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杜洋:只有關注“人”,照片才有分量

杜洋

杜洋作品

2006年,拆遷工人抬著修繕後的效果圖走過北京前門。

2008年,北京殘奧會男子100米-T11級別決賽中,巴西選手普拉多以11秒03的成績獲得金牌,並打破世界紀錄。

2008年北京奧運會,菲爾普斯親吻媽媽。

2008年汶川地震中失去家園的女孩。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的街頭表演。

2011年,拉薩布達拉宮廣場上拍攝婚紗的情侶。

2014年,北京西客站春運。

2015年印度總理莫迪參觀兵馬俑。

2016年,朱婷在裡約奧運會賽場上。

2016年裡約奧運會,博爾特在比賽結束後與觀眾自拍。

2017年,北京馬拉松。

2017年十一黃金周,參觀故宮的遊客自拍合影。

杜洋2005年入職中國新聞社攝影部,現任社會文體採訪組組長、中央時政組組員。他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大邱世界田徑錦標賽、2016年裡約奧運會等多個體育盛會現場採訪拍攝,也曾連續參加十年全國兩會的採訪報導、一帶一路領導人峰會、G20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峰會、中非論壇等,還曾走進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舟曲泥石流等災難現場拍攝。無論是時政新聞、體育賽事,還是社會新聞現場,杜洋始終認真對待每一次拍攝任務。在與本報記者張曉寅的對話中,杜洋分享了作為一名新聞記者的經歷和體會。

張曉寅:您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已有十餘年了,對於攝影記者這份工作有哪些認知和體會?談談您在中國新聞社的攝影經歷吧。

杜洋:我是從大學時代開始喜歡上攝影的,和幾個興趣相投的同學一起開始,接觸初級的攝影知識。我是學新聞傳播的,雖然也有攝影課,但只能學習到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實踐的機會很少。直到2002年實習的時候來到中國新聞社,才接觸到了真正的新聞攝影。

我非常喜歡中新社攝影部,這裡就像一個大家庭,工作和生活的氛圍都十分愉快,業務交流也非常輕鬆,每位老師都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攝影心得與體會手把手地教給我們這些新人,並且給了我很多實踐的機會,所以我學習新聞攝影的速度很快。進入中新社攝影部,我是從一名跑社會新聞的記者開始做起的,每天都在北京街頭巷尾尋找新聞線索,我們這裡習慣上稱為“掃街”,這既能鍛煉扎實的攝影基本功,還能培養對新聞的敏感性。到現在,只要有時間,包括上下班的路上,我都會繼續堅持“掃街”,很多新聞作品都是在這個時候完成的。

談到認知和體會,在我看來,攝影記者不是攝影師,工作不是單純的照相,首先應該是一名記者,攝影只是用來記錄新聞事實的手段和工具。一個新聞事件中,往往“人”才是主體,關注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新聞攝影作品。也只有關注“人”,才能帶著思考和感情去拍攝,這樣拍出的照片才是有分量的。

新聞要求的是時效性,要用最快的速度將稿件播發出去,讓讀者看到。一圖勝千言,一張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新聞圖片能立刻將讀者帶到新聞現場,所以對照相機這個“工具”,攝影記者必須熟練掌握,對攝影技術這個“手段”也一定要精益求精,這是成為攝影記者最基本的要求。

張曉寅:您既參與過時政、體育新聞的拍攝工作,也一直聚焦、關注社會題材。在您看來,這三者的拍攝側重點是什麽?

杜洋:社會、體育、時政這三個拍攝題材確實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社會新聞的題材更加廣泛,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事件、社會問題、社會風貌等都可以算是社會新聞,還包括自然等各種奇聞趣事。社會新聞也是以人為本,最簡單的,比如氣象冷暖、自然災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但社會新聞也是最難拍攝的,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要有開闊的思想和視野,而且還要掌握了解多門類學科知識。

體育攝影範圍相對社會新聞就窄了許多,但體育項目也是五花八門,每一個項目都有自身的特點和要求,體育攝影對攝影記者的技術要求很高,最基本的就是熟練使用長焦鏡頭,能夠快速準確地將焦點對準被攝人物,用高速快門定格運動員的精彩瞬間,用慢速快門體現速度與線條。體育攝影記者必須了解你所要拍攝的項目,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動作,需要大量且長期拍攝經驗的累積。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國外優秀體育攝影記者都已是白發蒼蒼。

我在日常工作中會採訪拍攝一些時政新聞照片,時政新聞主要有三個類別:會議、會見和考察,在拍攝時要遵守一定的規範和要求,這個很重要。比如,提前到會場熟悉拍攝環境,在拍攝時,不論是站位還是走動拍攝都要聽從工作人員安排,在允許的時間範圍內完成拍攝工作。同樣在時政新聞的拍攝中,人物瞬間的表情、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對畫面細節的把握,都能提升攝影作品的感染力。

這三個題材的拍攝雖然有各自的側重點,但拍攝主體都是一樣的。即“以人為本”。

張曉寅:從您拍攝的體育題材圖片中,經常能看到很多精彩的賽場瞬間,這其中有哪些難忘的拍攝經歷可以分享嗎?

杜洋:體育或許是攝影領域中難度最大、不可測因素最多的一個題材,其中有一定的運氣成分。2016年裡約奧運會,創造神話的牙買加飛人博爾特,連續三屆奧運會在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三個項目中拿下三連冠。作為採訪裡約奧運會的攝影記者,我當然不肯放過這樣的瞬間。博爾特標誌性的慶祝動作都是我們所熟知的,但為了拍攝到不同風格的畫面,我在博爾特的比賽中採用了慢速快門的拍攝方式,慢門是一項高風險卻有高回報的攝影方式,快門速度越低,背景就越有線條感,照片整體效果也就越好。不過速度越慢,主體就越容易模糊,成功率不算高,但值得一試。在拍攝博爾特賽後慶祝的一張照片時,我選擇了一個比較冷門的角度,雖然沒有拍到他標誌性的慶祝動作,但當他從終點向我這個方向走來時,我預感到一定會有什麽事情發生。他從我身邊走過,走向了觀眾看台邊,與場外觀眾和牙買加老鄉擁抱在了一起,並用手機玩起了自拍。我當時離他並不遠,拍下的那組照片後來還獲得了2016年度人民攝影報新聞攝影評選新聞人物類組照銅獎。

張曉寅:作為中國新聞社的專職攝影記者,除了拍攝工作任務內的新聞現場外,您現在有什麽正在拍攝的專題嗎?

杜洋:2017年我用一年的時間做了一個關於故宮的專題,主要想反映近600歲的故宮絕不是老態龍鍾,它以時尚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2017年我關於故宮的採訪,其中大部分都和互聯網有關。從實施全網售票、售票處摘牌,到觀眾利用VR體驗數字養心殿,再到故宮博物院超186萬件藏品全部在網上公布等,故宮博物院歷時近5年打造的數字故宮社區開辟了互動體驗空間,拉近了觀眾和歷史文化的距離。我格外珍惜每一次去故宮的拍攝機會,不論是刮風下雨,還是豔陽高照,每次都感覺有拍不完的題材,經過一年的拍攝和整理,我的專題作品《“網紅故宮”的快樂生活》也應運而生。目前我也有一些自己關注的新聞故事,但還處在積累素材的階段。現在的中國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這是攝影記者難得的機遇,還有很多的故事和線索值得發掘。

張曉寅:隨著近年來媒體環境的發展變化,攝影記者的生存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攝影記者轉行或轉投視頻領域的事例更是屢見不鮮。對此,您是怎樣看待的?

杜洋: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確身邊有一些朋友離開了攝影記者的崗位,但他們並沒有放下相機。攝影,不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喜歡,都可以繼續拍下去,這個時代也是自媒體的時代,離開這個工作崗位並不意味著放棄新聞攝影。

隨著5G技術的成熟和智能手機客戶端的普及,攝影記者的生存一定會受到更大的挑戰,除電視外,智能手機是現在新聞信息的主要載體,其中包含了文字、圖片和視頻,視頻會是將來新聞傳播的一個主要方向,學會拍攝視頻是這個時代的趨勢。技不壓身,作為攝影記者也應該和必須掌握這門技術。雖然視頻新聞會很火,但我個人認為新聞攝影並不是沒有生存的空間,圖片和視頻給讀者的觀感是不同的:攝影講究的是“決定性瞬間”,注重對人物瞬間表情等細節的把握。而視頻注重對新聞事件脈絡的梳理,清晰地給讀者闡述新聞的來龍去脈,觀感上更加連貫易懂。

張曉寅:在您看來,什麽樣的照片才算是好照片?

杜洋:好的新聞圖片是融合了新聞性與藝術性的,用恰當的形式表現內容,捕捉住現場氛圍並傳遞給觀者,令觀者動容、動心。照片除了具備國際視角、以小見大、以情動人、以趣動人的特點,還要講究構圖、光線、表情、環境等。綜合這些,信息充分且畫面優美的圖片比僅僅有視覺吸引力的圖片更吸引讀者。當然,“認真”才能拍出好照片,即便你是專業攝影師,有超高的攝影水準,也要百分之百地認真對待每一次拍攝。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9年·第71期·2版

采寫:張曉寅

攝影:杜洋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中國攝影報》郵發代號1-126

對開每周兩期

24個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給我好看

你就好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