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彥宏兩會再提人工智能提案,加強AI倫理研究

新京報訊(記者 馬婧)3月1日下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就今年的兩會提案內容接受了新京報記者採訪。今年,李彥宏的三項提案均與人工智能相關,分別是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讓老百姓出行更順暢;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促進智能醫療應用探索,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打造智能社會發展基石。這也是他連續五年提交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提案。

首先,李彥宏提及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進程不斷加速、百姓出行需求日益增長,交通擁堵和安全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難題,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李彥宏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強引導,建立數據共享和使用機制,鼓勵各地探索並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第一,加快車路協同標準制定。第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鼓勵各地政府增加車路協同路側設備布設,開發車路協同管理平台。第三,開展智能交通應用示範,選取有條件的城市,率先部署智能交通信號燈、智能停車等應用,並逐步向全國推廣。事實上,百度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車路協同)自動泊車解決方案已經處於研發調試階段。作為業內最早布局車路協同的公司之一,百度自2016年開始布局V2X研發、探索“車路協同”技術,在場景數據和測試裡程積累上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不止是智能出行,李彥宏還關注智能醫療應用的探索。目前,我國電子病歷雖在部分區域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共享,但不同省份間的病歷數據仍彼此割裂。提高電子病歷的互聯互通性,將提升百姓就診效率。李彥宏建議,由國家衛健委牽頭,在電子病歷數據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統籌規劃,加快相關智能應用的探索,助力形成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建議具體包含三個方面:一是繼續推行並完善電子病歷填寫標準,鼓勵醫療機構與科研院所、企業加強合作,提升我國電子病歷數據資源的規模和質量。二是完善數據應用的技術標準和法律保障,加快相關法律、管理規範的制定,開發數據流通和安全保障的機制。三是加快推進電子病歷的科研和應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企業、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專業性行業組織等聯合開展探索、擇優落地試點,推動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健康問題突破。相關技術成熟後,向基層醫療機構推廣,從供給側解決百姓看病難問題。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人工智能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我國頒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初步建立部分領域的人工智能倫理規範。但總體看,當前我國有關人工智能倫理的探討剛剛起步,尚未形成廣泛共識。對此,李彥宏建議,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跨學科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能企業代表、行業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能倫理的研究和頂層設計,促進民生福祉改善,推進行業健康發展,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主動權。一是以人為核心,明確人工智能倫理原則,加強相關研究,以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為終極目標,兼顧行業創新發展。二是強化領軍企業擔當,加快人工智能倫理原則落地,讓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務幫助人們成長和發展。三是加強國際交流,凝聚全球共識。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倫理原則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識別禁區,為國際人工智能倫理研究貢獻中國智慧。抓住人工智能的戰略發展機遇期,加快倫理研究和創新步伐,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競爭優勢,早日建成智能社會,用技術造福百姓。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

新京報:人工智能時代會帶來哪些改變?

李彥宏:中國互聯網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人口紅利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我看CNN發布的數據,互聯網人口增長速度是百分之三點幾,遠低於中國GDP的增長速度。所以靠人口紅利再發展互聯網不太現實。我覺得未來主要是靠技術創新來推動互聯網產業增長,大多數的技術創新都是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

新京報:如何去解決互聯網和AI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數據孤島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怎麽去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

李彥宏:以電子病歷為例,現在病歷電子化了,大多數好的醫院都有電子化病歷。但是這些病歷相互之間沒有打通,我在這個醫院看病之後,到了另外一個醫院還要重新描述一遍生病過程,重新做一遍檢查。我覺得我們確實需要通過政府的力量制定相應的標準,來推動數據共享。

在共享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保護用戶的隱私,我覺得道理上大家都認可,關鍵還是看執行的過程當中能否有一個好的機制來約束。

百度內部若乾年前提過兩個詞,一個叫“平台化”,一個叫“接口化”。平台化是指,我做一個東西,就爭取把它做成一個平台,可以供其他部門的人使用。接口化是指把我的能力開放給你,我告訴你我的平台能幹什麽,但是我不把背後的數據、源代碼給你。這樣一來,數據得到了保護,知識產權得到了保護。

我覺得對整個社會來說,可能也需要通過平台化、接口化的方式。我們把邊界定義清楚,什麽人可以獲得什麽樣的信息,獲得什麽樣的能力。然後通過一個平台,或者是多個平台來提供這些能力。

新京報:人工智能會對現有的法律體系產生哪些新的挑戰?關於人工智能立法,你會有哪些建議?

李彥宏:首先,我覺得立法本身不應該太超前,很多時候新事物剛剛出現,讓它稍微跑一段時間然後再總結經驗,找到規律再來立法。其次,在不同的領域,涉及的立法都不一樣,比如說像無人駕駛,在過去就沒有相關的法律。北京市很重視無人駕駛,很快有相應的法律來保障我們的創新能夠有序進行,到今天百度已經拿到了50張左右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證。

醫療方面也需要相關的立法,統一電子病歷的格式,必須要有什麽樣的資料欄,要有什麽樣的內容,不同的醫院、機構之間進行交換,必須保護患者的隱私等等,都應該通過立法的方式來解決。

新京報:在你看來,什麽是AI能應該做的,什麽是不應該做的?

李彥宏:我覺得AI應該做的是讓它去幫助人和服務人,不應該做的是讓它去傷害人和控制人。跟所有技術一樣,如果我們不注意去控制它的話,就會出問題。比如碰到高壓線會被電死,並不是說電比人更聰明,而是這個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事故的。

在這一方面,我們要做相應的預案,去做防備措施,不要讓它跑偏了。如果AI的能力出現了會傷害人的地方,那我們要趕緊往回拉一拉,要對它進行控制。如果AI在某些方面,對人的正常活動產生了負面影響,我們也要去規範它。國際上有一些組織已經在講我們不要去開發AI武器,不要開發殺傷性的武器,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我們不希望它用到不該用的地方。

我舉一個醫療的例子,病人在病房裡面摔倒沒有被及時發現,醫院不可能安排一個人24小時在病房裡面看著這些病人。但是可以安裝一些攝影頭,使用AI的能力,監控病人有沒有摔倒。類似這樣的應用場景,我們多去挖掘,讓它去服務人,幫助人。所以未來AI主要目的不是去替代人,而是幫助人,幫助人們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新京報:車路協同方案是不是更適合於像雄安新區這種新城的建設?在已經成熟的城市裡,車路協同是不是意味著會產生較高的改造成本?

李彥宏:對於雄安這種新城來說,確實在頂層設計上會更加容易一些。但是我覺得對於現有的城市,改造的意義更大,因為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生活在現有的城市裡。

我看到的數據,每年因為交通擁堵會造成GDP的5%到8%的損失,就北京市而言,每年是上千億的損失。我也看到北京市每年在治理交通擁堵上花的錢非常多,我看到有一個數字是一年500多億。這麽多錢用來建高速公路、地鐵、大型停車場等等,但只有很少的錢投入軟體層面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我們測算,通過智能紅綠燈時間的調整可以使得紅綠燈的等待時間減少30%到40%。我們注意到,這跟無人駕駛沒有必然聯繫,即使大街上每一輛車都不是無人駕駛,我仍然可以讓它的通行效率大幅度提升。

車路協同方案的改造成本肯定比現在物理上的投入要節省很多。更為關鍵的是,在北京這種大城市,即使有錢,物理空間也是有限的,你想再建一條路,周圍都是樓沒路可建了。

新京報記者 馬婧 編輯 陳莉 校對 吳興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