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淤積 負面衝擊“浮出水面”

  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淤積

  本報記者 陳植 上海報導

  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淤積

  年初以來,隨著央行擴容MLF擔保品抵質押範圍、超額投放5020億一年期MLF,並先後兩次降準,商業銀行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和日間流動性非常充裕。而此時卻又轉向了另一個極端,流動性過度淤積於銀行間市場。銀行間隔夜加權利率斷崖式急跌,資金交易員們4月份為了21%的隔夜而無眠,誰料想到了8月會為了1.4%的隔夜而忐忑。資金價格創下多年來的新低。然而此前央行之所以釋放大量流動性,旨在鼓勵銀行將大量信貸資金投向小微企業與實體經濟,但在實際操作環節卻發生阻滯,貨幣政策傳導不暢。目前解決銀行流動性過於寬裕的最好辦法,就是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令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林虹)

  導讀

  事實上,央行可以采取多項措施緩解這種局面,包括降準替代MLF、重啟正回購等。但這些政策一旦落地,或許會對穩匯率與貨幣政策預期引導構成新的衝擊。

  “幸福好像來得太突然了。”一家中小銀行債券交易員曾誠(化名)感慨說。

  隨著央行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操作及MLF超額投放引發銀行間流動性日益寬裕,他驟然發現大型銀行債券交易員的態度隨之發生180度大轉變。

  此前,他都是“求著”大型銀行債券交易員借出資金,這些天多位大型銀行債券交易員則主動找上門詢問是否需要債券質押融資。

  “他們甚至連3000萬元的債券質押融資額度也不放過,以往沒有1億元以上的融資需求,他們連看都不會看兩眼。”曾誠告訴記者。

  多位中小銀行債券交易員對此也感同身受。

  “8日銀行間隔夜質押式加權利率竟跌至1.45%,這在過去三年都是極其罕見的現象,足以表明當前銀行有著大把資金但不知如何花。”一家中西部地區城商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直言。

  銀行間流動性過於寬鬆,還在同業存單拆借利率驟降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7月份以來,銀行同業存單利率迅速走低,幾乎呈現“斷崖式”下滑格局。截至8月9日,AAA評級的3個月期同業存單利率徘徊在歷史新低2.0056%附近,離“2”整數關口僅有一步之遙。

  “現在整個銀行間都有種大水漫灌的感覺。”曾誠直言。銀行間流動性過於寬鬆現象之所以出現,一個根本原因在於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機制不順暢。此前央行之所以釋放大量流動性,旨在鼓勵銀行將大量信貸資金投向小微企業與實體經濟,支持巨集觀經濟復甦增長;但在實際操作環節,部分銀行要麽正在儲備大量信貸項目,要麽延續此前緊信用政策,導致理應流向實體經濟的大量資金最終“滯留”在銀行間體系。

  在一家券商巨集觀分析師看來,其負面效應正隨之浮出水面——由於銀行發現錢太多無處花,乾脆投資短期國債或票據賺取收益,導致中國3個月期限國債收益率迅速下滑,甚至出現中美短期利差(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之差)倒掛現象。

  “事實上,央行可以采取多項措施緩解這種局面,包括降準替代MLF、重啟正回購等。但這些政策一旦落地,或許會對穩匯率與貨幣政策預期引導構成新的衝擊。”這位券商巨集觀分析師指出。

  同業存貸利率創新低

  8月9日,一年期國債收益率與OMO利率出現倒掛,儼然成為當前銀行間流動性過於寬鬆的新縮影。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發布最新報告指出,這是過去三年以來,一年期國債收益率與OMO利率第三次出現倒掛。

  “如今這次利率倒掛與2016年有點相似,比如經濟基本面面臨下行壓力且貨幣政策出現結構性寬鬆跡象,但與此前兩次不同之處在於,這次貨幣政策並未出現明顯的寬鬆跡象,更多是央行釋放流動性(投向實體經濟)與銀行落實信貸政策之間,出現了時間差。”他指出。

  正是這個“時間差”,讓曾誠獲得了難得的幸福時光。

  “現在不需要每天求著大型銀行借錢,他們會主動送錢上門。”曾誠告訴記者。此前,中小銀行通過國債質押向大型銀行尋求資金拆借時,大型銀行債券交易員都會“貨比三家”,先評估中小銀行能否按時還款贖回債券,再根據質押債券的信用評級高低決定是否借款。如今,這些大型銀行債券交易員基本是照單全收,甚至會詢問是否有長期資金拆借需求。

  “以往想找他們拆借一個月期限資金,總會遇到各種挑戰,如今他們恨不得一口氣借出一年期限資金。”曾誠直言。

  不過,煩惱也接踵而至——在銀行間流動性過度寬裕情況下,銀行同業存單利率開始呈現斷崖式下跌,導致曾誠所在的中小銀行此項投資收益開始大打折扣。

  “一周前,評級AAA的股份製銀行一年期同業存單發行利率還在2.8%,昨日已經跌至2%,甚至低於央行同期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曾誠直言。這讓銀行左右為難,一方面同業存貸利率過低,導致銀行存款業務存在不小的利差損失;另一方面在當前銀行間流動性過於寬裕導致各個銀行間投資品種被爭相搶購的情況下,能拿到同業存單額度已經是萬幸了。

  上述中西部地區城商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透露,在搶不到同業存單的情況下,不少銀行乾脆轉而買入1年期以內國債或票據,儘管收益可能不如同業存單,但這總比資金閑置沒有任何收益要好。

  “其實,不少銀行同行不認為銀行間流動性過於寬鬆局面能持續很久。”該負責人直言。畢竟,大量本該投向實體經濟的資金被滯留在銀行間體系尋找投資機會,反而加大資本脫實入虛的規模。

  在他看來,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此前央行淨投放5200億MLF 後,通過連續數天淨回籠操作,基本回籠了逾5000億元流動性。

  “但這依然無法改變銀行間流動性過於寬鬆的局面。”他表示。8月9日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總成交量達到38476.47億元,再度刷新8日創出的歷史最高紀錄。其中,隔夜品種成交34333.17億元,表明銀行依然在忙著“出錢”,整個銀行間彌漫著有錢花不完的景象。

  負面衝擊“浮出水面”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銀行間流動性之所以過於寬裕,一個根本原因是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機制不順暢。

  “原先央行釋放如此大的流動性,旨在鼓勵銀行向小微、民營企業、基建項目等實體經濟提供信貸支持,但在實際操作環節,一方面銀行從增加信貸項目儲備到信貸投放,需要一定時間;另一方面不少銀行鑒於經濟下行壓力增加與中美貿易摩擦更新等因素,依然對民企、小微企業、基建項目采取緊信用措施,導致大量資金難以進入實體經濟,只能滯留在銀行間市場。”上述中西部地區城商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向記者直言。

  一位股份製銀行中西部地區對公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他所在的銀行分支機構仍對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領域采取限貸措施。即便總行增加了小微企業、民企等領域的信貸投放額度,但鑒於現有的風險控制要求,他們遞交的信貸儲備項目幾乎都是有過銀行信貸記錄或已經給予授信的企業,沒有通過授信或信貸審批的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依然被排除在外。

  “這意味著銀行即便增加對小微貸款額度,但對信貸抵押品與外部評級的依賴要求並沒有實質性降低。其結果是信貸儲備項目貸款通過率不高,大量用於投向實體經濟的資金仍然留在銀行間市場。”上述對公業務負責人直言。

  這也讓他所在的銀行金融市場部變得忙碌——在信貸投放不夠“給力”的情況下,金融市場部不得不將這些流動性投向1年期以內國債與票據賺取相關收益,等到信貸部門核定最終放貸項目並開始投放貸款資金時,再套現國債票據回籠資金。

  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對此表示,這背後,也有資本逐利性的考量——在減去市場資本溢價與所得稅因素後,當前貸款收益率不如國債收益率,令一些銀行更傾向將寬裕流動性投向國債。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這觸發3個月期國債收益迅速下滑,導致中美短期利差(3個月中美國債收益率之差)從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首次出現倒掛,截至8月9日22時,中美短期利差變成-10個基點。

  “這無形間給人民幣造成更大的下跌壓力。” 布朗兄弟哈裡曼(BBH)全球外匯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向記者分析說。在中美貨幣政策持續分化的壓力下,國際投資機構早已預期中美利差將持續收窄,如今中美短期利差出現倒掛,反而堅定了他們押注中美利差以更快速度收窄的信心,為他們沽空人民幣創造新的“題材”。

  國泰君安分析師覃漢對此指出,鑒於將中美利差維持在合理區間的需要,不排除中國央行可能會選擇跟隨美聯儲9月加息而變相加息,通過量松價升的方式來維持貨幣政策穩健態勢。

  “不過,這些舉措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舉。目前解決銀行性流動性過於寬裕的最好辦法,就是進一步鼓勵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覃漢表示。

  記者多方了解到,這需要相關積極財政政策相互配合。一方面相關部門需加快專項債發債進度,解決重要領域基建項目融資需求,同時加強地方政府財政預算硬約束,解除城投債隱性擔保問題,徹底扭轉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風波對中國巨集觀經濟增長的製約作用;另一方面,相關部門需加大居民與企業的減稅力度,有效降低企業經營壓力同時盤活居民消費熱情,驅動金融機構對民企投資放貸信心回升,最終打通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機制不暢的“痛點”。(編輯:林虹)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