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著名蘇菲領袖、天才詩人與哲人魯米及作品

誰是上個世紀末在美國最引人注目的詩人?不是飲譽世界的大詩人,不是詩歌史上的經典人物,而是我們陌生的古波斯詩人:魯米。一本他的代表作的英譯本銷量達50萬冊,讓所有詩壇明星望塵莫及。他的影響力遠超出了文學的領域,他的讀者們組織書友會、詩歌節或在互聯網上建網站紀念他,有人專門為他拍攝了影片,收錄了他詩歌的CD榮登排行榜前20名。有人把他的詩作在美國的復活與紀伯倫的重新被發現相提並論。

莫拉維?賈拉魯丁?魯米(Jalaluddin Rumi ,1207-1273),人類偉大的精神導師、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他是回教蘇菲教派、倡導追求熱情與狂喜是天人合一境界唯一途徑的創始人之一,他被許多歷史和現代文學家視為是人類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詩人兼哲學家,其影響力甚至超過但丁和莎士比亞。他的作品於十九世紀始被引介到西方世界,至今已被公認為世界文學中的珍貴瑰寶。他的書是今天盛行的新時代(New Age)的暢銷書。他的詩語被譜成樂曲,風行世界。對他,中國讀者的認識是空白的。今年適逢魯米逝世八百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去年三月宣布,2007年為魯米﹝Rumi﹞年。我們以此文向魯米、蘇菲與存在致敬。

“魯米”意指來自東羅馬帝國,他出生在公元十三世紀的阿富汗境內,原名叫穆罕默德,賈拉魯丁則是他的稱號,意思是宗教聖人,後來他也被尊稱為莫拉維,意思是大師、長老。魯米出身書香世家,相傳他的詩歌生涯源於與一位神秘派(Sufi)先驅詩人法裡多丁的會面,後者送給他一本名為《阿斯拉爾書》的神秘派詩集,從此將他引入了一個新的世界。1239年,他又結識了神秘派行腳僧沙姆士?塔勃裡茲(Shamsi of Tabriz),頓時驚為知己,認為他就是神靈形象的完美化身,兩人產生了非同一般的友情,在一起形影不離地生活了一、兩年,魯米因此體驗到許多神秘的事物,創作出無數動人的詩篇。這段神秘的奇遇,對魯米一生影響至巨,魯米的思惟世界,因此徹底改觀,近似宗教體驗的狂喜,已經把魯米帶往另一個境界,超脫了凡世的塵俗。後來,魯米的抒情詩集就叫做《沙姆士?塔勃裡茲詩歌集》,並且成為了蘇菲派的著名領袖。

魯米為後人留下了兩部重要的詩集。一部是被稱為“巴列維語(波斯語)的古蘭經”的《神聖的瑪斯納維》(Mathnawi),這部巨著共六卷,包括25700多組對句,內容異常豐富,被稱為“知識的海洋”,完成這部文集用去了他晚年的12年時間。他去世的這一天成為了一個宗教節日。而《沙姆士?塔勃裡茲詩歌集》則達到了古典波斯抒情詩的高峰,被譽為“冥想生活的夜鶯”。魯米的詩作充滿了象徵性與音樂性, 常令讀者心眩神迷, 實際上其內含的哲學完全那種是神遊於天地之間、參萬有之造化、從平凡中見真主之大慈大悲的境界。愛情是魯米詩作最突出的象徵, 用來代表神人合一的過程與境界。魯米的詩作以人間情愛來比擬親近真主的蘇菲神秘經驗的最高階段。魯米的詩人天賦與神秘家的修練使其能諦聽宇宙天籟, 覺察眾生對真愛的期待。如同泰戈爾一樣,魯米以神秘經驗為基礎,演化出兩萬五千首以上的詩篇,這些詩或長或短,形式輿內容不拘,但都充滿了生命的吶喊,歷久不衰,傳誦千古。從七百多年前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魯米的作品所表達的是人類永恆不變的共同真理。這個真理在中國老子的思想、印度的宗教思想中可看到,在基督宗教的世界中也能看到。

魯米的詩文字優美,展現著深遂的智能。誠如他所言:任何你每天持之以恆在做的事情,都可以為你打開一扇通向精神深處,通向自由的門。魯米的詩作尤其受到近代人的喜愛,在九零年代以後的西方,興起一般人對魯米情詩的狂熱追求,這些情詩教導人對愛和人類共同的情感的接納,讓人毫不保留、矯飾地自觀內在,這是這位詩人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90年代以後,這輪熱潮散播到整個美國,連那些平時不曾關注詩歌的普通人都開始閱讀魯米的詩歌。在他們看來魯米的詩歌將日常生活與對永恆世界的神聖結合起來,以親切的方式觸動人們超越外在的物欲,去發掘內在的靈性空間,他的比喻簡單而含義深刻,詩中所包含的強烈的情感吸引了越來越多曾陷入信仰空虛狀態的人,他們把魯米稱作心靈的詩人(poet of heart)。魯米曾寫過:“我們是相愛的,這就是為何我們的生命會如此的美妙”,讀魯米的作品,誠如他詩中所說的:讓我們以第三隻眼來看世界。

魯米曾經寫到“我的身軀/微不足道/怎能容納下這無限的聖愛/我的眼睛/體積雖小/卻可攝入無窮的宇宙”,世俗生活與神聖的碰撞使得他的詩歌產生強烈的衝擊力,超越時間空間與文化的差異,感動了每一個在凡俗生活中尋求超越的人,讓人們尋求生命的意義,為自己的靈魂尋找一個歸宿。

正如魯米詩中所寫:如果你能擺脫/與你自身的糾葛/所有天堂的精靈/都會屈尊將你服侍/如果你能獵獲/你野獸般的自我/你就獲得了特權/掌管所羅門的王國/你受祝福的靈魂/屬於天堂的花園/如讓他墜入陋室/這是否公平?/你是至福的鳥兒/生存在奇跡之中/如讓你深陷牢籠/這多麽悲慘/但你能重獲自由/打破肉身的牢獄/馬上你就會看到/你自己就是生命的聖哲與源泉!

魯米常以寓言故事來嘲諷汲汲營營於世俗享樂者, 到最後總是一場空, 當他們的行跡敗露, 羞愧地無地自容時, 真主的仁慈懷抱將會接受他們懺悔的泣訴。他在《穆罕默德與大食客》的寓言詩中戲劇性地呈現此一主題。一日, 先知穆罕默德接待一批遠到的異教徒吃飯, 要求教民每家招待一位, 分配已定後, 剩下一位身材最肥大, 貌似食量驚人者無人願款待, 先知便將其領回家中, 果然大食客一餐就吃掉十八人份的食物, 先知的女仆心裡氣憤, 就在領他回房休息後將房門從外反鎖。大食客睡覺後夢到自己在上廁所, 醒來後驚覺自己糞便四溢臥床, 羞愧萬分卻無法外出清洗, 焦慮地等待著清晨來到被發現其窘態。後來, 先知悄悄將門打開後迅速離去, 讓大食客有機會在無人發現時逃之夭夭。稍後, 仆人來到客房見狀, 憤怒地報告先知, 先知竟要仆人打桶水來, 要自己清洗, 但仆人馬上要求接手, 但先知堅持自己洗。不巧, 大食客逃離後發覺自己珍藏的護身符遺落在先知家, 他只好又硬著頭皮回去尋找, 當他踏入房門時, 目擊的竟是真主的兩手在清洗他所排泄的穢物, 他頓覺一股大愛流溢全身, 並以頭撞牆而頭破血流地奔向先知以示懺悔, 先知擁抱他, 開啟了他的內在智慧。魯米接著以詩讚道:

雲朵流淚, 花園就會開花。

嬰兒哭, 母奶就會溢出。

萬物的哺育者說過: 讓他們盡情地哭罷。

雨的淚與太陽的熱共同滋育我們。

…….

讓身體的需要萎縮, 讓靈魂的決定權提升。

減少對肉體的供養, 你的心眼就會張開。(前揭書, 頁104-109)

魯米以蘆笛為象徵道出那種從無常無根而至悟真愛的艱苦過程,體證真主之愛的歷程是相當艱苦的, 經常以無常和空虛感為起始:

「自從有人把我硬生生從蘆塘砍下, 我就有了一副悲哀的嗓子。

任何曾被迫與愛人分離的人, 都會了解我的哀怨。

任何曾被迫和根源分離的人, 莫不企盼著歸根。

……。

軀體從靈魂流出, 靈魂從軀體中升起: 這混合無所遁形。

但那並未使我們得見靈魂。

蘆笛是火, 不是風。

成為那虛空吧。」

聽愛的火舌糾結在蘆笛的音符裡, 如困惑融入醇酒。

蘆葦是傷口和藥膏的組合, 親密和渴望親密是同一首歌。

毀滅性的屈服, 與優美的愛情同在。

誰單獨聽到蘆笛之歌, 都會不知所雲。(前揭書, 頁32-33)

魯米詩:“我像礦物般死去而變成植物;我像植物般死去而長成動物;我像動物般死去而成為人。為何我要恐懼?何時我因死去而下降?然而,再一次我將像人般死去,而與被祝福的天使共翱翔;甚且,我將通過天使的境界而向前邁進:除了真主之外,一切終將毀滅。當我犧牲了天使般的靈魂,我將變成那任何心靈都無法看透者。哦! 讓我不存在,因為-非存有以一種管風琴的聲調宣告我們終將歸向她。” ----《愛與死的證言》

經由愛

經由愛,所有苦楚都會變得甜蜜

經由愛,所有青銅都會變成黃金

經由愛,所有傷痛都會變成良藥

經由愛,死去的一切都會復活

經由愛,國王將會變為奴隸!

如果你可以哪怕一次

如果你可以哪怕一次

拋棄你自己

秘密中的秘密

就會向你敞開

隱藏在宇宙背後的

未知的容顏

就會在你知覺之鏡中

顯現

魯米說: 「真主提供一項最佳的交易: 祂買走你們那汙穢的榮華富貴而施予你們靈性之光; 祂買走這腐朽冰涼的肉體而賜予一個超乎想象的國度。」

“有一片田野,它位於

是非對錯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裡等你。

當靈魂躺臥在那片青草地上時,

世界的豐盛,遠超出能言的範圍。

觀念、言語,甚至像「你我」這樣的語句,

都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偉大的蘇菲神秘主義者魯米,也談到這種結合:

愛就在此;它是我血管裡的血液,我的肌膚

我完了;祂使我充滿熱情。

祂的火焰淹沒我身體的神經

我是誰?只有我的名字;其余都是祂。

在當代社會中,事事以功利為趨向,以唯物主義為判準,導致人欲橫流、世風日下、道德頹廢的景象,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深思蘇菲大師的生死信條。是否人們因為受物欲所牽絆,而逐漸失去了返照靈魂深處的不可言喻之神聖界面的能力?何時我們能開始試著去擦拭我們內在的玻璃燈罩,讓我們本具的靈魂之光得以再現,我們才有航向超越與永恆的神聖之域的機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