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被譽為“竹聖”,潤格直逼張大千

柳子谷(1901-1986年),與徐悲鴻、張書旗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

有趣的是,“金陵三傑”都出自呂鳳子之門,可謂呂氏一門出“三傑”。

柳子谷畫竹,瀟灑出塵,蕭蕭有聲。被譽為“竹聖”、“板橋第二”。

自幼酷繪畫,自學《芥子園畫譜》;從二十年代畫竹,一直畫到八十年代。

六十年的創作,柳子谷視竹為品格的象徵,並且將畫竹當作一種人生境界去追求。

柳子谷擅山水、人物、花卉,尤精蘭竹 。蔡元培稱他為“畫竹聖手”,坊間另有“板橋第二”的讚許;於右任稱其繪畫作品“可以起近代之衰!”。

提起柳子谷,恐怕當今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比較陌生。這位成名於20世紀20年代、活躍於30年代、輝煌於40年代、埋沒於50年代後的畫家,其曲折坎坷的人生經歷以及遺留下來的書畫之作,已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

1901年12月7日,柳子谷生於江西省玉山縣下鎮鄉柳村塘尾一戶書香家庭。父親系前清秀才,鄉間郎中;母早喪,由祖母撫養。4歲即隨父親讀書,自幼酷愛繪畫,自學《芥子園畫譜》,悟性極高,深得其精髓,15歲便以工書善畫聞名鄉裡。

18歲那年,隻身赴南昌探求新知;以筆會友,結識了同在省城讀書的傅抱石。

1923年3月,為求學轉赴上海,寄宿在同鄉家,白天就讀於大同中學,晚上及假日多用來訪師會友,瀏覽書店,或給朵雲軒、九華堂、九裕堂、五星記等扇面莊繪扇面及美術小品以維持生計。

形單影隻,少衣短食,曾寫詩自嘲這段生活是:“身穿破衣爛鞋,懷揣乾糧半截。”

儘管生活拮據,仍以“取財有道”自信自律,曾作詩日:“取不傷廉讓水泉,襟懷未許俗塵牽;胸有修竹賣無盡,不使人間造孽錢。”

1924年3月,參觀江蘇省第一屆美展,見到了汪衝山、雷家駿、莫延禧、高劍父、賀天健、黃賓虹、錢化佛等名家作品,並識高劍父。

9月入上海美專一年級,插班生,同學有張天翼、黃羲等。師從瀏海粟、潘天壽;課余時常去畫家汪衝山、程瑤笙、馬企周等人家中乾雜役,不為報酬,只為學畫。

王英瑜在《中央日報》上曾撰文說:吾於子谷友十五年矣,以處之久,則知之深,而今可以言子谷矣。憶昔與子谷讀於中學時,子谷畫蘭菊至勤。宣紙不易致也。毛邊紙價亦不賤,而其作畫勤,謂不經濟,卒以裱芯紙代之,日輒二三十幅,同學笑為畫癡,而子谷自若也。其後求學滬上,費用至為困窘。與之共賃小樓於永裡,境愈困而志益堅。當其時也,人謂子谷可以舍此而從他矣。然而子谷以意誠,則行之明,謂此一時之厄,吾但以誠恆處之,吾藝必有佳境;故操丹青絹素如恆也。

1928~1932年,他與早已認識的張書旂、徐悲鴻同居南京。三人志同道合,經常合作遣興。,一次,書旂畫梅,子谷寫竹,徐悲鴻補松並題句:“竹翠梅香松傲雪,歲寒三友各千秋。”隨後,三人將此圖複繪兩幅,各存一紙留作紀念。徐悲鴻對子谷的作品十分讚賞,曾在子谷所作《雨竹圖》上題道:“畫到蒙蒙翠欲滴,先生墨妙耐尋思。”

此期間,子谷受聘出任上海美專教授、南京美專國畫系主任、教授,並常去徐悲鴻主持的中央大學美術系講學、示範,為培養國畫人才,經常奔波於寧滬之間。“金陵三畫家”也由此被同道傳為佳話。

據陳大羽等老畫家回憶,上世紀40年代中後期,柳子谷的畫價在南京可謂傲視群雄,他的竹子畫每平方尺100大洋,售價之高已與畫壇盟主張大千不相上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