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奇霖:民間投資增速首次轉正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奇霖、張德禮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濟還在繼續恢復中。工業增加值同比高位回升0.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從1.8%提高到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從4.3%提高到5.0%。結合11月官方製造業PMI來看,當前經濟處在主動補庫存階段。

  我們這篇報告,聚焦在“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上。重點分析這個平時不太受關注的指標,原因有三:

  一是它前11個月累計同比增長0.2%,今年首次轉正;

  二是它的增速和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比較強的同步性,分析民間投資有助於判斷製造業投資的趨勢;

  三是相比於房地產和基建,民間投資受政策的影響相對要小一些,它更多是企業自主行為。增速轉正意味著疫情對民營企業預期的擾動,快消退殆盡了。

  嚴格從定義上看,民間投資和平時所理解的有點不太一樣。很多人習慣上把民間投資等同於民營企業的投資,但實際上從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分類看,除了純民間主體的固定資產投資外,民間投資還包括工商登記注冊為混合經濟成分中,由集體、私營、個人控股的投資主體部門的全部固定資產投資。

  簡單來說,就是民間投資除了民營企業的投資外,還包括了少量公有製經濟成分的投資。不過這部分公有製經濟成分的固定資產投資,佔總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已經降到5%以下了,佔全部民間投資的比例也低於10%,對民間投資的影響有限。

  民營企業生產、經營自負盈虧,是市場化程度相對比較高的一群主體。它們在做固定資產投資的決策時,除了看當下的訂單需求和盈利情況外,還要看未來的盈利預期。通常只有當未來的預期收入,能夠覆蓋投資成本,也就是能夠賺到錢時,民營企業才會主動擴大投資。

  推動民間投資累計增速轉正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個。

  最重要的肯定是訂單恢復。如果沒訂單,現有產能都還有不少閑置的,企業是沒有動力去擴大投資的。目前國內需求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了,外需也一次次地超預期,企業加大馬力生產。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已連續3個月高於7%,而且高於整體的工業增加值同比,也要比疫情前的水準要高。訂單多了,生產強了,企業有動力去擴大投資。

  相比於內需恢復,出口強勁對民間投資的推動作用更大一些。國內需求裡,固定資產投資恢復的速度,要比消費快得多,結果是工業品漲價壓力明顯大於消費品。中上遊的工業品生產企業,以國企為主,因此內需恢復對國企需求的拉動可能更大。

  而出口強勢,讓民營企業更受益。支撐今年中國出口的一股重要力量是海外需求缺口,尤其是消費品的缺口,消費品處於產業鏈的下遊,主要是民企在生產。因此,出口回升,讓民企訂單恢復得更快。

  這在數據上也有體現。海關總署把出口企業分為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其他性質企業,其他性質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今年5月以來,其他性質企業的出口表現,要遠好於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它9月和10月的增速都在20%以上。

  歷史數據顯示,製造業企業家信心指數回升,不一定能夠帶動民間投資增速向上,但民間投資增速向上的時期,都有先出現製造業企業家信心指數的回升。

  出口強勢,不光給民營企業帶來眼前的訂單,還能改善它們對未來的預期。

  人們在判斷未來的時候,很容易套用親身經驗。一季度疫情主要在國內,采取了嚴厲的物理隔離措施,國內需求斷崖式下滑。海外疫情爆發初期,出口企業預期是非常悲觀的,認為海外需求會和國內一樣凍結,有些企業返工後又停工。

  但實際情況是,疫情在海外失控,現在都沒有出現轉捩點。歐美大放水,它們消費受到的衝擊比生產小,庫存去化,通脹預期升溫。新興市場國家忙於抗疫,也滿足不了缺口,出口份額向中國轉移。

  一些出口企業手裡的訂單,生產計劃都排到2021年年中了。這自然會改善它們對未來的預期,以及擴大資本開支的意願。我們看到,今年製造業的貸款需求指數首次超過基礎設施業,最近幾個月的M1同比也快速回升,存款活期化,為資本開支提供資金支持。

  在今年信用環境整體寬鬆的基礎上,政策還加大了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製造業企業以民企為主,中小企業基本都是民企。根據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今年9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速為30.5%,連續11個月回升;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9.6%,近7個月增速連創有統計以來新高。

  訂單回升、預期好轉,加上信貸政策的重點支持,民間投資將繼續修複。以民間投資為主的製造業投資,將是下一階段推動中國經濟回升的重要力量。

  但後續製造業企業通過技改提高生產率的概率要更高一些,因為前幾年產能過剩的教訓太慘痛了,而且人力成本和原料價格的剛性成本壓力還在,通過技改提高生產率的同時還可以降低成本,更可能被企業接受。今年工業機器人產量大增,側面也反映了技改在加快。

  民間投資增速轉正,加之出口強勢,能夠帶動就業,這又會向消費傳導。民間投資、出口和消費,都是經濟內生性的動能,這些經濟內生性力量強了之後,對房地產和基建這兩條老路的依賴就少了,地產調控和地方債務監管有可能會進一步收緊,需要關注土地產業鏈的風險。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