疏漏未被記載的很多,而歷史的認知需要兼聽,我國史學界就把目光投向了境外。現在就盤點下境外發現的有趣史實。

中國是從那年開始用手紙的?

第一次被正史記錄是《元史》,某太子妃把手紙戳軟了給皇后用。最早的記錄是《顏氏家訓》,但早期文獻似乎不屑於記錄這種事,最終在大食人(阿 拉 伯)蘇萊曼的《中國印度見聞》裡找到了:

我們看到:普通民眾不講衛生,便後不用水洗,而是用造的紙擦”

當時的大食人,便後用手蘸水洗,印度人學習了這個習慣,一直用到現在。

用手洗的人,居然覺得用手紙的人髒,角度不同帶來的思維變化真是可怕。但不管他是怎麽想的,至少記錄了晚唐的中國,已經普遍使用手紙了,哈哈哈。

西班牙歷史看帖木兒朝貢明朝

奧斯曼一直是歐洲和拜佔庭的夢魘,但帖木兒在1402年居然打敗了奧斯曼,巴耶濟德一世都被俘虜,差點滅 國。當時歐洲對帖木兒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西班牙等國紛紛遣使交好。

西班牙使者克拉維約將自己覲見的經歷寫入《克拉維約東使記》,書中記載帖木兒對自己很客氣,還認了乾 兒子,又親眼目睹了帖木兒軍容強盛,覺得吾父果然厲害!

但克拉維約遇見了明朝使臣,發現了一個史實,這個史實也被記錄在了《克拉維約東使記》中,

“我們尚在撒馬爾罕時,中 國 皇帝的使臣也在此地,遣使之意,帖木兒為藩屬,例應按年納貢,近七年來,迄未獻納,特來責問,中國使臣對帖木兒此種不遜,深為不,,,”。後邊還有就不講了。

意思就是克拉維約在帖木兒國期間,遇到了大明使臣責問帖木兒為何七年不朝貢?話裡話外一點面子都不給。

當然後續的發展就是,帖木兒實在受夠了,覺得翅膀硬了,對明朝斷貢,於明永樂2年帶20萬禦駕親征,次年病 死在東征路上,帖木兒國 陷入繼承人爭奪,永樂11年恢復朝貢。

闕特勤碑反映的唐朝對外態度

闕特勤碑是19世紀末俄歷史學家在蒙古發現的。碑文講的是,唐開元十九年,後突 厥毗伽可汗之弟闕特勤病逝,玄宗寫了祭文哀悼,並派工匠前往境內立碑。石碑背面就是這篇祭文,另外三面是突 厥文。

背面漢字祭文無非就是回憶一下唐與突的“友好”歷史:“爰逮朕躬,結為父子......且特勤,可汗之弟也,可汗,猶朕之子也。父子之義, 既在敦崇”。意思是大唐上 國,我是父親,我們的關係是,咳咳,,但真正有意思的是突 厥文,以毗伽可汗的角度講得,有點晦澀但明顯是在控訴,挑撥。翻譯過來大概是:

“唐朝的話語始終甜蜜,物品始終精美。利用它令遠方民族接近。當接近之後,便萌生惡意。唐朝不讓聰明和勇敢的人發展。犯了錯,決不赦免任何人,從其親屬直到氏族、部落。你們這些突 厥人啊,曾因受其之惑啊,將要亡!

如果你們試圖移居到南方總材山區及吐葛爾統平原,突 厥人啊,你們便將亡!那些人會做這樣有害的勸說:“人們如若遠離唐朝而居,便隻供給粗劣物品;人們如若靠近而居,則會供給珍貴物品。”聽了這些話後,愚蠢的人便去接近,因而遭害。

由於伯克及民眾不睦,由於唐朝製造了分 裂,導致了伯克和大眾的紛爭,遂使他們的國走向毀滅, 使他們先前的可汗垮台,成了唐朝的nu 仆,太太成了唐朝的婢女。突 厥伯克們放棄了官銜。在唐朝那裡擁有了官銜,並聽從於唐朝可汗,為他服 務五十年之久。

為了唐朝的利益,他們向東,即日出之處,一直征戰到莫利可汗之地;向西則遠抵鐵門。為了天可汗的利益征服了許多國。然後,突 厥民眾如此清楚:“我們曾是一個民族,但如今國在哪裡?是在為誰的利益征服這些地方?”“我們曾擁有可汗,如今在哪裡?我們現在在為哪個可汗效勞?” 他們這樣交談以後,就又成為唐朝可汗的敵人。”

與這些碑文有關的歷史是:公元630年,唐滅東 突 厥,生擒頡利可汗;公元657年,唐滅西突 厥,生擒沙缽羅可汗;公元685年,後突 厥複g;公元744年,也就是立這塊碑十二年後,唐將王忠嗣指揮朔方軍以及回紇唐協軍大破後突 厥;次年,後突 厥末代可汗阿史那鶻隴匐傳首長安。盛世大唐的赫赫武功,或許可以從這位可汗的控訴當中窺得一斑。

波斯末帝向唐高宗求援的內容

塔巴裡的《先 知與帝王史》將整個內容作了記載,大概意思是

“他(唐高宗)問:‘他們(大食人)在同你們開戰以前說了什麽?’我(使者)說:‘他們要求我們在三種情況選一種,要麽是他們的信仰,要是我們應允,他們就把我們當自己人;要麽就交人 頭稅;要麽就開戰’”

“出於義務,我(唐高宗)不妨派一支過去,這支軍 隊人數很多很強大。但是,你的使者向我描述其為人的這個民族(大食)要是取得山區作為路徑呢?要是畜群被他們放走了呢?只要他們像那樣為人,他們總會把我趕走。所以你們和平共處吧。他們沒有對你動怒時你也別對他們動怒”

我國史料的對應的:伊嗣俟不君,為大酋所逐,奔吐火羅,半道,大食擊殺之。子卑路斯入吐火羅以免。遣使者告難,高宗以遠不可師,謝遣,會大食解而去,吐火羅以兵納之。-----新唐書卷二二一下 列傳一四六下。

伊嗣俟就是波斯末帝。當時大食將領阿合納夫將其從駐扎地趕走,一邊逃,一邊向Sahib al-Sin(即指唐高宗)寫信求救。

龍朔二年春正月,唐朝立卑路斯為波斯王。這個卑路斯後來當了大唐波斯都督府的都督,公元670年到674年,卑路斯來到長安。唐高宗授予他右威衛將軍。

境外絲綢之路上留下的一個名字

你認為是玄奘?法顯?張騫?不不不都不是,大部分人都沒聽過叫谷魏龍,在中國所有歷史記載中都找不到這個名字。發現它的地方在印度河河谷(巴基斯坦)懸崖上的一塊石頭上。寫的是大魏使谷魏龍今向迷密使去。

馬雍在《巴基斯坦北部所見“大魏”使者的岩刻題記》中指出:“迷密一名僅用於拓跋魏朝,迷密國遣使朝魏,僅見正平元年(451)一次。谷魏龍可能是拓跋魏的一位使臣,他奉命出使迷密的時間,可定在公元444~453年之間。”中國古人的意志力,信仰真的非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