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麗的鄉村 幸福的家園

初秋時節,踏訪鄂西北廣袤鄉村,濃濃秋意裡的田野和村莊,呈現出令人喜悅的豐收景象。

今年以來,襄陽市頒布市委一號檔案,聚焦鄉村振興主題,搭建鄉村振興襄陽實施的“四梁八柱”;在全省率先頒布《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綱要(2018—2022年)》,全面落實落細鄉村振興;制定脫貧攻堅、農業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民生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治理、“三鄉”工程等七項重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以及鄉村太空規劃編制指南、“百村示範”三年行動標準體系,形成了“2+7+2”鄉村振興規劃體系,明確提出發展“路線圖”。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襄陽市重點實施產業建設、生態環境、基礎建設、民生建設、改革創新、鄉村治理“六大工程”,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城鄉融合發展體系、鄉村治理體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體系“五個體系”。到2022年,糧食產能穩定在100億斤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與全市工業增幅同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努力實現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明顯提升、鄉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農民收入水準明顯提高、鄉村有效治理明顯鞏固“六個明顯”,確保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和漢江流域前列。

棗陽市吳店鎮西趙湖村

當前,襄陽全市上下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作為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立足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品質發展要求,以“清潔家園”為切口,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文明創建為保障,提升“顏值”、厚植“家當”、強壯“氣場”,一個個生態秀美、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漸次綻放。

清潔家園 提升農民群眾幸福感

“紅黃紙條貼上牆,面紅心跳臉無光。農村人愛面子,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就是要讓群眾積極參與。”9月12日大清早,棗陽市吳店鎮西趙湖村黨支書李家書和金盛榮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經洪組織村組幹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逐戶檢查衛生狀況,如發現問題,便在門前貼上一張衛生檢查卡,標清“存在問題及建議”等資訊。

穿行在通村路線上,馬路乾淨整潔,房前屋後以前隨處可見的垃圾已不見蹤影,各家房前院子裡,都擺放著統一標識的垃圾桶。

宜城市流水鎮,有著“湖北西瓜第一鎮”美譽,全鎮西瓜常年種植面積8萬畝左右。大規模種植下,難免產生大量尾瓜、爛瓜、爛果等農業廢棄物。以往,這些棄物大都是被農戶直接傾倒在田間地頭或路線兩側,發酵後惡臭難聞。

自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清潔家園行動來,流水鎮積極宣傳引導農戶開展垃圾分類,引導綠鑫公司積極作為,擔起社會責任,有償收購瓜果垃圾,再通過綠鑫公司掌握的先進沼氣技術,進行發電和製造有機肥。

鄉村振興,就是要讓鄉村環境美起來。今年6月以來,襄陽市把“農村清潔家園百日行動”作為當前鄉村振興推進工作的小切口,每月召開一次現場會,全市動員、全民參與,大乾100天,聚焦鄉村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扔亂倒等問題,推廣宜城市泉水村等先進村的做法,按照“掃乾淨、碼整齊、清溝渠、保常態”的要求,打一場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徹底扭轉農村髒亂差的局面,力爭“三年還一個美麗襄陽”。同時,縱深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鄉村汙水處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鞏固提升“清潔家園”活動成果。

樊城區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制定清潔家園村規民約,定期組織村民代表對農戶“門前三保”情況進行考評,對排名靠前的村民分別給予200元、100元、50元不等獎勵,對環境衛生不達標的公開曝光,充分調動了群眾積極性,提高了群眾參與度;襄州區借助社區網格化管理技術,構建“村理事會-村民小組-巷道-農戶”四級治理長效機制,在村(社區)成立清潔家園理事會,由村組有威望、公道正派的老人、黨員、鄉賢、先進帳子以及村民和婦女代表組成,負責各類評比方案、衛生標準的制定和各類行動的統籌。

遍布鄉村的旱廁,不僅煞風景,衛生狀況、環境汙染也令人擔憂。作為湖北省20個試點縣(市)區之一,谷城縣成立了“廁所革命”工程建設指揮部,還頒布了“廁所革命”資金保障措施,農戶廁所按1200元每戶獎補(含省級財政每戶400元)。農村公廁建設資金由鄉鎮籌措,駐村部門給予支持,單座公廁按5萬元標準獎補,縣財政補貼50%。同時,建立“廁所革命”獎補資金激勵獎懲機制,對考核排名前三位的鄉鎮給予資金獎勵。

小廁所,大民生。截至8月底,襄陽共完成農戶無害化廁所91779座、農村公廁447座、鄉鎮公廁54座、城市公廁69座、交通廁所9座、旅遊廁所51座的改建任務,佔省政府今年下達的改建任務的114%。其中,在省政府一季度綜合督查中,襄陽市“廁所革命”專項得分排名全省第二。

聚焦產業 打牢鄉村振興硬支撐

“我們就是要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讓遊客有玩頭、有吃頭、有住頭!”說起鄉村旅遊,宜城市流水鎮鶯河村黨支部書記李永成信心滿滿。

早在2015年,鶯河村就邀請湖北根富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對整個村落進行規劃和改造,“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的“醉美鶯河”品牌,已經成為宜城市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的新亮點。

“我們這裡大大小小的水庫有7座,將圍繞水資源打造鄉村水上樂園。”李永成說,各種遊樂設施讓孩子們流連忘返,綠色有機蔬菜、散養的土雞、野生的小魚,這些優質農特產品吸引遊客紛至遝來。“我們還將12間民房改造成獨具特色的民宿,讓遊客們來得了、住得好。”

“這裡村莊乾淨,過來旅遊,看著心裡也舒坦。”9月3日,從武漢來谷城縣茨河鎮金牛寺村旅遊的市民許女士說。

茨河鎮金牛寺村黨支部書記張啟學說,從去年年初該村被評為“美麗鄉村”試點後,通村路線加寬,綠化、亮化、美化村莊。“這裡有個風景水庫,木屋別墅區,旅遊觀光人不少,村裡乾淨了,來的旅客心裡也舒服。也願意多來。”張啟學說,現在村裡家家戶戶門前放著垃圾桶,村裡還有保潔員每天維持村裡衛生,村裡村容村貌大不同。

“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業,要培育一批有看頭、有玩頭、有吃頭、有說頭、有買頭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襄陽農委主任余濤介紹,力爭2022年,全市市級以上休閑農業示範點達到200個,鄉村旅遊總收入突破180億元。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造血工程”。襄陽是全省唯一的百億斤糧食生產大市,糧食總產量佔全省近1/5,佔全國近1%,農產品加工業產值佔全省總量1/7,豬牛羊、果菜茶生產均居全省前列。旅遊產業興旺發達,其他產業也競相發展。

近年來,襄陽緊緊抓住產業振興這個“關鍵”,以專、精、特、優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七大主導產業,為鄉村振興打好基礎、夯實支撐。

——推廣“稻蝦共作”高效種養,力爭經過三年努力,建設稻蝦共作基地30萬畝,現已建成9.2萬畝。

——實施襄茶產業擴能提質,力爭用3至5年時間,新建茶園15萬畝,改造低產茶園20萬畝,使茶葉面積達到50萬畝,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

——大力發展有機產業,加快推進中國有機谷建設,目前襄陽市“三品一標”認證數已達493個,其中有機產品58個,地理標誌商標43件,有機產業基地規模達到30萬畝。

——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更新,重點實施五大工程,擦亮打響襄陽牛肉面、襄陽高香茶等10個特色品牌,推動高品質發展,現已培育涉農馳名商標31件。

——推動襄陽牛肉面走出去發展,力爭用3至5年時間,新增襄陽牛肉面館6萬家,推動20萬農民轉移就業。

——加快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打造了堯治河等一批知名鄉村旅遊目的地,培育了谷城茶旅山鄉等一批特色品牌,推出了10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2017年,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實現主營收入93.15億元,佔全市旅遊總收入的27%。僅今年“十一”黃金周,全市鄉村旅遊就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5億元。

——著力發展農村電商,加快資訊進村入戶,暢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管道,全市已建成縣級電商運營中心12個,鄉鎮服務站53個,村級1515個,農產品線上銷售額達30多億元。

文明興村好民風凝聚“精氣神”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彬彬有禮,仁德有序”……走進襄州區雙溝鎮鄭張營村,一面面美觀的文化牆格外醒目。

鄭張營村利用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製作懸掛各類文化展板,精心打造鄉村文化牆,採用漫畫、格言、寓言等各種表現手法,製作道德經典牆、美麗鄉村牆、廉政文化牆、法治長廊牆等,以圖文形式體現文明、道德、勤廉等內容的文化牆,營造了人文新景觀。

現在,很多農村硬體設施滯後、環境問題突出、農業產業的支撐點不強,“打工經濟”造成了城市的“擁擠病”和鄉村的“空心病”。只有把文化“找回來”,通過構建新型鄉土“精神氣質”,培育新鄉賢、新農民、新鄉風,可持續的脫貧格局才能形成。

“只有農村文化發展了,美麗鄉村才有內涵、有品位、有活力、有氣質。”余濤表示,近年來,襄陽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創建內容,利用文化館、文化廣場、鄉村大舞台等場所,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讓越來越多的民生福祉向村莊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襄陽全面啟動文化小康建設,落實文化小康建設專項資金,公示首批1250個試點村(社區)名單,明確提出補短板、惠民生,花3年時間實現全市文化小康建設全覆蓋。為此,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撬動整合各類涉農資金近億元用於文化小康建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襄陽文化小康建設模式,掀起了文化小康建設的熱潮,讓人民群眾擁有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各試點村(社區)建有1000多支基層文化隊伍、600多個民間演藝團隊,配備文化輔導員700名,發展文化志願者8000多名,開展“歡樂襄陽”文化惠民活動1500多場次,農村廣場舞、秧歌隊等文化活動蓬勃開展。

好民風凝聚“精氣神”。目前,全市有1000多個村(社區)設定了善行義舉榜、新鄉賢榜和文化宣傳牆,400多個村設立了紅白理事會,300多個村(社區)重修了村規民約,文明鄉風蔚然成風。

在保康縣馬良鎮雙坪村,村民周才英轉變態度孝敬老人的故事盡人皆知。周才英長期和丈夫分居,由於丈夫智力出現問題,80歲的婆婆無人贍養。每天僅靠在外打零工維持生活的周才英不願意贍養老人,只是每天給婆婆送飯保證老人不餓肚子。村幹部了解情況後,對周才英進行思想教育,並幫助她解決生活困難。通過村幹部的教育感化和村裡積極開展的“好媳婦”活動的感染,周才英學會了盡孝道,現在每天下班後都會去看望老人,一家人其樂融融。

鄉村美,“文化惠民”好戲連台。老河口市仙人渡鎮,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將抬妝故事等地域特色文化項目與文化小康建設有機融合;棗陽熊集鎮,依托檀灣村文化大舞台開展“群眾大舞台”文藝演出、“人文熊集”群眾講壇和“健康熊集”群眾文體活動;谷城石花鎮銅山村,從宜昌引進資本120多萬元,修建村戲台一座,打造群眾文化場地3處2000平方米,為啟動鄉村旅遊提供了條件······(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